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扶余油层二油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依据沉积构造、岩石类型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相标志,对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扶余油层二油组(Kf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以Ⅴ级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Kf2发育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上沉积水体由深逐渐变浅,在Q3-SSC5时期达到最浅,三角洲前缘亚相消失,全区范围内仅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和测井相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安达地区泉头组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6种微相。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安达地区泉头组四段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0个短期旋回层序。K1q4-sq1和K1q4-sq2层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K1q4-sq3层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综合分析D25,DS401等7口钻井资料认为,该区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覆沉积的青山口组一段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泉头组四段沉积充填与成藏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辽大型陆相坳陷盆地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为沉积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河流及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较差,以低孔、低渗为主,点砂坝、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小型河口坝砂体物性较好,成藏率较高.青山口组一段的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使扶余油层形成了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不同的砂地比使扶余油层油藏具有分带性,由盆地边缘向内部分成构造、复合及岩性3个油藏类型带.成熟烃源岩控制着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区内以小型河流、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岩性油藏及复合油藏发育带. 相似文献
4.
大型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以松辽盆地茂兴-敖南地区泉四段为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松辽盆地北部茂兴-敖南地区泉四段以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夹少量细砂岩沉积。通过对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等沉积特征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头组四段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沉积亚相,其中以分流河道和决口河道发育为主要特征,反映河道不断分岔和决口改造的特点。在此基硅上编制了该区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建立了茂兴-敖南地区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扶余油层的勘探开发程度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泉头组四段浅水三角洲河道储层构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肇凹陷南部泉四段河道储层主要沉积于缓坡背景下湖泊-浅水三角洲体系,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构型研究,以Miall提出的构型理论为指导,识别出细砾岩或含泥砾细砂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两类四级构型界面。根据17种岩相类型,划分了6种构型单元,进一步总结了CH1型、CH2型、CH3型、CH4型4种类型构型单元垂向组合样式。结合4个开发区块,采用复合河道顶拉平方法,刻画4种复合河道构型单元平面组合样式。在井震结合基础上,采用90°相位转换,再统计复合河道主要发育关键位置,针对目的层间提取时频三原色频率属性,进行三肇凹陷南部泉四段储层构型演化研究。研究表明,CH1型为3~7个GB-DA组成垂向加积样式,CH2型为2~5个GB-SL-OF或SB-SL-OF组成侧向加积样式,CH3型为2~4个SB-SL-OF组成侧向加积样式,CH4型为1~3个SB-DA-LS组成垂向加积样式;CH1型与CH4型四级界面水平状向前延伸,CH2型与CH3型四级界面呈现低角度倾斜,延伸较短。Q4-sq1至Q4-sq4沉积时期,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河道储层构型单元组合样式呈现CH1型—C... 相似文献
7.
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系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头组四段发育大面积连片状、条带状的多成因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在单砂体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发现该区单砂体主要包括多层式、叠加式、多边式、单边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叠置关系,识别出单砂体垂向分期、横向分界的8种测井相标志。采用研究区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了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以此为指导,在研究区泉头组四段5—10小层内共识别出44个低弯度曲流型单砂体。这些单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西南-东北方向条带状展布,宽度介于150~500 m,厚度介于2~8 m,宽/厚比介于40~100。最后,通过多组示踪剂分析测试资料,验证了单砂体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9.
以岩心、测井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等,确定扶余油田中城区扶余油层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研究认为Ⅰ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席状砂和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Ⅱ、Ⅲ、Ⅳ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识别出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湾等4种沉积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油气的富集区和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为研究区剩余油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类型、泥岩颜色、粒度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入手,对松辽盆地南部 扶余油田泉四段 4 个砂岩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曲流 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个沉积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决口扇 等 12 种沉积微相。 根据不同微相的测井相特征,研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浅水三角 洲沉积模式,研究了其沉积演化特征,为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三肇凹陷扶余致密油层砂体相变快、预测难度大的问题,综合岩心、地震、测井等多种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三肇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分为2个长期半旋回和4个中期旋回,基准面在MSC3时下降至最低;研究区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沉积为主,局部见曲流河和滨浅湖沉积。扶余油层在先水退后水进的背景下,基准面演化经历了早期缓慢下降、中期快速下降、缓慢上升和晚期快速上升等4个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特征差异明显。该研究可为三肇凹陷下一步储集砂体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测井相在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曲线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测井曲线信息的利用率,了解单砂层展布规模和相带分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交油气后备储量与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沉积。 通过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特征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种亚相,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较发育。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
泉四段进行层序划分,结合砂泥岩分布规律,编制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其垂向演化规律。 研究认为,泉四段内部可划分出 Q4-SSC1~Q4-SSC7 等 7 个短期旋回,其中, Q4-SSC7 时期水体达到最深,研究区内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Q4-SSC1 时期河道砂体最为发育,为储集层发育的最佳时期。 泉四段
自上而下经历了由三角洲平原到三角洲前缘水体由浅变深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反映了研究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为一次湖侵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