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平井技术在太平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针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沾1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辽河油区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的小井距、厚层状常规稠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在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油藏工程及原井网开发状况、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分析水锥规律和剩余油潜力区。通过优化部署和精心设计与施工的海平2井,充分体现出水平井具有抑制底水锥进,减缓含水上升,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油速度的优点。为水平井技术在类似油藏中的有效应用,探索出宝贵的研究途径和现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技术在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堤油田桩1块为一底水稠油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储集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沉积,成岩作用弱,储集物性好;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油水粘度比为354,边底水十分活跃.该油藏利用直井开发了16年,由于底水锥进快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而采收率较低.通过研究水锥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水平井技术整体改造该油藏,控制底水锥进,挖掘剩余油潜力,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现有稠油底水油藏水锥变化计算公式均未考虑由于长期大液量冲刷引起的储层物性变化,导致计算出的水驱波及体积偏大。为了准确描述高含水阶段水锥和水脊的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考虑了长期大液量冲刷下储层物性的变化,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对波及区内外储层渗透率进行了等效表征,建立了考虑物性时变的稠油底水油藏水锥、水脊变化数学模型。分析可知,储层物性时变对水锥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同水锥宽度下,考虑物性时变的数学模型计算的波及高度较不考虑该因素的现有公式的计算值要小46.3%。将考虑物性时变的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邻井测井解释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仅5.3%。根据渤海Q油田现有井距条件下利用考虑物性时变的稠油底水油藏水锥、水脊的接触关系,总结出了该油田3种井间剩余油分布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给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矿场先导试验证实了基于储层物性时变的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挖潜技术的可靠性、有效性,为稠油底水油藏高含水阶段挖潜剩余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乐安油田草古 1潜山底水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高效开发后 ,受底水暴性水淹影响 ,产量下滑严重 ,油藏综合开发效益日趋变差 ,针对这一问题 ,采取了对部分高含水潜力井实施氮气压水锥治理底水工艺措施 ,现场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对同类潜山灰岩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井压锥是底水油藏高含水后抑制底水锥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开发效果,准确掌握关井后水锥的回落状况非常必要。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对底水油藏水锥回落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水油密度差、油水黏度比、油层厚度、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因素对关井后水锥回落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预测模型。以Z1块底水油藏Z1-23井为例,对比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的误差为5.71%。该水锥回落高度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矿场需要。  相似文献   

7.
长堤油田桩 1块为一底水稠油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 ,储集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沉积 ,成岩作用弱 ,储集物性好 ;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 ,油水粘度比为 354,边底水十分活跃。该油藏利用直井开发了1 6年 ,由于底水锥进快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 ,产量递减快 ,而采收率较低。通过研究水锥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利用水平井技术整体改造该油藏 ,控制底水锥进 ,挖掘剩余油潜力 ,从而提高了采收率。1 油藏地质特征桩 1块油藏是一个较完整的滚动背斜油藏 ,长轴为南北向 ,长短轴之比为 2∶ 1 ;地层向四面倾斜 ,构造闭合高度 2 0 m左右 ;构造简单 …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技术在新海27块稠油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玉忠  郑丽辉  曲军  宋洁 《钻采工艺》2006,29(5):13-14,34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并在底水油藏、高角度裂缝性油藏、稠油和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海27块东一段是典型的稠油底水油藏,经过10多年的直井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在搞清油藏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共实施3口水平井,投产后效果很好,初期产能高,含水率低,大大提高了采油速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246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兆勋 《特种油气藏》2007,14(6):58-60,64
高246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砾岩底水稠油油藏。受油水粘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出砂出底水等因素制约,采用直井注水开发水窜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达不到标定采收率。在深入开展精细油藏地质、剩余油分布规律、压力水平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研究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部署,现场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4%。  相似文献   

10.
