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何因素对牙轮钻头传动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强  张晓东 《石油机械》1997,25(6):11-17
在模拟钻井工况下,对由三排齿圈组成的实验牙轮,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齿圈位置、各圈齿数和牙轮移轴距等诸因素对牙轮钻头传动比i值(牙轮转速/钻头转速)的影响。经分析得出:无齿(实际上相当于齿数为无穷大的极限情况)牙轮钻头的传动比是牙轮钻头传动比的最大值。随着牙轮各齿圈齿数的减少,i值下降,其中最外圈齿数影响最大,第二圈次之,第三圈齿数影响很小。当钻头基值和牙轮外形一定时,随着主锥上的齿圈向副锥上的齿圈靠近,i值下降;随着移轴距增大,i值增加。  相似文献   

2.
三牙轮钻头传动比的测试实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两种不同类型的三牙轮钻头在不同钻压和转速的条件下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岩石钻进,测试各牙轮的传动比。发现各牙轮的传动比总是稳定在某一系列数值或在其间发生“阶跃”波动。经分析得出,牙轮钻头的传动比主要取决于各牙轮上某一齿圈并与井底模式有必然的联系,钻头转速对传动比基本上不发生影响,而钻压与岩石性质对传动比有一定的影响;铣齿钻头中各牙轮的相互影响较突出,镶齿钻头中各牙轮的相互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将钻头牙轮分离成单独齿圈,在一种典型岩石上进行破岩试验,测试其传动比,再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结构因素对传动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齿圈的传动比主要由齿圈位置与齿数决定;无齿齿圈的传动比是齿圈传动比的最大值,该值主要取决于齿圈位置;随齿数减少,齿圈传动比下降;诸因素对传动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齿圈位置、齿数、齿圈位置与齿数的交互作用、移轴距。  相似文献   

4.
牙轮齿圈切向滑移量自钻头边缘向钻头旋转中心变化。牙轮边缘齿圈朝着钻头的旋转方向滑移(具有正滑移)。齿圈随着向旋转轴线靠近,滑移减小,并改变方向。因此,牙轮主锥上的齿圈具有负滑移。在这种情况下,牙齿切入地层的阻力和岩石体积破碎所需的能量都比在无滑移和具有正滑移的情况下高得多。为了确定滑移方向对牙齿和岩石相互作用指标的影响,曾对带钝口的楔形齿切入大理石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图中列出了根据实践数据绘制的切入示意图。虚线代表楔形齿与岩石开始作用时的位置;实线代表岩石  相似文献   

5.
牙轮钻头齿圈布置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树盛  田代玉 《石油学报》1998,19(2):122-125
齿圈布置是牙轮钻头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牙轮钻头的工作性能和破岩效率有很大影响.本文在牙轮钻头运动学基础上研究了齿圈布置与井底破碎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系统地进行齿圈布置设计分析的新方法.根据牙齿在井底的运动分析,对钻头各圈牙齿在井底的滑移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计算和各圈牙齿在井底径向平面内的运动轨迹所形成的包络线,作出了井底径向破碎图,它改进了传统的井底击碎图,可直观地反映移轴距和牙齿径向滑移对井底径向破碎的影响;建立了井底破碎环带划分和各齿圈单齿破岩量计算的新方法,指出齿圈布置设计,应尽可能均衡钻头各齿圈的单齿破岩量.这对牙轮钻头布齿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钻头破岩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练章华 《石油机械》1994,22(8):18-24
根据用三牙轮钻头一个主齿圈和一个特殊齿圈进行破岩实验的结果,对井底大量单次或多次破碎坑的数据作了处理,进而建立了破碎坑尺寸大小与齿面结构参数,钻井参数,岩石性质之间的数学,实现牙轮钻头与岩石互作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供了有实用阶值的参考资料,同时简要介绍了一种测量破碎坑尺寸的新方法-光测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用三牙轮钻头一个主齿圈和一个特殊齿圈进行破岩实验的结果,对井底大量单次或多次破碎坑的数据作了处理,进而建立了破碎坑尺寸大小与齿面结构参数、钻井参数、岩石性质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实现牙轮钻头与岩石工作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简要介绍了一种测量破碎坑尺寸的新方法--光测法。  相似文献   

