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强强  王煊军 《当代化工》2012,41(5):441-444
复配油酸,二乙醇胺,span80,op-4四种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加甲醇柴油混合体系中,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与粘度指数法,考察了制备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甲醇含量5种因素对甲醇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m(油酸)/m(二乙醇胺)/m(span80)/m(OP-4)=10∶2∶3∶2时,可增溶甲醇量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样品粘度指数最小,50℃恒温前后的粘度变化最小,为稳定性最佳的甲醇柴油微乳液配方,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依次为:甲醇含量制备温度搅拌时间助剂用量搅拌速度。在试验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12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添加甲醇质量分数为5%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甲醇柴油微乳液。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甲醇或甲酰胺为极性相,正辛烷为油相,添加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非水微乳体系的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具有适当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可与正辛烷、甲醇或甲酰胺形成单相区,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不利于形成单相微乳体系;在m(表面活性剂):m(正辛烷)=1∶4,甲醇(甲酰胺)增溶量为最大增溶量的50%时,各微乳液相点的粒径在20~60 nm.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CTM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研究。通过制备微乳液,总体了解W/O型微乳液的相应性质,对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做逐一的比较,包括CTMAB微乳体系当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油相的选择,最终选择出最佳的配比。当CTAB与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1时,体系对水的增溶量最大,并且确定(CTAB+正丁醇)与环己烷的质量比为1.5∶1,制备温度选为20℃、p H值选为8时,CTMAB微乳体系有较好的温度和酸碱度。  相似文献   

5.
张强强  王煊军 《化学工程》2013,(3):16-19,24
复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甲醇微乳柴油,通过分析测定不同配方比例下微乳液粒度与运动黏度并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微乳液运动黏度的作用等方法,研究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条件下,平均粒径31.86—53.91 nm,分布集中对称,黏度指数较小;以叔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22.57 nm,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不断增加,微乳液粒径分布逐渐集中,平均粒径下降,黏度指数减小,稳定性增强;对甲醇微乳柴油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甲醇质量分数>温度>搅拌时间>助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正庚烷/水的三元体系中加入正丁醇,得到了新的四元体系。绘制了25℃时AOT/正丁醇/正庚烷/水四元体系能够稳定存在的相图,发现在一定R值(水和AOT的摩尔比)条件下该相图出现了分为两个区域的现象。利用电导率数据研究了由W/O型微乳液→双连续微乳液→棒状液晶→层状液晶→双连续微乳液→O/W型微乳液的结构转变。通过稀释法求得AOT/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含水量增加,两个区域的自由能-△G0c→i都减小,对微乳液体系的稳定不利;含水量越低,越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AOT/正丁醇/正庚烷/水四元体系比以AOT作表面活性剂的三元体系有更大的微乳液区域,是一个适合制备所需功能性纳米粒子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周军 《精细化工》2011,28(7):651-654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与不同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形成的微乳液体系的溶水能力,并考察了温度、pH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绘制了不同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当TritonX 100与异戊醇质量比为1∶1,(TritonX 100+异戊醇)与正庚烷质量比为4∶1时,TritonX 100/异戊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体系具有较大的稳定区域,其最大溶水量在50%左右。该微乳液体系在温度低于80℃时,随温度增加,其稳定区域有所增大;pH对该体系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配制了呋喃甲醛-水-甲醇这种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绘出其室温下的三相图,区分其中的单相区和双相区,测定了不同的体积比下体系的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进而确定该体系属于微乳液体系。测定了该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质量比为7∶3时,协同效应最好;正戊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最大;当正戊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为0.8时,体系的溶油量最大;当微乳液质量浓度为1.824 g/L时,表面张力为24.49 m N/m;微乳液的质量分数为0.3%时,界面张力可以降至9.25×10-4m N/m。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备了澄清透明且稳定的油/水(O/W)型的柠檬油微乳,w(柠檬油)=0.1%和柠檬油1%的微乳在水中的稀释液都呈现澄清透明且不泛白光的外观状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出加州柠檬油和阿根廷柠檬油中分别含有w(萜烯)=96.01%和94.99%萜烯类化合物,主要的萜烯成分化合物是柠烯,其含量分别是w(柠烯)=61.35%和65.67%。并利用三元相图,分析和探究不同产地柠檬油、不同表面活性剂、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Km系数对柠檬油微乳区面积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阿根廷柠檬油作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且Km=3时,制作出的三元相图中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在m(阿根廷柠檬油)∶m(T-80)∶m(乙醇)∶m(水)=16∶48.75∶16.25∶19的质量比下能制得澄清透明稳定且与水任意比互溶的O/W型的微乳,其粒径分布范围在3~11nm,在25℃时测得其相对密度是0.986 3,并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及耐低温、耐高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亚临界甲醇中麻疯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孟瑜  陈琦  潘登  韦莎 《广州化工》2010,38(3):70-72,99
对麻疯树油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与亚临界甲醇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70℃、醇油摩尔比40:1、催化剂用量占油重的0.75%和反应时间30 m in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可达93%以上。制备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与柴油相似。主要性能指标,符合ASTMPS121-99(USA)和0#矿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酶催化食用废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彪 《云南化工》2010,37(2):29-31
利用脂肪酶为催化剂,食用废油与甲醇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最佳酯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脂肪酶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量的3%、甲醇与食用废油体积比为3∶1、共溶剂丁酮量为甲醇量的1/6、pH=7,反应时间4h,生物柴油产率可达到78%,对产品的各项指标测定,均达到GB/T20828-2007要求,指标并与0#石化柴油相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苯乙烯、十六醇、二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低温流动性改进剂马来酸酐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最佳制备条件为:①酯化:n(马来酸酐)∶n(混合醇)=0.5∶1,w(催化剂)=1.8%、w(溶剂)=90%,酯化时间2.5 h;②聚合:n(苯乙烯)∶n(马来酸酐混合酯)=1∶1,w(引发剂)=1.25%,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4 h,溶剂用量为55%。将合成的产物按1.0‰的剂量加入到俄罗斯原油提炼的俄柴油中,冷滤点可降低12℃。  相似文献   

