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王成  顾令宇 《治淮》2011,(12):102-103
水质模型是预测评价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的水环境影响时,往往需要二维动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方法的水质模型,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特征线法及有限体积法等等.笔者建立了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对淮南潘谢矿区采煤沉陷区不同蓄水条件下的水流水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采煤沉陷区在2020年积水面积和治理措施条件下库区水质浓度场分布,对水质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次以安徽省蒙城县童庄矿井为例开展采煤沉陷区防洪评价研究,利用采煤沉陷预测方案,通过分析河道与采煤沉陷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提出防治措施与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3.
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及ArcSWAT模块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30年的沉陷、集水范围与面积。在划分沉陷区集水范围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区域内3个主要沉陷区不同频率的暴雨产流量,分析了沉陷区的蓄涝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沉陷区蓄水能力,对当地未来蓄洪除涝作用显著,能有效缓解当地的洪涝压力。  相似文献   

4.
采煤沉陷区的动态发展改变了河道的汇流范围,增大了暴雨洪水的随机性,不利于沉陷区洼地的防洪调蓄。本文研究现状地形与预测沉陷叠加的地形预测技术,提出一种沉陷区洼地汇流范围划分的新方法,利用ArcSWAT的集水区划分工具提取现状地形与预测地形各主要流域的洼地汇流范围。通过各沉陷区洼地不同年份(2010,2020,2030)汇流范围的比较分析发现:地表的不规则沉陷使淮南矿区附近的河道汇流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甚至导致不同流域的兼并。洼地汇流范围的定量分析可为沉陷区洼地的防洪除涝、水量调蓄、非点源污染分析提供必要基础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淮南潘谢矿区采煤沉陷预测成果,分析采煤沉陷影响水利设施的范围及程度,对采煤沉陷影响水利设施分类提出加固、改建、废弃或重新调整水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长期煤炭开采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采空区塌陷、水质恶化、水生态破坏、流域生态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长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规划是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抓手,深入开展河流水库的生态治理与综合利用,通过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岸线保护与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建设和流域综合管理六大体系建设,提升流域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对彬长矿区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和煤炭开采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采煤沉陷区是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区域特性,从"地下控制地表"的新视角,初选出7个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因子。以彬长矿区9个代表性煤矿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甄选出采厚、采深为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对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而且为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与地表联动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水文地质数值模拟等多角度,研究了采煤沉陷积水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形成的地表裂隙,垂向上发育深度有限,透水性不强;采煤沉陷区的积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而非地下水;沉陷区积水与地下水间的作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汛期基本上表现沉陷积水补给浅层地下水,在非汛期表现为浅层地下水净补给,但补给量较小。  相似文献   

9.
结合治淮开展两淮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富华 《中国水利》2010,(22):61-63
针对两淮煤炭基地采煤沉陷的有关情况,以及采煤沉陷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和治淮水利工程建设,对两淮煤炭基地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统筹该区域煤炭开采与水利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淮南迪沟采煤沉陷区水体水质状况,将该沉陷积水区水域划分为3个单元(济河、沉陷积水区、对照区),采集不同单元样品,测试分析其水质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河和沉陷积水区均为弱碱性水体,水质比较澄清,透明度好.氮磷营养盐指标总体含量表现为济河最高,这与济河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关;重金...  相似文献   

11.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煤炭开采造成的大规模地面沉陷和沉陷洼地积水是淮南煤矿开采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淮河中游本段地势低平,气候多变,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而区域内水资源调蓄工程不足,迫切需要改善。将沉陷积水洼地改造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是一个具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可趋利避害,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的能力服务。本文基于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需求,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研究框架,以期为支撑实际的沉陷区治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淮南采煤沉陷积水区特大型漂浮式水上光伏(FPV)电站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不同FPV覆盖率的湖泊及周围水体分季节进行水生态关键指标监测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水生态指标活性叶绿素与藻蓝蛋白、常见水质参数和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光伏板的覆盖减弱了水生态指标与营养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降低了水体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利用率,约50%的FPV覆盖率可防止水体进一步富营养化;采煤沉陷积水区中重金属元素浓度极低,且FPV组件未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升高;在类似淮南大面积采煤沉陷积水区开展FPV电站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高效开发利用废弃矿山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同地区煤炭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石油能源的紧缺,煤炭资源需求迅速增加,在煤炭资源大量开采的背后,隐藏着对水环境破坏的可能。大同地区煤炭开采有1500年的历史,因为煤炭开采,现已造成对水环境无法修复的破坏。通过大同地区采煤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寻找出降低对水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老河坝磷矿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老河坝磷矿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采用Piper三线图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水化学特征,采用熵权密切值法对矿区地表水、地下水和矿坑水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指标在不同水体中具有不同的浓度含量与统计特征,但水化学类型较稳定,为HCO3-Ca.Mg型或HCO3-Ca型水,表现出典型的补给区水化学类型。水质综合评价表明矿区现状水质达到良好-优良级别,适于饮用,建议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矿区供水水源。但在矿山开采后,矿区水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治矿区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截污导流工程蓄水区设计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宁市截污导流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截污导流工程唯一利用采煤塌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沉陷的地质基础上,保证蓄水区不对周边产生危害,使工程安全,设计反复多次.最后选择低于地面水位蓄水,抽排死水位,调水前腾空库容,调水期中水进入蓄水区,使污染物零排放,较好地解决了当地治污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于煤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途径仅限于土地的复垦、深挖浅垫、开发湿地等手段,而利用沉陷区做蓄水区,发挥其蓄洪除涝作用的研究案例目前国内比较少见。本文针对淮南矿区的3个主要沉陷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摸清了沉陷区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预测出未来这些沉陷区的可蓄容积能够极大地缓解当地乃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压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对该地区的防洪除涝及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晋祠泉域为例,在泉域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泉域岩溶水系统概化为一个多输入-双输出的系统,输入项为当年及前7 a的降水、岩溶水开采量和采煤排水量;输出项为晋祠泉总排泄量,即出流量和侧排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2种随机模型,建立泉域各输出项与各输入项的关系,再假定无岩溶水开采和无采煤排水2种情景,在这2种情景下模拟泉域的排泄量,对比分析采煤和岩溶水开采对晋祠泉出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1956—1994年多年平均条件下,岩溶水开采后晋祠泉排泄量减少0.42 m3/s,采煤排水后出流量减少0.23 m3/s,人类开采使总排泄量减少0.65 m3/s;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1956—1994年多年平均条件下,岩溶水开采后泉域排泄量减少0.30 m3/s,采煤排水后出流量减少0.27 m3/s,人类开采使总排泄量减少0.65 m3/s。20世纪80年代后采煤活动加剧,2种随机模型均反映出采煤排水对泉域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广西采矿业由于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的程度和特点.论述了矿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提出了保护矿区水环境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体下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吾煤业现有630万吨煤炭资源处在绛河水体下,煤层厚度在4.0~6.2m之间,现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不能够满足其水体下安全开采,存在开采后突水隐患,为了确定开采后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极限高度是否波及地表,研究区在9个井下钻孔进行了井下仰孔双栓塞分段注水测试和仰孔直观法电视成像仪探测,对涌水量进行了监测、水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研究不同采厚条件下发育高度.观测、监测及模拟结果表明:采动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取决于采厚,为水体下采煤水的防治提供了可靠数据,三个工作面的试采成功,为水体下采煤提供了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