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煤炭开采造成的大规模地面沉陷和沉陷洼地积水是淮南煤矿开采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淮河中游本段地势低平,气候多变,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而区域内水资源调蓄工程不足,迫切需要改善。将沉陷积水洼地改造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是一个具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可趋利避害,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的能力服务。本文基于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需求,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研究框架,以期为支撑实际的沉陷区治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及ArcSWAT模块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30年的沉陷、集水范围与面积。在划分沉陷区集水范围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区域内3个主要沉陷区不同频率的暴雨产流量,分析了沉陷区的蓄涝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沉陷区蓄水能力,对当地未来蓄洪除涝作用显著,能有效缓解当地的洪涝压力。  相似文献   

3.
王辉 《人民黄河》2013,35(7):51-53
针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问题,根据沉陷区的沉陷形态及与水系的相对分布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沉陷区内部治理及水系沟通,通过调蓄外调水源、拦蓄河道雨洪资源,建设生态湿地和沉陷区"水库",是沉陷区治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可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提出以蓄水、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并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的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较好地利用了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供水保证程度,同时可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同类地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的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和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将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3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和配置能力,同时也可促进水生态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对同类地区的改造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津河是水阳江的上游支流,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流域坡度大,河道比降陡,汇流迅速,极易因暴雨产生洪水。由于多年来防洪体系不健全,东津河流域防洪压力较大。本文通过分析流域洪水特性、水利工程现状和存在的短板,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对防洪安全的需求,提出东津河流域防洪治理策略为"上蓄、中防、下排",即在流域上游规划建设调蓄工程,对中下游城镇进行分级设防,对下游行洪能力不足河段进行清淤疏浚,拆除阻水桥梁等,同时提出开辟城区防洪第二通道的设想。本文可为东津河流域综合规划提供思路,也可为皖南山区河流防洪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次以安徽省蒙城县童庄矿井为例开展采煤沉陷区防洪评价研究,利用采煤沉陷预测方案,通过分析河道与采煤沉陷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提出防治措施与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8.
得胜河流域地处安徽省和县、含山两县境内,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本文研究了流域防洪现状、防洪标准、设计暴雨以及流域洪水与长江高水位的遭遇机会。通过产汇流计算,合理确定了设计流量、设计水位、河道堤防断面。  相似文献   

9.
贾化乐 《人民长江》2013,44(19):40-43
陆浑水库汇流预报采用单元面积汇流单位线,即将全流域划分为若干块单元面积,降雨以后,各单元面积的出口断面处都将产生相应的径流过程。然后分别从每块单元面积的出口断面处开始,进行河道汇流计算,一直演进至流域出口断面处,求得各单元在流域出口处的流量过程线,最后进行线性叠加得出流域出流过程线。简要论述了用Visual Basic 2010实现陆浑水库洪水预报的方法和编程技巧,使用该程序可快速、方便、灵活地进行水库入库洪水过程计算,为水库及下游河道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0.
一个流域可以按等流时线分块,也可以按单元流域分块。每个单元(分块)流域的出流过程线,流抵全流域的出流断面,经过不同长度河槽的调蓄作用而发生变形。河道汇流计算就是计算这种变形。由于天然河道中的洪水波运动十分复杂,目前大都运用水文学方法来解决。 河道汇流计算中水文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联解水量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而对于  相似文献   

11.
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于煤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途径仅限于土地的复垦、深挖浅垫、开发湿地等手段,而利用沉陷区做蓄水区,发挥其蓄洪除涝作用的研究案例目前国内比较少见。本文针对淮南矿区的3个主要沉陷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摸清了沉陷区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预测出未来这些沉陷区的可蓄容积能够极大地缓解当地乃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压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对该地区的防洪除涝及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陕蒙接壤区大规模的煤田开发及工业建设,将占用大量耕地,严重影响和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必须采取积极的复垦措施。其中,在河谷川台区,应把工业排矸,弃碴与建堤防洪,垫滩造地相结合;在下游无井采硐口的沟道内,应把工业排矸,弃渣与荒沟建坝储碴造地相结合。同时,还要改进露天矿剥离物的排放程序,使露采内排,硐采回填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提高复垦耕地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七里山水域高洪水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里山水域是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江湖交汇区,受三峡工程及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运用清水下泄影响,江湖水沙输运、河道冲淤及河势演变、河段蓄泄关系、洪水位和泄流能力等出现诸多新变化,对长江中游特别是洞庭湖区的防洪蓄洪格局产生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水沙整体宏观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七里山水域二维水沙局部细致模拟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水库群运用后,在不同控制水位、不同蓄滞洪区启用条件下,针对各种典型洪水的防洪蓄洪问题。对于1998年型洪水,通过三峡等上游水库调节并抬高七里山控制水位0.5 m时,可不分蓄洪;对于1954年目标洪水,则需利用洞庭湖区24蓄洪垸和洪湖对等承担分蓄洪任务。  相似文献   

14.
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模拟与预测,是当前能源基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本文评述了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与原始观测实验、水质评价方法和水质模型模拟预测,并指出研究方法应考虑沉陷水域的特殊性,分析了当前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采煤沉陷区水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资源性缺水,多年持续地下水超采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降。截至2009年,天津市地面沉降覆盖区域约8 900km2,全市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3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定于2014年实现通水,天津引水段工程设计方案中的供水、调蓄和输水工程均位于天津地面沉降区范围内。一方面,地面沉降导致引水工程中的重要调蓄水库设计高程和库容丢失,供水管线不均匀累积沉降对工程的运行具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每年供给天津地区10.2亿m3水量,有效利用水量达8.16亿m3,这部分水量除保证重点地区用水需求外,可用来实施大规模的地下水水源转换工程。天津控制地面沉降历史经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引水工程通水及大规模水源转换能有效防治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仲志余  宁磊 《人民长江》2006,37(9):8-9,23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防洪形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长江洪水范围广,峰高量大,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导致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滦河流域中上游以山区地形为主,地势变化剧烈,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的背景,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和降水量变化对各子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下游的瀑河和柳河流域径流量受到耕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滦河流域中上游各子流域径流量变化则主要受到草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同子流域降水量与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内径流量变化的驱动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进行单独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乌江水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本流域内需要大量电力等条件,确定干流开发,以发电为主,其次为航运。根据乌江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的分析,乌江梯级中的防洪库容列长江防洪效果受到限制,结合预留防洪库容对发电的影响的分析,确定了各梯级水库的预留防洪库容。针对乌江流域旱灾的严重性,规划中考虑了解决灌溉、供水等问题。通过规划,认为梯级开发方案必须服从河流开发水利任务的总体安排,实现水资源优化的综合利用;并提出正确处理流域规划中的干支流开发关系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