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利用四球法、法莱克斯V型块法、攻丝扭矩以及赖克特M2等评价手段,考察了聚合酯,硫化脂肪酸酯,磷酸酯以及脂肪酸皂在微乳型金属切削液中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以及对配方高低温储存稳定性、防锈性以及润湿性能的影响。为搭建配方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目前聚合酯的主要结构类别、性能特点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不同类型聚合酯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缩聚型聚合酯由于可以在制备过程中灵活调控酸值,使用时再与少量碱中和后即能方便地引入金属加工液体系,因而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较共聚型聚合酯更为普遍。随着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聚合酯作为一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而且低毒、与传统硫磷剂有良好协同作用的新型润滑材料,可以部分取代配方中的氯系添加剂,提高配方的环境友好性。在如今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和大力倡导绿色加工的新形势下,聚合酯作为一种金属加工液润滑添加剂的新选择势必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切削液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基础油和添加剂两方面综述了环境友好型切削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制了一种环境友好型切削液,按CEC-L-33-A-93方法进行测试,其生物降解率超过80%。使用该切削液每吨可节约800元~1000元人民币的废液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4.
在60 ℃恒温条件下,以油酸和三乙醇胺质量比为1.8的合成产品为添加剂,制备全合成切削液。通过安定性试验、四球机试验、腐蚀防锈试验及现场切削加工进行全合成切削液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切削液最高油膜强度为784 N,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为0.540 mm,单片防锈试验时间达96 h;调制水温对切削液的透明度、稳定性和极压性能影响明显,而对腐蚀防锈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含氮硼酸酯润滑添加剂的抗磨性能及其摩擦化学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俊兵 《润滑油》2006,21(1):41-44
采用Falex销和V型块磨损实验、四球长磨实验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含氮硼酸酯润滑添加剂的抗磨性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Falex销和V型块磨损实验表明,所评价的含氮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性能要优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类添加剂。四球长磨实验还表明,该硼酸酯添加剂与ZDDP类添加剂具有优秀的抗磨协同作用,这对研制低磷发动机油具有重要的意义。含氮硼酸酯的作用机理在于两个方面:硼酸酯在摩擦表面的强吸附作用(硼酸酯铁的形成);在摩擦表面生成具有层状结构的氮化硼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用红外光潜、质谱等手段,研究了丙烯聚合载体型催化剂体系中第一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酐在该催化剂合成的初级阶段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组成及结构。探讨了双酯、单酯两类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组成、活性及聚合物物理形态的影响。并对丙烯聚合载体型催化剂合成中的第一给电子体与醇形成的单酯结构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T-10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球柱型磨损试验、齿轮油擦伤试验和四球极压性能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添加剂在多元醇酯中的抗磨极压性能优于聚四氟乙烯(PTF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磷酸三甲酚酯(TCP)和多种复合添加剂.MT-10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对铜无腐蚀.  相似文献   

8.
顾永其 《石油商技》2009,27(6):71-73
切削液的应用技术涉及如何根据现场使用环境及设备使用工况选择切削液,牵涉面十分复杂,掌握运用不易。介绍了切削液的类型和作用,就如何合理选择切削液、切削液的正确配制及现场维护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切削液产品进行NO-2含量变化的跟踪测试,发现生产配方中不含亚硝酸钠的切削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NO-2超标的现象。文章以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德国TRGS 611技术规范,对切削液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要避免切削液在使用过程发生NO-2超标,必须从生产原料控制和现场管理两方面着手对切削液产品进行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考察了亚磷酸烷基酯、酸性磷酸酯胺盐和硫代磷酸酯3种含磷摩擦改进剂在150BS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三维轮廓形貌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MTM2型微牵引力试验机考察了油品的牵引因数,采用VKA 110四球试验机测试了油品的温升情况。结果表明:3种含磷剂均不同程度改善了150BS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其中酸性磷酸酯胺盐在150BS基础油中具有更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在承载能力、牵引因数和温升方面对油品具有更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合成硫化脂肪酸酯(硫化酯),并用红外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球试验、铜片腐蚀试验分别考察它对润滑油的润滑性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基础油中添加该剂可以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而腐蚀性能不变,加入2%的硫化酯产品可使中性基础油的抗磨性能提高46%。