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出基础配方为ZnO–A12O3–MgO–TiO2–SiO2–Fe2O3的ZnO线性电阻。研究了Fe2O3掺杂量对ZnO线性电阻微观结构、阻温特性和阻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O3掺杂量为0.75%(质量分数)时,氧化锌线性电阻的非线性系数为1.12,阻温系数取得–8.23×103/℃,此时样品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出基础配方为ZnO-Al_2O_3-MgO-Fe_2O_3-TiO_2-SiO_2的ZnO线性陶瓷电阻。研究了MgO掺杂量对ZnO线性陶瓷电阻微观结构、阻抗、阻温特性和阻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O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时,ZnO线性陶瓷电阻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晶粒尺寸较为均匀,相对密度最高,电阻率为256 647Ω·cm,非线性系数为1.03,阻温系数为-5.45×10~(–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Er2O3掺杂对ZnO–Bi2O3–Sb2O3–Co2O3–MnO2–Cr2O3–SiO2压敏陶瓷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Er2O3掺杂后,部分Er固溶于富Bi相中,对ZnO压敏陶瓷的晶界特性和电学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Er2O3掺杂量从0.09%(质量分数)增大到0.35%,样品晶界电阻率不断减小,漏电流密度不断增大,双Schottky晶界势垒高度和非线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击穿场强不断增大;当Er2O3掺杂量为0.27%时,所得ZnO压敏陶瓷非线性系数达到54.4±1.5,击穿场强为(470.1±2.8) V·mm–1,漏电流密度为(1.9±0.1)μA·cm  相似文献   

4.
坩埚耐火材料对钛合金熔炼的质量非常重要,为开发高性能新型坩埚材料,以工业Y2O3和Al2O3–MgO–CaO系粉末(AMC)为原料,制备出Y2O3–Al2O3–MgO–CaO系复合耐火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1 500℃、1 600℃)和AMC含量(0、25%、50%、75%和100%,质量分数)对所制备耐火材料的物相组成、烧结性能(线收缩率、体积收缩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抗热震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Y2O3和AMC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所提高;提高烧结温度,其性能更佳;且随着AMC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线收缩率、体积收缩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随之增大,显气孔率降低;当AMC的质量含量为75%时,1 500℃烧结3 h制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其显气孔率为4.37%,常温耐压强度为274.99 MPa,3次水冷热震后残余强度为16...  相似文献   

5.
用Al(OH)3、Al2O3微粉(uf-Al2O3)、工业Al2O3粉作为氧化铝源,CaCO3为钙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六铝酸钙(CA6)材料,研究了氧化铝原料对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l(OH)3、Al2O3微粉、工业Al2O3为氧化铝源的试样在1 300 ℃时开始有CA6相生成,各试样固相反应结束温度为1 500 ℃,继续提高烧成温度对物相组成没有影响。反应生成的CA6显微形貌因氧化铝原料不同而不同,以Al(OH)3为氧化铝源时,CA6的显微形貌多为片状结构;以工业Al2O3为原料时,CA6的显微形貌多为板片状和颗粒状;但以uf-Al2O3为氧化铝源时,CA6的显微形貌则多为等轴状晶粒。以uf-Al2O3为氧化铝源时,制备的材料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最高,气孔率最低;以Al(OH)3为氧化铝源时,制备的材料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最低,气孔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轻烧氧化镁粉、碳酸镁、分析纯氢氧化镁为MgO源,纳米η-Al2O3为原料(其摩尔比为1∶1),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研究不同MgO源对纳米η-Al2O3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物相组成、晶胞参数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三种MgO源与纳米η-Al2O3制得镁铝尖晶石试样的致密性逐渐升高。在1 600 ℃下,以氢氧化镁为MgO源与纳米η-Al2O3制得尖晶石试样的体积密度最大为3.296 g/cm3,显气孔率最低为1.9%,晶粒发育最好,晶粒尺寸约为3~5 μm。1 300 ℃时,三种MgO源与纳米η-Al2O3全部生成镁铝尖晶石,与以α-Al2O3为Al2O3源制备镁铝尖晶石的传统固相法相比,镁铝尖晶石的合成温度降低了100 ℃,可以降低镁铝尖晶石的成本,对镁铝尖晶石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朴佳思  杜庆洋  白佳海 《耐火材料》2023,(6):500-503+507
为了解决固相烧结法制备MgAl2O4多孔陶瓷过程中体积膨胀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以d50=1.1μm的Al2O3和d50=1.5μm的MgO为主要原料,d50=1.5μm的TiO2为外加剂,用干压成型-固相反应法制备MgAl2O4多孔陶瓷。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 300、1 350、1 400、1 450、1 500℃)和TiO2外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对多孔陶瓷烧后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MgAl2O4多孔陶瓷的致密化程度提高,体积密度增大,显气孔率降低;2)随着TiO2外加量的增加,MgAl2O4多孔陶瓷的烧后线收缩率增大,显气孔率...  相似文献   

