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织机的织造效率,为了降低涤纶纱及高比例混纺纱毛羽,通过对前纺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毛羽的测试比较,发现纤维的细度、纤维的梳理与伸直度、梳理隔距、粗纱的定量与加压等对涤纶纱及高比例混记纱毛羽影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减少纱线毛羽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通过工艺试验及专门测试,分析了细纱和络筒工序影响毛羽的一些因素,为减少纱线毛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纱线毛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礼 《广西纺织科技》2000,29(2):14-15,19
本文根据工艺试验着重分析了细纱和络筒工序影响毛羽的主要因素,为降低纱线毛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织机的织造效率。通过对纺纱过程进行分析和对毛羽的一些测试比较,发现纤维的细度、精梳落棉率、细纱纺纱三角区纤维的状态、纺纱的张力、络筒张力、速度等都对纺纱毛羽影响显著,并提出相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毛羽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细纱、络筒、浆纱工序减少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降低精梳纱毛羽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生产纯棉精梳纱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专题测试,分析了纤维性能,细纱工艺和络筒工艺等因素对精梳纱毛羽的影响,探讨了减少精梳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细纱与络筒工序毛羽成因探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瞿建增 《棉纺织技术》1999,27(11):18-20
分析了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及细纱工序影响毛羽数量的因素,对细纱、络筒工序减少毛羽的新技术、新工艺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纱线毛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红英  朱苏康 《纺织学报》2000,21(6):339-342
纱线毛羽严重影响无俊织造和高密织物的产质量,章阐述了纱线毛羽的测量评价方法,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等,认为毛羽取决于原料,产生于细纱,增长于络筒,贴伏于浆纱,影响于织造,去除于烧毛,体现于织物。  相似文献   

9.
减少精梳涤棉纱毛羽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生产精梳涤棉纱的实践、通过工艺试验 ,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及络筒工艺等因素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探讨了减少精梳涤棉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成纱毛羽多而长且分布不匀,会影响织造工序产质量及成品匀染性。减少纺纱毛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应在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再及前纺工序和原料。根据实践分析了毛羽形成原因,提出了减少毛羽的一些办法,并通过生产实例进行验证。加深了毛羽与加捻元件、集合器、络筒工序等关系的认识,认为机件同一性、管理规范化是减少毛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减少细纱毛羽的试验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介绍了研究纱线毛羽的意义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对细纱工序形成毛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减少细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精梳涤棉细特纱细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怀瑞 《棉纺织技术》2001,29(9):547-550
精梳涤棉细特纱细节会影响高档织物质量及织造效率,经对细节特点及数量走势进行分析,认为控制8cm以下短细节是关键。分析了细节产生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控制长细节的产生应主要在并粗工序加强管理;控制短细节的产生重点在粗纱、细纱工序,要注意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罗拉隔距等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纱线毛羽的分布及络筒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国内外对纱线毛羽的研究状况,阐述了评价纱线毛羽分布的方法,同时指出络筒张力、速度对涤、棉筒子纱线毛羽的影响,发现并分析了涤纶纱毛羽指数着络纱速度提高而先增后减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4.
涤棉混纺纱混和问题的评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尧明 《棉纺织技术》1999,27(12):21-24
总结了不同比例涤棉混纺纱的混和方法,特别对涤棉色纺纱的混和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比例涤纶与粘胶混纺纱纤维间抱合力较弱,受摩擦力作用纤维间容易产生滑移从而产生棉球的问题,应用NY-6结构化变性淀粉设计了两种配方进行上浆实践.通过测试和对比两种配方的浆液流变性能、浆纱效果和浆纱毛羽,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浆纱浆膜被覆情况及磨断口附近的纱线状态进行观察,认为采用NY-6结构化变性淀粉能有效提高浆纱质量,并能大幅度替代PVA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切片等方法对不同混纺比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纤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Hamilton和Onion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含量为40%时,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的实际分布与均匀分布Onion指数差异率最大,大豆蛋白纤维有效利用率最高.大豆蛋白纤维和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的转移规律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混纺比对竹浆棉混纺纱条干和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变化对纱线条干和毛羽的影响规律,测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和毛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混纺纱中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为30/70时,混纺纱的条干明显恶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选用这一临界混纺比;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在55/45~70/30之间时对纱线条干较有利;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例为55/45时,混纺纱的毛羽指数较低;综合考虑,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在混纺比为55/45时成纱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准确性,通过改进开清棉、梳棉工艺,降低棉卷、生条的内外重量不匀率,选择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混合方法等技术措施,最终使涤棉混纺纱的混和均匀性和混纺比的准确性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马克隆值原棉在精梳涤棉混纺纱中的配用.利用HVI对原棉进行测试分类,在涤棉精梳混纺纱中,对正常马克隆值和较高马克隆值的两类原棉,与不同细度涤纶混纺进行正交试验.试验证明:使用高马克隆值原棉配以细特涤纶短纤纺精梳涤棉纱,可以保证所纺纱质量符合要求.通过批量生产实践,在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后,所纺的精梳涤棉纱成纱质量得到了改善与提高,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