8.
盘式钻头破岩机理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盘式钻头是一种新型齿形三牙轮钻头,其齿面制成与牙轮母线垂直的圆环形连续齿圈,改变了牙齿与岩石的作用特点及其破岩机理。利用牙轮钻头几何模型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了盘式钻头与井底岩石互作用仿真模型、盘式钻头齿形几何模型及盘式齿形离散模型等,编制了盘式钻头与岩石互作用仿真分析软件。由仿真计算得到了给定结构参数的盘式钻头与给定岩石互作用后的井底模式。通过单齿圈复合破岩实验,得到了盘式钻头实际钻井时的井底模式,它与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很相近,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盘式钻头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牙轮钻头与井底相互作用及齿圈载荷均是复杂的随机现象。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些随机现象还没有作出圆满的解释。为此,通过对试验室模拟钻井过程中牙轮牙齿载荷和牙轮自转角速度的实测数据的统计与综合分析,以牙齿载荷及牙轮自转角速度为两种基本的随机函数,用随机函数的理论首次建立起牙轮齿圈载荷模型;并用实例及谱分析证实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与合理性,进而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作出较为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球形单牙轮钻头井底凿岩轨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球形单牙轮钻头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建立复合圆柱坐标系统,并完整地给出这种钻头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基本方程。在此基础上以模形齿为对象研究了单牙轮钻头井底凿岩轨迹的形成,并建立了井底轨迹图仿真软件。应用仿真软件得出钻头不同的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及不同齿面结构凿岩的井底轨迹图。通过与一只实际钻头凿岩模式相比,所得理论井底轨迹图与实际钻头凿岩井底模式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影响镶齿牙轮钻头切削元件寿命的原因之一是钻头轴向载荷在各组牙轮—牙掌、齿圈以及个别牙齿上分布不均匀。本文介绍一种开展牙轮钻头轴向载荷在各牙轮不同齿圈上分布情况的研究方法,用该方法测得的试验数据比较可靠,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单牙轮钻头布齿方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开安  邓嵘 《石油机械》1995,23(11):13-18
在给出单牙轮钻头对井底的切削均匀性和覆盖率定义的基础上,以切削均匀性和覆盖率为衡量单牙轮钻头切削效果的依据,探讨了不同布齿方案的优劣。为此建立了综合评价不同布齿方案的欧氏距离评价原则,并按这一原则对直径为216mm、共设置30枚楔形齿的单牙轮钻头的四种不同布齿方案作了综合评价。按所作的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单牙轮钻头对井底的切削均匀性和覆盖率是检验牙齿分布设计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指标;(2)可用欧氏距离评价原则对牙齿分布进行优化设计;(3)圈状螺旋布齿方案显著优于两种困状辐射布齿方案,也优于螺旋状布齿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树盛  田代玉 《石油机械》1996,24(11):13-16,20
从运动学角度研究了牙轮钻头牙齿在井底的运动轨迹,并对牙齿的破岩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牙齿的径向滑移主要与移轴距和吃入深度有关;牙齿的周向滑移主要与轮体转速比和吃入深度有关。移轴距、轮体转速比和吃入深度对破碎坑形状、大小和破碎环带宽度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移轴距增大,破碎环带变宽,钻头对井底覆盖能力增强;随着轮体转速比增加,破碎坑明显变小。锥顶齿主要以刮削和挤压方式破碎井底中心区域;外排齿规径部位以切削方式破碎井壁过渡区。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家地质总局引进一些美国史密斯(Smith)公司生产的F系列的三牙轮钻头,分配给我队少量的F_4型钻头,我们已在一口井上试用三个。现将试用情况介绍如下: 一、根据有关资料及实物观察, 本队所用F_4型钻头概况及特点是: 直径:9~5/8〃接头扣型:6~5/8〃正规外形结构:三牙轮轴线不交于一点(有微量移轴),牙轮锥角有明显变化,碳化钨镶齿,分布在内圈的是锥球形齿,其它各圈是楔(凿)形齿。同一圈齿的齿距不同,可避免重复破碎,内圈齿突出锥面6毫米左  相似文献   

15.
牙轮-PDC复合钻头是对硬地层采用碾压与刮切相结合破岩的一种新型钻头,随着其结构形式及破岩方法的改变,需要对其井底流场进行研究并提出新的水力结构设计。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标准κ-ε模型以及封闭N-S湍流方程对某型复合钻头的井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井底压力及流速、PDC刀翼齿面和牙轮体表面流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钻头设计原型的水力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可通过合理设计钻头体中心位置结构、调整中心喷嘴射流角度以及调整2个边喷嘴的设计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设计了三牙轮钻头的单牙轮单齿圈在台架上钻进钢井底的牙齿受力井底测试装置,测出在钻进状态下牙齿承受瞬时动负荷,并把牙齿上承受的力分解为垂向力、切向力和径向力。经实验证明,理论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偏心单牙轮钻头井底破岩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偏心单牙轮钻头有一个球形牙轮,牙轮旋转中心线与钻头中心线相交于一点,该交点与牙轮球心之间有偏移距离。针对偏心单牙轮钻头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利用复合圆柱坐标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偏心单牙轮钻头几何学基本方程和牙齿对岩石的吃入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楔形齿为对象研究了偏心单牙轮钻头井底破岩轨迹的形成,并编制了井底轨迹图仿真软件以模拟牙齿的凿岩轨迹。通过台架试验,所得仿真井底轨迹图与实际井底轨迹非常吻合,表明关于偏心单牙轮钻头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正确的,编制的仿真软件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夏其彪 《天然气工业》1992,12(4):103-104
对于设计合理的新钻头,总是以牙轮最外排齿的齿顶边刃来切削修刮井壁的。该边刃绕牙轮轴线的自转运动轨迹是圆,由于牙轮轴在空间的倾斜角,该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椭圆。该椭圆的长半轴等于牙轮切削修刮井壁点的半径,短半轴即为该半径在井底上的水平投影长。所谓“求牙轮钻头的直径”,就是求钻头中心与该椭圆上最远点间的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单牙轮钻头的运动规律,首次提出了单牙轮钻头布齿面上存在牙齿与井底的永远接触区、轮换接触区和永不接触区,并从理论上对此三者作了准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各区牙齿在井底的工作区域,并讨论了单牙轮钻头的保径问题,提出了一级和二级保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单牙钻头布齿面工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牙轮钻头的运动规律,首次提出了单牙轮钻头布齿面上存在牙齿与井底的永远接触区,轮换接触区和永不接触区,并从理论上对此三者作了准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各区牙齿在井底的工作区域,并讨论了单牙轮钻头的保径问题,提出了一级和二级保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