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尤其是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04年底天津市机动车拥有辆已达10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超过3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增长。中心城区除自行车流量仍保持早晚两个高峰外.机动车流量几乎全天(早7时至晚22时)处于高峰状态.并且在空间上呈现出饱和路口、路段越来越多的特点,主干道机动车运行速度已下降至25km以下,城市路网交通负荷大幅度增加,机、非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2.
缓解城市中心交通拥堵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岚 《城市开发》1998,(12):29-30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已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而导致居民出行量的增加,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以及小汽车使用量大幅度增长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全面阐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速度较快.轿车正逐步进入家庭。以北京为例,2000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0万辆.2004年增加到260万辆。为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太城市太多采取了以机动车为本的策略,修建了大量的机动车快速通道——高架路、立交桥、快速路等设施。而太规模的机动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未从根本上解决太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新增的快速道路又会诱发小汽车的大量发展.进一步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使城市交通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剧城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的局面,从而陷入汽车增长——环境恶化——修建道路小汽车继续增长——再修建道路——再恶化的恶性循环。高比例的汽车出行给城市带来的不是快速、畅通,而是进一步的拥堵,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7月16日公布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公交城市,到2015年使公交出行比例达到出行总量45%,以此来破解由于机动车和人口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困局。  相似文献   

5.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城市交通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客货运输能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北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交通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迅猛增长,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量大幅增加,给道路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市区主要干道全面拥堵,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缓慢,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时耗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增高,交通公害问题日益严重市区道路网以及城市运输服务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失去了应有的整体调节能力,系统的脆弱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大城市交通的发展建设中,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道路拥堵日趋严重。日益严重的拥堵使人们不得不对大城市中的交通结构作出优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战略思想已经得到公认。人们的注意力片面地集中到小汽车、公交车等机动车运行的通畅上,对自行车的关注日渐冷淡。在郑州市的实际建设中.特别是在旧路改造中出现严重排挤自行车的倾向。那么.拥有量最大、占出行比例相当高的自行车在以公交为主的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设信息》2014,(13):33-33
到2015年,全国将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使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在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方面,合肥市有什么打算?  相似文献   

