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获得更高强力的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引入涤纶长丝制备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强伸性、条干不匀和毛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条件下包芯纱的结构外观。研究结果表明: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各性能响应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纺纱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包芯纱成纱的强伸性提高和条干均匀性改善,纺纱速度的增加会使毛羽H值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芯丝线密度有利于包芯纱强伸性的提高,随芯丝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毛羽H值减小;此外,选用较大的芯丝线密度和较高的纺纱速度时,纺制的包芯纱芯丝外露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纱线结构和双层织物的排列方式对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采用新型sirospun、sirofil-spun和全聚纺,分别纺制相同线密度的涤纶/不锈钢长丝包芯纱、涤纶/不锈钢长丝包缠纱,以及T/S 80/20混纺纱,并采用上述纱线织制了3种单层平纹机织物,采用法兰同轴法对单层织物、同种纱线双层织物、不同纱线双层织物及不同排列角度双层织物的屏蔽性能测试,结合电磁屏蔽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纺纱线密度相同时,包缠纱毛羽最少且强力最高,混纺纱的毛羽最多强力最低;经纬纱均采用包芯纱织制织物时,其屏蔽效能最好;双层织物成45°交叉排列屏蔽效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薛美君  吴建芳 《纺织学报》1990,11(9):14-16,19
本文应用涤纶长丝外包麻/棉短纤维包芯纱设计织物,并用环锭纺与尘笼纺两种不同纺纱过程,纺出相同规格包芯纱,再织出同品种织物。对这两种纱线的结构及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麻/棉与涤纶包芯纱织物有良好的麻织物外观,且织物抗皱性、柔软性、耐磨性都比麻织物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赛络纺包芯纱纺制过程中,长丝不同喂入位置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涤纶长丝在左侧粗纱须条中心、两粗纱须条中间、右侧粗纱须条中心3种结构的短纤/长丝赛络纺包芯纱。对比分析了纱线截面、成纱质量、耐磨性能、拉伸断裂过程和纱线退捻特征。结果表明:3种包芯纱中涤纶长丝均在纱线中心附近,无明显漏丝,条干均匀,毛羽较少;左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多峰特征,两粗纱中间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密集波动特征;右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初始弹性模量最高,拉伸断裂特征为阶梯性断裂,退捻最困难,且在退捻过程中部分纱段被反向加捻,纱线结构最稳定,耐磨性好,纱线强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设计生产了14.8 tex涤纶冰凉纤维/粘胶纤维60/40混纺纱线。以普通粘胶纱线和涤/棉混纺纱线为对比样,测试分析了涤纶冰凉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吸放湿性能、芯吸性能和降温性能。结果表明:涤纶冰凉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可以满足织造需要,但是纱线CV值和纱疵略多,所以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工艺参数的选择;涤纶冰凉纱线的吸放湿能力和导湿能力介于普通粘胶纱线和涤/棉混纺纱线之间,降温过程中的表面温度低于其他两种纱线,可用于开发凉爽舒适型织物。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短纤维生产防电磁辐射织物过程中,存在着纤维刚性大、加捻困难,在穿着过程中易滑脱、贴身穿着有刺痒感等缺点.设计并纺制了6种不同规格的竹浆/不锈钢纤维包芯纱,介绍了包芯纱的纺纱工艺特点,并对包芯纱的形态、机械性能及毛羽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竹浆/不锈钢长丝包芯纱包覆效果好,纱线既有竹纤维的舒适性,又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克服了传统不锈钢短纤混纺纱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以亚麻短纤维为包覆纤维,涤纶短纤维为芯纱纺制摩擦纺包芯纱,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研究摩擦辊转速、纺纱速度,以及芯纱比例这3个主要工艺参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到纺制亚麻短纤维摩擦纺包芯纱的较佳工艺范围。  相似文献   

8.
探讨包芯纱和赛络菲尔纱成纱性能差异及赛络菲尔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的优选。阐述了包芯纱和赛络菲尔纱纺纱原理和特点,对同原料同号的两种纱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赛络菲尔纺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进行了工艺优选。结果表明:由于包缠结构的差异,与同号包芯纱相比,赛络菲尔纱条干、3 mm有害毛羽、强伸性能均优于包芯纱;赛络菲尔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配置以5 mm为较优。认为:在开发功能性纱线产品时,可参考上述结论,根据面料服用性能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纺纱方式。纺制赛络菲尔纱时,应注意通过工艺试验优选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  相似文献   

9.
薛元  李翔  汤成坦 《纺织学报》2009,30(12):22-25
 研究了以涤纶、氨纶网络丝为芯丝,以羊毛、兔绒混纺须条为外包纤维,在FA506环锭细纱机上纺制四组分长丝/短纤包芯复合纱的成纱工艺。用电子单纱强力仪测试了复合纱芯丝(涤纶与氨纶的网络丝)及四组分长丝/短纤复合纱的力学性能,用纱线毛羽仪测试了四组分复合纱线的毛羽,用电子条干均匀度仪测试分析了四组分复合纱线的线密度不匀率。实验结果表明,四组分长丝/短纤复合包芯纱在小变形条件下具有良好地弹性回复率,纱线毛羽较少,条干均匀性较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毛衫针织用纱。  相似文献   