8.
以SnO2、Ta2O5和ZnO粉为原料,通过传统陶瓷固相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压敏变阻材料,实验中ZnO含量为0~2.00%(摩尔分数),烧结温度控制在1 300~1500℃并保温2 h。研究了ZnO掺杂量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条件下,随着ZnO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压敏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在ZnO含量一定时,随着烧结温度从1 300℃升至1 450℃,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压敏电压先增大后减小。ZnO掺杂量为0.50%时,在1450℃烧结得到的样品的非线性系数最高(6.2),漏电流最小(262μA/cm2),压敏电压较高(83V/mm)。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烧结镁砂性能,以菱镁矿经900℃煅烧后的轻烧氧化镁粉为主要原料,引入Sc2O3作为添加剂,经1 600℃煅烧3 h得到烧结镁砂试样。研究Sc2O3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4%)对试样致密度、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c2O3会固溶进入MgO晶粒并引起MgO晶格畸变,起到了活化晶格促进烧结的作用;同时Sc2O3会与镁砂中杂质成分CaO发生反应,在方镁石晶间生成高熔点的CaSc2O4相。因此,添加Sc2O3提高了试样致密度,当加入3%(w)时,致密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铝和碳酸钙为原料,采用预烧—破粉碎—压制成型—高温烧成的二步烧结法制备了六铝酸钙(CA6)材料,主要研究了预烧温度(分别为1 100、1 200、1 300、1 400℃)对CA6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预烧破坏了预烧料中的一部分气孔,并减少了高温烧成过程中的气孔产生量,因此制备的CA6材料的致密度和常温强度远高于常规烧结工艺制备的CA6材料。2)预烧温度以1 200℃为最佳,所制备的CA6材料的显气孔率为28.2%,体积密度为2.52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330 MPa。  相似文献   

11.
《玻璃》2020,(7)
ZnO压敏陶瓷作为电压保护以及抗浪涌设备中电子元器件的核心材料,其高非线性系数,高通流容量,强浪涌吸收能力等性能研究以及低温烧结制备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掺杂烧结助剂BST(Bi_2 O_3∶SiO_2∶TiO_2摩尔比为6∶4∶3),于875℃烧结制备了性能优异的ZnO压敏陶瓷。主要探究了烧结助剂的掺量对ZnO压敏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体积密度以及压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ST掺杂会导致晶粒细化,有效地提高样品的致密度及压敏性能。当BST掺量摩尔分数为0.25%时,获得样品的综合性能最佳,体积密度为5.63 g/cm~3,相对密度为97.4%,非线性系数最大为38.9,电压梯度为最小值301.2 V/mm,漏电流密度为最小值0.028 A/mcm~2。  相似文献   

12.
以α-Al2O3、ρ-Al2O3和γ-Al2O3微粉3种不同晶型的氧化铝为铝源,与蓝晶石混合,加入聚乙烯醇压制成型,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1 300、1 400、1 500和1 600℃)制备了莫来石试样,并研究了不同晶型氧化铝与蓝晶石制备莫来石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以α-Al2O3为铝源的试样在1 600℃烧后的固相反应最完全,其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氧化锆。并且当铝源为α-Al2O3时,制备出的试样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较低的显气孔率和较高的耐压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酒石酸为改性剂,对钛酸钡(BT)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氧化铝(Al2O3)/改性BT系列3相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频谱仪、导热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介电性能、导热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酒石酸对BT颗粒的表面改性能有效改善BT、Al2O3等无机填料与PP聚合物的相容性,进而改善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连接,促进BT、Al2O3等颗粒在PP中的均匀分散,从而同时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和介电性能;当PP、BT与Al2O3的体积比为5∶4∶1时,改性BT/Al2O3/PP 3相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由0.90 W/m?K提升至1.24 W/m?K,在100 Hz时的相对介电常数由18提高到21.2,介电损耗同时由0.055降低至0.035,在25~130 ℃的温度区间中,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介电性能保持优异的温度稳定性,介电常数温度系数为-124×10?6?1,比未改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降低了62.8 %。  相似文献   

