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固相法合成了La2(Ce0.3Zr0.7)2O7-nNiCr2O4(n=0%,5%,10%,15%)陶瓷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物相结构、显微形貌、高温红外发射率以及红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La2(Ce0.3Zr0.7)2O7-nNiCr2O4陶瓷材料均为以烧绿石晶体为主相的立方结构,显微结构致密,晶粒尺寸均匀且随NiCr2O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NiCr2O4(n=0%,5%,10%,15%)质量分数的增加,陶瓷材料1 100℃红外发射率(3~5μm)不断升高,n=15%时,高温红外发射率最高可达0.76.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显示,NiCr 相似文献
3.
在两电子电解水产H2O2过程中,电极表面存在四电子和一电子水氧化等竞争反应,同时在强氧化环境中电催化剂会发生表面重构,这对其活性位点的解析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基于Ti/TiO2基电极,在空气、氮气或尿素不同环境煅烧后作为H2O2电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其催化的活性与反应选择性;借助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XPS氩离子束溅射等手段,分析了电极表面形貌和电流变化,以及在深度上化学组分的演变。结果表明,Ti/TiO2纳米管阵列作为基底,其与尿素共热解得到的羰基和吡咯氮官能团是电解水产H2O2的关键活性位点。研究结果为设计高效的H2O2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γ-Al2O3为载体,将Ti和Sn两种元素进行负载制备负载型γ-Al2O3粒子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红外光谱(IR)对γ-Al2O3和负载型γ-Al2O3粒子电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时间对三维粒子电极法电催化氧化氯霉素的影响。采用初始浓度100 mg/L的CAP模拟废水,持续电解3 h后,制备的粒子电极通过三维电解对CAP去除率为72.8%,对TOC去除率低于3.7%,说明负载型γ-Al2O3粒子电极对氯霉素矿化作用较小。三维粒子电极对氯霉素的降解过程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AP初始浓度对去除率影响较小。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CAP的关键因素之一为·OH,外加叔丁醇对·OH进行清洗,相同条件下,氯霉素去除率降低至30%左右,表明氯霉素的降解是由阳极氧化和·OH间接氧化两种途径协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选用锰酸锂(Li Mn2O4)、复合镍钴锰酸锂(Li Ni1/3Co1/3Mn1/3O2)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正极,软碳作为负极材料,制备复合镍钴锰酸锂与锰酸锂混合型锂离子全电池(简称混合型锂离子全电池),选择质量分数为15%,35%的Li Mn2O4与Li Ni1/3Co1/3Mn1/3O2混合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实验,研究Li Mn2O4对锂离子全电池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倍率放电性能、脉冲功率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Li Mn2O4质量分数为35%时,既提升了锂离子全电池的电性能,又保证了其较高的安全性能;常温下电流为1I1(I1代表1 h率放电电流)充放电循环预计寿命可达到1 500周,55℃高温下电流为0.5I1充放电循环335周容量保持在92%以上;在放电深度(DOD)10%~80%内10 s脉冲充放电状态下,混合型锂离子全电池阻抗均在9 mΩ以下,50%DOD时的10 s放电比功率在700 W/kg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皮胶原纤维为模板剂,硫酸锆为锆源,掺杂稀土Nd元素制备SO42-/ZrO2-Nd2O3固体酸。通过TG、XRD、FT-IR、SEM以及N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了制备条件对SO42-/ZrO2-Nd2O3固体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ZrO2-Nd2O3固体酸较好地保持了模板的纤维结构,添加稀土Nd元素能有效抑制晶粒增长,ZrO2-Nd2O3晶粒尺寸为5.1~11.6 nm,比表面积为63.96 m2/g;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SO42-/ZrO2-Nd2O3固体酸的催化活性,催化剂活性较高,重复使用5次,乙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85%,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水热法构建了In2O3/ZnIn2S4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RD、SEM、DRS、电化学等表征研究此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质及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在模拟可见光下,以甲基橙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考察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其性能。研究表明,In2O3/ZnIn2S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In2O3、ZnIn2S4,In2O3与ZnIn2S4摩尔比为0.3∶1的复合光催化剂在90 min内降解效率可以达到96.33%,3次循环后降解效果仍能达到78.26%,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纳米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67Sr0.33Mn0.7Fe0.3O3,通过XRD、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a0.67Sr0.33Mn0.7Fe0.3O3样品为钙钛矿结构,直径约为50纳米,长度为1μm.以350 W氙灯做光源,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反应6 h,降解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9.
10.