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防蜡剂结构及影响防蜡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蜡的沉积机理和高分子防蜡剂的防蜡机理,并对高分子防蜡剂的结构特点和影响防蜡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高分子防蜡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极性基团含量、碳数匹配原则、原油中组分等在防蜡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分子防蜡剂的防蜡效率不仅与自身分子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受原油中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高蜡型JENM原油的输送成本,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梳型共聚物降凝剂,考察了降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实现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调控,研究了加剂前后JENM原油的析蜡特性和蜡晶形貌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溶剂用量增加,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00时对JENM原油的降凝效果较好,典型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00℃、溶剂用量77%、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合成的降凝剂加剂量为0.3%时,JENM原油凝点由30℃降至17℃,降幅为13℃;30℃时黏度由9.12 Pa·s降至2.24 Pa·s,降黏率为75%,显著改善了JENM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结合DSC和显微分析发现,降凝剂的加入使JENM原油析蜡点和析蜡峰温降低,凝点处析蜡量增加。降凝剂的极性基团抑制了蜡晶生长,促进了蜡分子的分散,使晶种在更低温度才开始析出。同时,由于蜡晶更加细小,析蜡量较大时才使原油失去流动性,从而有效降低了原油凝点。图11表2参18。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上返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为一套陆相河流-三角洲碎屑岩沉积,由于二类油层渗透率、孔喉半径、有效厚度分布相对于主力油层均匀,适宜采用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较大的中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可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经室内岩心模拟实验,采用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为23的中分子量聚合物进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相对普通中分子量聚合物可以多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植物油用做液压油基础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秋菊 《润滑油》2000,15(4):54-58
研究了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蓖麻油和玉米油等植物油用做生物降解液压油基础油的性能。结果表明,植物油以特殊分子结构,使其具备了不同于矿物基础油的性能,它除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外,速具有粘度指数高,粘温性能好,好的低温流动性、极压抗磨性、水解安定性和对材料的配伍性的特性。但氧化安定性很差,有可能通过植物油改质或加入高效氧化抑制剂来提高,植物油的抗氧化性能。植物油可用做环保型液压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1-羟基乙叉-1,1-二膦酸(二辛)酯(HEDP)的极压抗磨性能以及与硫化异丁烯的复合效应,并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其四球机试验后钢球表面的元素。结果表明,HEDP作为抗磨剂用于极压性润滑油中,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其与硫化异丁烯复配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协同效应。HEDP对于油品的防锈性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有色金属的腐蚀无不良影响,具有多效功能,对于研制低剂量的极压性油品配方具有重要意义。HEDP应用于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的全配方中,所调制的复合剂添加量不大于4.5%的GL-5车辆齿轮油符合GB1389592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任丘油田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公司1996年对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进行测试,系统效率高达51%~68%,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几大因素入手,分析出任丘雾迷山油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任丘雾迷山油藏属裂缝性破酸盐岩油藏(即灰岩油战),由于其裂缝发育、渗透性好、油层厚度大、地层温度高、油气比小、饱和压力低等,使得抽油机井生产呈现如下特点:()大泵径,长冲程,低冲次大排量采油;(2)中浅京挂,小沉没度;(3)抽汲流体为液体单相,泵充满程度高;(4)部分井为连抽"带喷"状态,抽油系活塞底部受力大;(5)井液粘度低,油井不结蜡,摩阻损失小。由于这些特点以及近年来使用的新型节能抽油机,使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大大高于其它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姚俊兵  顾敏莉 《润滑油》2012,27(4):27-30
文章介绍了磷酸酯胺盐极压添加剂的合成,并采用四球实验对其在不同基础油中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磷酸酯胺盐类化合物基本不具备抗磨性,但表现出优秀的抗极压性能,可大幅度提高不同润滑油的PB和PD值,并有效降低酯类油和含有酯类油的聚α-烯烃(PAO)油品的摩擦系数。磷酸酯胺盐类添加剂还具有高梯姆肯OK值和不腐蚀有色金属的特点。磷酸酯胺盐添加剂可以应用于工业油、齿轮油、金属加工液、润滑脂和航空润滑油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肇州201区块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易结蜡的特点,研制出了效果较好的油基清防蜡剂,确定了最佳配方,并且考察了防蜡剂加量对防蜡率和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油样,1^#防蜡剂加量为1.0%时,其防蜡率可达88.6%,凝点可降低7℃;对B油样,4^#防蜡剂具有较好的防蜡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鉴定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和研究分子结构强有力手段的红外吸收光谱,已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各领域中。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已较为普遍地用于研讨生油岩、油源、原油对比、油气运移和原油的后生变化等方面的石油地质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笔者初步分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原油的红外谱线,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原油红外谱线有共性亦有差异。其差异主要受控于原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与保存环境,故据原油红外谱线特征可阐明某些石油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