8.
对英国城市交通的4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在英国有许多家庭拥有小汽车.如牛津郡小汽车拥有率O.45辆、入。小汽车出行如此方便,为什么还要发展公共交通呢?在美国政府看来,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1)在美国仍有3O%的家庭没有小汽车,必须依靠公交出行。(2)17岁以下的少年和老人、病人不能开车出行。门)城市路网容量限制,无法满足所有人采用小汽车出行。如伦敦约有SO%的人采用公共交通出行,但并不意味着他。Bi没有小汽车,只是无法使用。(4)交通堵塞带来的燃料损失、时间的延误,总的损失费用在英国每年15o亿美磅。当然,公共…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采用自2001年来收集的17个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我国组团式城市的小汽车出行特性进行了探寻.通过与非组团式城市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组团城市的小汽车出行时耗趋于一个稳定值(20min),出行次数高于同等级非组团城市,小汽车出行时间分布表现为四峰形式,早高峰突出,其它三个高峰偏弱,小汽车出行比例没有特殊规律,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根据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世界上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很大一部分小汽车的出行并非是必须的。我国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和新交通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绿色交通体系.才能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针对我国城市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绿色城市交通的模式。论文从与城市交通有关的空间规划策略,降低排放的技术策略和调节使用的政策和经济手段分析在我国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途径和措施。经验告诉我们.一味追求小汽车畅通的城市给一代人某些时段畅快可能需要后辈几代人的偿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展示了荷兰、丹麦和德国如何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安全、方便和可行的城市出行方式.本文的分析采用了国家层面的数据,也采用了各国大大小小城市的案例研究.要提高自行车分担率,关键在于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交叉口设置自行车专用设施,并在大部分居住区实施交通静化的举措.荷兰、丹麦和德国为自行车出行划定了大量的专用道、提供了充足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将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进行整合设计,对驾车人和骑行者进行系统的交通法规培训教育以及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以激发民众对自行车出行的热情并争取广泛的市民支持.除了支持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和项目,荷兰、丹麦和德国还利用税收和行政手段使得小汽车在中心城区出行十分不便,并且成本昂贵.这些税收和行政手段涵盖了小汽车的拥有、使用和停放环节.另外,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促进了紧凑、混合的土地开发,促生了短距离出行并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可能.正是多层次相互促进的政策集合的协调实施使得荷兰、丹麦和德国三国在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上取得了成功.作为对比,本文也揭示了英国、美国自行车被边缘化,只占全部出行不到1%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严谦 《山西建筑》2011,37(17):134-135
通过对国内外自行车通道的发展趋势及经验的调研,从多个层面对城市自行车通道网络系统的设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深圳市某片区自行车通道实例的分析研究,证实了自行车通道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降低小汽车出行率。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课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未来5~10年,小汽车拥有量将呈爆炸式增长;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届时北京和上海的交通环境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发展智能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将对优化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状况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相关的交通系统建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非但未能缓解郊区的交通拥堵,反而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可望从根本上解决郊区交通的拥堵问题,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游客和乡村环境的互动机会,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推理的公共交通分担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基于模糊推理建立公共交通分担率预测模型的方法。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选择线网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车速等十项指标作为影响因素,建立模糊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因素的模糊规则,采用模糊推理预测公交分担率。并以黑龙江省某市交通数据进行预测,最后分析了影响因素与分担率水平的影响关系,应用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快速提高,由贫困状态逐渐进入小康时期,小汽车进入百姓之家。而小汽车的增多带来了道路的拥堵,许多城市己超越国际公认的大城市交通拥堵警戒线20公里/小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很大的出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飞  居阳 《城市规划》2015,39(2):76-84
首先指出除了预测手段外,运用历史数据研究建成环境等因素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是引导和促进公交出行的重要方法。其次,重点从研究方法与模型、自变量选择这两个角度回顾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再次,基于采集并经整合处理的2009年南京市主城区居民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及街道、公交等建成环境数据基础上,以公交分担率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诸多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式和量级。结果显示:在99%的置信度下,平均出行时耗、公交线网重复系数、距地铁站距离、公交IC卡持有比例4项因子对公交出行有显著影响;若降至90%的置信度,则增加土地利用混合度、低收入者比重、十字及以上路口密度3项因子。在使用小汽车已经成为一些人生活习惯的背景下,或在不恰当的建成环境影响下,提升路网密度非但不会促进公交出行,相反会促进小汽车使用。最后,从轨道站距设置、公交线网设计、公交IC卡发行、用地混合、路网规划等角度提出提升公交分担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被誉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其民众主要以小汽车为出行工具。这一现象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例如,某些人群(无法开车的老年人和小孩.或因为收入低下而不能拥有小汽车的民众)的机动性不足:依靠大量石油进口和国家补贴的小汽车出行,压制了替代能源的研究和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等等。著名智库布鲁金斯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  相似文献   

19.
停车管理及其与城市土地使用的互动——理据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缉宪  刘倩 《城市规划》2015,(11):55-61
停车成本是机动车出行的固定成本之一。停车费用管理对于降低小汽车依赖,建立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停车收费水平较低,停车费用管理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阐述了如何利用停车价格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由此带来的外部性;其次结合西方城市实践,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基于需求反应的停车费用管理,基于雇主的出行需求管理和建立停车收益区3个政策方法;第三,从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的视角提出了停车费用管理与空间相关的3个关键因素。结论部分总结了西方停车费用管理转变的主要特征,即(1)停车费用的设定应考虑小汽车交通带来的所有外部社会成本;(2)取消任何形式的免费停车,由驾车者支付停车费用;(3)利用精细化的停车费用管理,调控交通需求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结论同时强调了停车与土地利用互动对于形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政策框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广州居民交通出行的分异趋势及对交通公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居民交通出行能力成为社会分化、影响公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广州1984年、1998年、2003年及2011年的交通出行特征发现,近三十年以来广州居民机动性大大增强,表现在生活性非通勤比例、出行频率、出行距离和机动交通比例均有较大幅增加,各出行结构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最低平均水平;居民使用地铁和小汽车等高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使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和轮渡等低费用出行方式的比例则大幅减少;不同性别、年龄和收入群体在出行结构上差异显著,这种总体机动性分化趋势和社会分异特征综合反映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存在着交通不公平性。交通政策应从追求"均一人群""均一结果"的整体效率目标,转向兼顾"不同群体""不同结果"的结构公平目标,逐步消除交通资源配置中的起点不公平和再分配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