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井间地震测量数据的反射波成像及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比井间速度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能用于井间储层精细解释。本文采用非均介质的射线追踪算法,按照实际井间地震观测系统计算共炮点道集的反射波时间场,然后将反射波能量在共反射点上叠加,得到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2.
井间观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金 《石油物探》1996,35(3):93-100,109
如何选择井间观测系统,对于地震层析成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的井间观测系统,不但在野外工作效率上,而且在其层析成像的结果上,可能极不一样,本文将根据直射线的SIRT方法,通过不同井间观测系统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选择井间观测系统应遵循的某些原则,进行获得炮间距,道间距和最大排列长度间的估算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军 《石油物探》2005,44(5):445-448
地震射线层析成像需要进行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而复杂介质的地震射线追踪方法受到地震波频率有限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在Fresnel带内寻找长度最短的路径,在弯曲射线追踪方法表示旅行时大小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一项与射线长度有关的惩罚项,把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追踪问题转化为求解该目标函数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从而实现基于薄层介质模型的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追踪,最后通过反演计算实现井间地震射线层析成像。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实现,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然后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井间地震走时计算,反演出井间速度结构;最后采用相邻道比值法消除震源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完成共炮集记录的振幅衰减成像。通过对含洞层状模型用黏滞声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合成的井间数据的计算表明:本方法与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计算的初至走时精度吻合较好,波场快照不但精确描述了正传方向和反传方向上地震波前面的特征,而且定量描述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振幅衰减值层析成像剖面准确刻画出了模型中洞的大小和位置。  相似文献   

5.
井间地震是获得井间油藏高分辨率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利用直达波旅行时进行层析成像,对井间地震资料消除管波和直达波后,进行上下行波场分离,获取上行波场,以层析结果作为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成像,获得了垦71井区多对井间地震成果剖面,成果剖面的高分辨率特征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井间地震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系统地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简要归纳了井间地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井间地震的采集设备(井中震源与接收系统)和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常规处理、层析成像、反射成像),并对现阶段井间地震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拟合AVO属性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Shuey的佐普里兹方程近似式出发,通过拟合随入射角变化的反射系数,获得较精确的零炮检距反射系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而且这种拟合方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地震资料CMP道集上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关系,进而反演出较准确的AVO属性剖面。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以往采用的AVO反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能够反映炮检距上振幅能量随炮检距变化的关系,而且对入射角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8.
SVD滤波法在直达波和折射波衰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消除原始资料中直达波和折射波等能量很强的线性干扰波的影响,但常规方法在切除线性干扰波的同时也切除了来自浅层的反射能量,从而失去了反映浅层地质构造的信息。应用SVD(奇异值分解)滤波法不仅可以达到衰减具有线性特征的直达波和折射波能量的目的,又能突出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浅层一次反射能量,可以避免丢失浅层有效反射信息。理论模型的试算和对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应用SVD滤波法处理地震资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图3参6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折射波有着多种不同的用途。炮点记录上作为初至波的折射波旅行时已用于野外静校正的计算。本文提出一种根据折射波同相轴构制表层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在叠前记录上拾取同相轴,也不需要对波至时间做任何近似。该方法需在折射旅行时时窗内利用炮点道集计算相  相似文献   

10.
提高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在地震偏移成像广义空间分辨率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辨力理论实现反动校正拉伸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水平叠加和实现最佳分辨率地震成像。文章以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分辨率随炮检距增大而降低为理论依据,说明动校正拉伸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广义分辨率公式导出了非零炮检距各地震道相对于零炮检距地震道的拉伸因子。利用这个拉伸因子可将动校正后的拉伸波形校正为等价的零炮检距地震道的子波,与常规的水平叠加相比,拉伸校正后CMP道集的叠加剖面分辨率明显提高。文章从偏移成像分辨率理论出发提出了根据反射波的地质参数选取偏移孔径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试算证明了实现高分辨率最佳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二维跨井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中,采用哈特莱变換(Hartley Transform)求取空间导数,具有占用内存比FFT少.求奇次导数时不产生尼奎斯特误差等优点,且计算速度较FFT快约一倍。文中对跨井声波波场理论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震源激发的位置对波场能量的分布影响很大;震源位于低速层中激发时,低速层内有较强的能量.且波场较为复杂;震源位于高速层激发时,能量很快地向周围介质扩散。  相似文献   

12.
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井间地震和逆VSP联合层析成像时,充分考虑了波射线在纵、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弯曲效应。首先采用打靶法进行两点射线追踪,用奇异值分解法解病态方程;然后设计了一个理论模型进行试验,并用上述方法对实际井间地震和逆VSP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地下介质比较复杂时,利用射线追踪可能出现盲区。为了克服盲区给反演计算带来的影响,可对盲区改用直射线代替曲射线追踪。  相似文献   