欢616块是辽河油区欢喜岭油田一个典型的巨厚底水油藏。该块动油层单层厚度15~30 m,且与底水直接接触.该块1997年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单井周期2000多吨,日产能24 t,由于底水锥进,油井迅速水淹(平均2~3个周期进入水淹期)。针对底水油藏快速水淹特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利用水平井增强油田渗流能力,降低生产压差,减缓水锥速度;其二.利用大位移侧钻井充分挖掘锥间剩余油;其三,在充分进行油藏描述与数字模拟的基础上,在油水界面之上建立人工隔层阻挡底水锥进。1999年以来,针对欢喜岭油田欢616块莲花底水油藏快速水淹特点采用了水平井、侧钻井、人工隔层堵水等针对性措施21井次,累计增油59 941 t.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底水油藏的采收率,而且在稠油开发领域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分支井采油工艺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水平井应用概况,水平井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油(气)藏:薄层油藏、天然裂缝油藏、存在气锥和水锥问题的油藏、存在底水锥进的气藏。另外,水平井在开采重油、水驱以及其他提高采收率措施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采油工艺现状,包括人工举升方式、增产增注措施、防砂和控砂技术、找水与堵水技术等,并对未来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采油工艺急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底水油藏不适合采用水平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07,19(3):120-122
为了更好地采用水平井开发地层原油, 该文分析了水平井对底水油藏的不适应性, 认为水平井对水锥的抑制效果有限, 其极限采收率低于直井, 并且增产措施难以实施, 裂缝会加快水锥。因此, 水平井并不适合底水油藏的开发, 它适合于薄层、低渗和稠油等直井产能较低的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13.
冯敏  吴向红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2012,19(2):97-100,140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张微 《钻采工艺》2005,28(6):22-23
在采用冷41-平1水平井技术开发冷41块厚层-块状底水超稠油油藏过程中,针对油层底水能量大,锥进严重,且深度不确定等问题,提出在水平井施工过程中用大斜度导眼钻穿入靶点前方油层及底水,从而确定油水界面深度,确保水平段在油层中钻进,对冷41-平1水平井从地质情况、导眼设计、实施情况等方面对大斜度导眼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大斜度导眼的实施,缩短了钻井进尺,保证了水平井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流入控制装置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由于底水锥进、储层非均质性和天然裂缝等因素导致的油井高含水问题。该技术在渤海油田水平井应用19井次,其中有明显控水效果的仅占57.9%,个别应用未达到控水预期。为了提高控水阀的应用成功率,建立海上常用控水阀的流动模型,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了常见的控水阀的各项流体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喷嘴型控水阀适用于低液量的稠油油藏; 螺旋型控水阀适用于高液量的低黏油藏; 长管型控水阀适用于高液量的稠油油藏; 自适应型控水阀对含水率变化最为敏感,适用于不同出水阶段的油井控水,应用于井下后可保证油井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16.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提高热采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砂岩底水油藏开采机理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采油速度、油层沉积韵律、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夹层大小及位置、边底水能量、不同油水粘度比、井距、射开程度、毛管压力等对砂岩底水油藏开采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有夹层存在时Kv/Kh值对底水上升速度及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精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底水锥进的主要因素是采油速度、垂直水平渗透率比、油水流度比、夹层;砂岩底水油藏底水推进一般以平托为主.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水平井底水锥进和趾跟效应的影响,提出水平井环空预设多级井底的控锥技术,采用3D大型底水油藏模拟开发设备,分别对常规水平井、中心管水平井和多井底水平井开展了水脊形态和驱油效果实验,从而验证环通多级井底控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多井底水平井比常规水平井以及中心管水平井开发优势明显,多级井底系统使井筒沿程的压力剖面更均衡,能削弱趾跟效应,延迟底水突破时间,增大波及体积,其开发效果比常规水平井、中心管水平井采收率分别提高9.98、5.95个百分点。对水平井环通预设多级人造井底稳油控锥技术的矿场转化应用进行工艺论证表明,环空预设多级人造井底结构复杂,但操作简单方便,具有矿场应用潜力。该研究可为底水油气藏控水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