以不同的镍源和锰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制备的LiNi0.5Mn1.5O4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以硫酸镍和硫酸锰为原料制得LiNi0.5Mn1.5O4材料的XRD谱图没有杂质峰,SEM图像显示颗粒细小且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显示在0.2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5.83 mAh/g,相比于其他镍源和锰源制备的LiNi0.5Mn1.5O4材料,具有更优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恒电流电解技术探讨了分隔式电解槽中以自制的石墨/聚四乙烯气体扩散电极(GDE)合成低碱比H2O2溶液的方法,着重考察了pH值、催化剂(2-乙基蒽醌)载量、电流密度及电解液温度等对H2O2电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35℃时,在分隔式电解槽中以pH=12的2.5%Na2SO4溶液为阴极液、2-乙基蒽醌载量为1 mg/cm2的GDE为阴极,控制电流密度为750 A/m2条件下,经8 h电解可以制得低碱比(0.23)的H2O2溶液,其中H2O2浓度达0.45 mol/L.18 d的连续电解试验初步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约83%)和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为电Fenton和光电Fenton法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实用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电极材料活性低及反应过程传质速率慢的问题,采用高活性Ti4O7泡沫电极为阳极构建Flow-through模式下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用于去除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探究不同流通模式、膜通量、电流密度和初始pH值对OFL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明其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low-through模式下膜通量为3.17 mL/(cm2·min),电流密度为7.5 mA/cm2;初始pH为3时,反应120 min后OFL去除率最高达97.66%,处理后OFL剩余抗菌活性消失,体系中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为·OH和SO-4·. 相似文献
13.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Mg2+掺杂富锂正极材料Li1.2-xMgxMn0.54Ni0.13Co0.13O2,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g2+掺杂导致LLOs材料晶胞参数的增加。通过与Li1.2Mn0.54Ni0.13Co0.1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发现,Mg2+掺杂有效地提高了LLOs材料的电化... 相似文献
14.
用溶胶凝胶法在FTO导电玻璃基片上沉积LiTaO3薄膜,采用TG-DTA、SEM、XRD、UV-Vis光谱法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晶性能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650°C下退火的薄膜具有在(006)晶向上强烈的择优取向性,表面形貌均匀致密,薄膜裂纹减少,杂质LiTa3O8峰的半高峰宽和光学带隙Eg明显受到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光学带隙值Eg随着杂质LiTa3O8半高峰宽的降低而增加,LiTaO3薄膜的光学带隙Eg蓝移从3.87 eV增加到3.91 eV。 相似文献
15.
16.
17.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磷酸锆锂(LZP)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但其在室温下的锂离子电导率较低,限制锂离子的传输。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磷酸锆锂电解质材料进行阳离子掺杂,提高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提升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能力。同时,将掺杂的磷酸锆锂电解质对电极进行修饰,提升电极本身的锂离子输运性能。探究了离子掺杂电解质对电极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LiTi0.25Zr1.75(PO4)3对电极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显著,锂离子扩散系数达到3.25×10-14cm2·S-1,是未修饰电极的2.95倍,同时在5C倍率下,LiTi0.25Zr1.75(PO4)3修饰的电极比未修饰电极比容量提高了25.48 mAh·g-1。 相似文献
18.
张巍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2,(2):12-14,39
近年来,对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化学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溶液中,而将多金属氧酸盐固定到电极表面更有易于分子、电子器件及催化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利用电化学方法,根据分子自组装原理,将取代型稀土多金属氧酸盐(EuSiMo9W2)和联吡啶釕(Ru(bpy)3)交替吸附在4-ABA预修饰的ITO电极表面,制备稳定均匀的多层膜修饰电极,考察不同扫速、不同pH值对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而固定到电极表面上的EuSiMo9W2比水溶液中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用熔体冷却方法制备了xSb2O3-(70-x)P2O5-30ZnO(x=0~40mol)和xSb2O3-(65-x)ZnO-35P2O5(x=0~40mol)系统无铅易熔玻璃,研究了ZnO-Sb2O3-P2O系统玻璃的形成区。采用热膨胀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对ZnO-Sb2O3-P2O5系统玻璃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ZnOSb2O3-P2O5系统玻璃中,Sb2O3参与网络结构。随着Sb2O3含量的增加,玻璃的软化点降低,密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加。在Sb2O3摩尔分数为35%左右时,系统玻璃的结构和性能比较优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TiO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利用阳极电化学沉积构筑了石墨烯薄膜修饰的TiO2纳米管光电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表观形貌、组成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有效地修饰在TiO2纳米管表面,且以透明薄膜形式存在.此外,石墨烯薄膜修饰显著拓展了TiO2纳米管的可见光响应范围.以甲基蓝为探针分子,考察了阳极沉积电压及沉积时间对所制备石墨烯薄膜/TiO2纳米管光电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沉积电压为+0.8 V、沉积时间为10 min时,制备的石墨烯薄膜/TiO2纳米管光电极对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模拟太阳光下光照120 min对甲基蓝的降解率为65.9%,是纯TiO2纳米管光电极的1.35 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