13.
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基于折射波的各种静校正方法(如广义互逆法、延迟时法、ABC法等)均要求有准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且需要追踪同一高速折射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方法。该法不需要拾取折射波初至时间,而是利用折射波组相邻道互相关求取各检波点的相对时差,再以中值滤波方法选取中值,作为两检波点的时差。然后,求取相对浮动基准面的剩余校正量和以控制点为基础的基准面校正量。文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解决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换波勘探中的低速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①低速带表层的纵横波速度比对多分量记录矢量性的影响;②多分量记录上折射波的类型;③形成转换折射波的条件。理论分析表明,在转换波勘探中,当低速带表层的纵横波速度比较大时多分量记录表现为标量波场,当纵横波速度比不是很大时则表现为矢量波场;模型分析表明,垂直方向记录上的折射纵波主要是下行和上行纵波,水平方向记录的转换折射横波主要是下行纵波和上行横波。文章还分析了低速带底层介质和下伏基岩不同纵横波速度对转换折射横波振幅的影响,认为形成转换折射横波的条件是低速带底层横波速度远远小于下伏介质的横波速度。  相似文献   

15.
几种叠前去噪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叠前去噪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重要步骤。由于各种规划干扰或同噪声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必须采用不同的去噪方法。西方综合利用f-x域最小拟合法,波场延拓法,分频定向滤波法及CT变换等叠前去噪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折射波,直达波,面波和声波等随机干扰及规则干扰,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云  凡正才  王民  吴新娣 《石油物探》2008,47(3):285-289
在海上地震勘探中,检波器经常发生漂移,室内资料处理时必须对其进行二次定位。针对胜利油田浅海地区折射波较为发育的情况,阐述了折射波法二次定位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探讨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折射波法二次定位在共检波点道集内进行,利用炮点、检波点的空间位置关系求取折射波理论旅行时,通过与实际旅行时逼近来反演检波器的空间位置。为了提高反演的精度,需要同时反演地震波在海水中和海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过比较反演的震源位置与GPS测得的实际震源位置,可以评估折射波法检波器二次定位的质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海底折射波较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检波器二次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Born近似层析与Rytov近似层析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 Born 近似与 Rytov 近似的相互关系,并对地面反射、VSP、井间和四周观测系统在异常体速度与背景速度相差5%、10%以及15%的条件下,用这两种近似方法作了重建图像的实验。其结果表明,速度差低于10%时,无论 Born 近似或 Rytov 近似,更射层析均优于透射层析。此时,Rytov 近似的透射层析优势消失,这一结论与传统观点相悖。当速度差大于10%时,Rytov 近似透射层析优于 Born 近似。实验结果还说明,在地面激发、四周观测时,波动理论层析效果最佳,此点与射线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符溪  文鹏飞  陈洁  舒虎 《石油物探》2004,43(4):369-37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一般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而在资料处理中将其切除掉。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发现折射波视速度与下伏介质速度密切相关。北黄海盆地的几个应用实例表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不仅可以协助处理人员快速定洼,有效选择处理模块,还可得到反射地震勘探不能获取的基底速度资料,使勘探精度得到提高,并使常规地震勘探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准确求取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是构建近地表衰减Q模型、实施反Q滤波处理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现有近地表品质因子估算方法的梳理,将其初步划分为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和地层原位测量Q估算两大类。前者依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细分为应力-应变法、驻波法和行波法三种;后者按照现场观测技术的不同细分为微测井法、小折射法、大炮初至波法和面波法四种。进一步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探测范围、优点与不足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方法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岩石样本测试Q估算的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受样本自身局限性及测量频率与地震勘探频率的非一致性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在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效果难遂人愿。微测井法和小折射法均可获得有限调查点的较准确Q值,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难以精准描述Q值横向变化。此外,小折射法还受近地表观测条件限制,地域适应性欠佳。大炮初至直达波法易于估算近地表低降速层Q平均值,能够较好地描述近地表Q值的横向变化,但纵向分辨率不足。初至折射波法无法反映近地表高速层的衰减特性。可控源记录初至波法理论上可获得与小折射法同等精度的Q值纵向分辨率,且具有优于小折射法的横向Q值变化刻画能力。面波法主要应用瑞雷面波,包括来自大炮记录的瑞雷面波信息,其探测深度较小,主要揭示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此外,受面波信息处理、提取和速度频散曲线求取精度等限制,现有的面波法Q值估算精度有限。井地联合及多源信息融合Q反演应该是未来近地表准确Q值反演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地表条件复杂,北部为沙漠、草原区,南部为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如何解决不同地表类型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探讨和分析了折射波静校正、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等方法在该气田多个工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于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是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进一步解决残余的静校正。因此,解决苏里格气田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必须根据实际地表地质条件,采用组合静校正,实现多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