14.
刚玉-Ti2O3共存物相是通过调整低钛铁的冶炼工艺得到的一种冶金副产品,其中Al2O3和Ti2O3两相独立存在,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原料使用。通过热重–差热结合热力学分析得知原料中的Ti2O3在700℃左右开始氧化反应,Al2O3和TiO2在1 263℃左右开始反应,将原料在不同温度空气气氛下保温3 h烧成,由XRD结合SEM结果可知在800℃左右Ti2O3完成氧化反应,在1 300℃受钛酸铝分解反应的影响,只有部分TiO2和Al2O3在刚玉交界处反应生成片状Al2Ti O5。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至1 400℃和1 500℃,Al2O3和TiO2  相似文献   

15.
以SnO2、Ta2O5和ZnO粉为原料,通过传统陶瓷固相反应烧结法制备了压敏变阻材料,实验中ZnO含量为0~2.00%(摩尔分数),烧结温度控制在1300~1500℃并保温2h。研究了ZnO掺杂量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条件下,随着ZnO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压敏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在ZnO含量一定时,随着烧结温度从1300℃升至1450℃,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压敏电压先增大后减小。ZnO掺杂量为0.50%时,在1450℃烧结得到的样品的非线性系数最高(6.2),漏电流最小(262vA/cm^2),压敏电压较高(83V/mm)。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回归技术并结合 SEM的测试结果,对影响 ZnO- Al 2O 3系陶瓷电阻及电阻温度特性的线性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Al 2O 3、 MgO的掺杂及烧成工艺均对材料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镁掺杂对材料的电子激活能有较大的影响。当材料的电子激活能值较低时,通过回归发现其阻温特性具有较好的线性,符合麦克劳林公式近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铝酸镧基高发射率涂层的抗烧结性,以纯度(w)均为99%的La2O3、Al2O3、CaCO3、Fe2O3为原料,外加(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15%)Y2O3稳定电熔ZrO2,球磨、预烧、压制成型后利用固相烧结法经1 600℃保温2 h制备出Ca2+-Fe3+掺杂的LaAlO3/ZrO2试样,研究了ZrO2加入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ZrO2不与LaAlO3发生反应,能够抑制试样的烧结。且随着ZrO2加入量的增多,试样的线收缩率和热导率明显下降,同时发射率也有所下降,但均大于0.9。ZrO2的最佳加入量为LaAlO3辐射剂粉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氢氧化铝制备α-Al2O3过程中的相转变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氢氧化铝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500、800、900、1 100、1 200、1 300℃)下氢氧化铝的相变过程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500℃时,一部分三水铝石脱除结晶水转化为一水软铝石;500~800℃时,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继续脱除结晶水转化为氧化铝过渡相。2)在800~1 200℃时,氧化铝过渡相之间进行相转变;1 300℃时,过渡相全部转化为α-Al2O3。3)煅烧温度为800℃时生成的γ-Al2O3和η-Al2O3比表面积最大,活性最高,为催化剂载体和提高电池循环寿命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含锆硅线石为主要原料,α-Al2O3粉为辅料,改性淀粉为造孔剂,原位烧结制备了莫来石多孔陶瓷试样。研究了烧结温度(1 400~1 600℃,间隔50℃)对试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中莫来石衍射峰的强度逐渐增强,莫来石晶粒逐渐发育长大,其外观呈现明显的台阶状形貌,符合二维成核生长机制。2)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呈先减后增趋势,而显气孔率和线变化率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常温耐压强度则呈逐渐增大趋势。3)当烧结温度为1 550~1 600℃时,试样综合性能较佳,莫来石晶粒发育长大并致密结合,适于在高温下使用。  相似文献   

20.
辛凤  张效华  胡跃辉 《陶瓷学报》2012,33(2):172-175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立方焦绿石Bi1.5Zn1.0Nb1.5O7(BZN)为配方基础,通过改变Bi3+离子与O2-离子的浓度,形成非化学计量比Bi1.5+xZN1.0Nb1.5O7+1.5x(x=0.075,0.15)陶瓷。研究了不同Bi含量和烧结温度对BZN陶瓷的结构、微观形貌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非化学计量比BZN陶瓷在不高于1050℃时,呈现焦绿石单相结构;随着烧结温度增加到1100℃,x=0.075,出现ZnO杂相;x=0.15,出现Bi2O3杂相。随着x值的增大,BZN陶瓷样品的晶格常数、密度以及介电常数都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