10.
缆型包芯纱的成纱机理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缆型包芯纱的成纱特点和性能,对普通环锭细纱机进行改造,加装一套芯纱的喂入装置和须条分割辊.然后,在改进的细纱机上纺制了3种不同细度和3种不同捻系数的缆型包芯纱,芯纱为涤纶长丝,外包棉纤维;同时在相同的纺纱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细度和捻系数的普通包芯纱.测试缆型包芯纱和普通包芯纱的纱线强力、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结果表明:缆型包芯纱在毛羽指标上有明显优势,3 mm以上的毛羽数量仅占到普通包芯纱的30%~46%,而断裂强力和条干均匀度均稍低于普通包芯纱.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棉/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与纯棉环锭纱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线密度的纱线,棉/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拉伸性能、断裂强度和毛羽均高于纯棉环锭纱,耐磨性较纯棉环锭纱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细度为650tex的棉粗纱为鞘纱,3.33tex的涤纶长丝为芯纱,改变其混纺比及捻系数,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在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将纺制好的几组纱线进行条干不匀率、毛羽、单纱断裂强力等测试,并将纱线做切片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各种影响包芯纱性能的因素,给出了一组工艺参数来提高包芯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芯鞘型长丝/短纤包芯复合成纱机理及其产品开发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薛元 《纺织导报》2002,(5):159-161
对长丝/短纤双组份复合纱的加工方法、分类方式及各种复合纱的结构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在环锭纺纱机上加工氨纶弹力包芯纱及非弹力长丝(涤纶、锦纶)包芯纱的加工原理,较细致地剖析了芯鞘型长丝/短纤包芯纱的复合成纱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夹心条”加捻法,生产棉盖涤短纤包芯纱的一种新方法。“夹心条”是由处于外侧的两股经牵伸的棉须条或粗纱,以及处于内部经牵伸的一股涤须条所组成的,因此总共采用3根粗纱,而早期的方法仅使用1根棉粗纱及1根涤纶粗纱,前者简单且易于采用。对用此法生产的棉/高强涤纶短纤包芯纱(67/33)作了评价:芯纱基本上被牢固的棉层所包覆,外观呈100%棉纱状。与传统的100%棉纱及67/33(棉涤)混纺纱相比较,其强度远高于这两者。这些纱线将用于不同纤维材料必须同轴分离时。此新技术适用于生产各种芯层及皮层材料的纱,如 Kevlar、PBI、Nomax、棉及羊毛等。  相似文献   

15.
用环锭纺纱机制备芯鞘型涤纶长丝 /棉短纤包芯复合纱 ,分析纱线结构表明 ,芯鞘型包芯复合纱使涤纶长丝与棉短纤维复合化 ,既具有棉纤维的风格特性 ,又有涤纶长丝的身骨 ,弥补单一组分纤维的缺陷、发挥复合纤维的组合优势。通过对芯鞘型包芯复合纱织物的悬垂性进行测试 ,织物的悬垂性能明显优于纯棉织物 ,与织物悬垂图像的主观评价一致。  相似文献   

16.
《毛纺科技》2021,49(7)
采用不同芯丝和纤维素类外包纤维,试制9种包芯纱及17种织物,对织物的急弹性折痕回复角和缓弹性折痕回复角进行测试,探讨纱线中涤纶含量、纱线线密度、芯丝线密度及织物干湿状态等对织物折痕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以涤纶长丝为芯丝的包芯纱织制的含棉类织物,其折痕回复性能改善显著;随着所纺纱线中涤纶芯丝比例的增加,织物的折痕回复性逐渐提高;包芯纱织物在干态和湿态下的折痕回复角差异较大,随着纱线中涤纶比例的提高,织物在干态和湿态下的急弹性回复角、缓弹性回复角差异均逐渐减小。同时,织物中包芯纱的芯丝单丝线密度和芯丝成分、外包纤维等均会影响其折痕回复性能。  相似文献   

17.
棉涤包芯纱府绸的经、纬纱均采用以棉纤维作外包纤维、涤纶长丝作芯丝的棉涤包芯纱,其混纺比控制在3:1,针对原纱捻度偏大、捻度不匀率高、成纱棉结和毛羽较多的问题,在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等各工序分别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选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工而成的府绸织物透气性好、外观挺括,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汉麻为主要原料,探讨了汉麻、棉、氨纶的混纺、包芯等工艺与技术参数,研制了汉麻/棉混纺纱和3种汉麻/棉/氨纶弹力包芯纱,并测试其强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含汉麻类纱线具有一定的强伸性能,其纺纱工艺路线是可行的;与汉麻/棉混纺纱相比,汉麻/棉/氨纶包芯纱可显著提高其断裂伸长率,而断裂强度则稍有降低;纱线捻度以及氨纶丝纤度、预牵伸倍数对汉麻/棉/氨纶包芯纱的强伸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纺纱工艺参数对低熔点涤纶包芯纱质量的影响。以40 tex的涤纶包芯纱为例,分析改变外包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含量、纱线捻系数及热处理工艺对涤纶包芯纱断裂强力与毛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的纱线断裂强力提高了5.64%,且1 mm毛羽数降低了28.59%。认为:将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与常规涤纶短纤维混纺作为外包纤维层,对涤纶包芯纱的断裂强力与毛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中空纱强力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中空纱强力影响因素及其规律.选择芯纱含量、包芯纱捻度、芯纱毛羽及包芯纱捻向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并进行方差分析,判别四因素对中空纱强力影响的显著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中空纱强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芯纱为有捻短纤纱的情况下.包芯纱捻向、芯纱含量对中空纱强力有显著影响;包芯纱捻度、芯纱毛羽时中空纱强力影响不显著,但芯纱毛羽对中空纱的中空结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