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浩  嵇训烨 《玻璃》2002,29(5):9-12
本文介绍了几种超厚浮法玻璃的生产方法以及超厚浮法玻璃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叶广胜 《玻璃》2001,(5):29-30
格法成形退火工艺通常采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作为燃料,海晶玻璃集团公司的生产实践证明,焦炉煤气同样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有新 《玻璃》1990,(3):17-22
本文根据浮法玻璃的物理性质,从退火温度曲线、冷却介质性能、加热方式及退火炉结构特征等几方面初步探讨了浮法玻璃热风退火工艺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浮法退火窑内热工现象的分析和计算,对退火窑热工工艺及其布置作了一些探讨和比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战营 《玻璃》2008,35(2):16-22
介绍了浮法玻璃生产中退火的原理.列举并分析了在退火过程中常见的各种炸裂和翘曲的问题,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就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的工艺特性及控制结合案例进行了说明,特别指出必须按照超白浮法玻璃的特性进行工艺控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浮法超白玻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了厚板成型的难点,详述了厚板成型的制造工艺及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和控制点,通过执行该工艺,圆满的完成了198mm厚板卷制的过程,保证了设备的制造成功。  相似文献   

10.
11.
陈婷婷 《玻璃》2013,(8):7-9
简要介绍了我国浮法玻璃退火窑的概况,详细阐述了热风工艺浮法玻璃退火窑的改进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振春  袁晓敏 《玻璃》2003,30(1):36-37
1 前 言我厂 40 0 t/ d浮法玻璃生产线在 2 0 0 2年冷修。针对冷修前存在的退火窑 B、C区短 ,达不到退火要求 ,玻璃板易炸裂等问题 ,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及充分论证 ,本着低投入、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决定对退火窑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仅用 2 5天时间就成功地生产出 4~ 1 5 mm7种厚度规格的优质浮法玻璃。检测证明 ,玻璃质量均达本厂的技术标准。汽车级玻璃占产成品的 60 %左右。经过 45天的生产实践表明 ,这次退火窑的冷修技术改造是成功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达到了稳产、优质、低能耗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就我厂退火窑改造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深入研究浮法玻璃形成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掌握了一套挡墙法生产浮法超厚玻璃,行之有效、优质稳定连续生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翟泉  赵庆东 《玻璃》1996,23(2):26-29
影响玻璃成形质量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如进入锡槽的玻璃液质量,温度,流量的稳定性,拉边机机头参娄物合理性与稳定性,主传动速度的稳定性,锡液流动的可控性,生产工艺制度生产管理和生产方法、水、风、电、气等配套设施主环境条件的稳定性,锡槽结构及材料的可靠性等,任何一个因素的不正常都将给成形来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玻璃成形的角度,分析影响玻璃生产和玻璃质量的因素,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张利剑 《中国玻璃》2004,29(6):28-33
退火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中主要的热工机械设备之一,退火窑主要由退火窑壳体和退火窑辊道组成。成形后的玻璃在退火窑入口处的温度一般在550~600℃。到达退火窑末端的温度在50~60℃之间,退火窑的作用就是使高温可塑状态的玻璃转变为接近室温固态玻璃。由于玻璃为不良导体。  相似文献   

17.
邵正勋  吴杰  冯利兵  刘红花 《玻璃》2016,43(12):38-41
超白浮法玻璃是在普通浮法玻璃基础上研制出的低铁、高透过率玻璃,由于含铁量的降低,玻璃的吸热性能和透热性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对玻璃的熔制过程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比超白浮法玻璃和普通浮法玻璃在熔制过程中的不同,对超白玻璃的熔制工艺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退火要冷修首先是将旧的退火窑拆除,在退火窑传动、壳体、风管等的拆除过程中要注意对零部件的保护,以便再次使用,减低投资;在对退火窑的改造及安装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实现改造后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许家荣  陈国华 《玻璃》1996,23(6):17-18,26
分析了浮法生产中玻璃带跑偏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提出了防止玻璃带跑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浮法玻璃退火窑辊子,我们已经进行过不少工作,并已先后写成论文发表在相应的刊物上,如何对退火窑辊子的材料^[1],平衡^[2]和温差变形^[3]等。但对于辊子的刚度问题,我们虽然也曾做过许多工作,并满足了生产实践的应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至今才撰写本文,对也只是对这个问题的粗浅探讨,以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