14.
金昌磊  苑丽质 《工业催化》2012,20(10):52-55
制备了酸性离子液体[(CH2)4SO3HMIM][HSO4]并用于催化潲水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剂油物质的量比等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40 ℃、醇油物质的量比12和剂油物质的量比0.08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转化率为92.13%。制备的生物柴油达到了中国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标准GB/T20828-2007。  相似文献   

15.
以四水硫酸锆改性HY-SBA-15(ZS/HVSBA-15)为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考察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四水硫酸锆负载量为30%,n(甲醇):n(大豆油)-12:1,m(催化剂):m(大豆油)=3%,m(溶剂):m(大豆油):30%,120℃下反应6h,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96.78%。对合成出的生物柴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性能指标与我国0^#柴油相接近。  相似文献   

16.
应用Sol-gel法成功合成了纳米SrTiO3粉体。酞酸丁酯和氯化锶为金属离子源,先驱体以甲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聚乙二醇和聚乙烯醇为模板。干先驱体经700℃1h烧成后得到纯的SrTiO3粉体。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粒子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合成粉体的聚乙二醇诱导了均匀的较小的圆形粒子。聚乙烯醇则使合成粉体为较大尺寸的长板柱状的粒子。  相似文献   

17.
闫海燕 《湖北化工》2012,(10):87-88,94
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黄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rontosi]-C18-ace-Ep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比),流速1.0mL·rain-1,检测波长254am,柱温25℃,进样量20pL。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3~10.4μg·mL-1、1.3~6.5μg·μL-1。、3.O~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7、0.9999、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5.5%、98.1%、99.9%。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黄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双水相体系提取黄酮。考察了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和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各物质用量、料液比(g∶mL,下同)、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体系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中,在聚乙二醇用量为2.0g、硫酸铵用量为1.5g、料液比为0.3∶10、pH值为9、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5.80%;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在无水乙醇用量为4.0mL、硫酸铵用量为1.8g、料液比为0.2∶1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0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7.49%;可见乙醇-硫酸铵体系的黄酮提取效率高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硝基苯为萃取剂,从水中回收苯胺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溶剂比、萃取级数、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由于硝基苯为苯胺的生产原料,以其为萃取剂无需再生,可将萃取相直接加氢生产苯胺.通过三级逆流萃取,可使萃取后水中w(苯胺)由3.6%降至0.003 0%,苯胺回收率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