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某凝析气田为例,在三角洲河口砂坝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基础上,利用多方向水平井孔隙度资料,求取并拟合了平面储集层变差函数。结合直井变差函数分析认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平面上储集层参数统计分布规律与垂向上分布是相似的,二者的变差函数都以球状模型为主;直井垂向变程平均为1.2 m,代表了单个河口砂坝的垂直厚度,水平井平面长轴主变程为24~36 m,短轴次变程为8~16 m,分别代表了单个河口砂坝的平面长度和宽度;长轴主变程与短轴次变程比为2∶1到3∶1之间,平面长轴主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20∶1到30∶1之间,短轴次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6∶1到13∶1之间。  相似文献   

2.
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储集层变差函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沉积与储层的特征,在东河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方向水平井孔隙度资料,求取并拟合了平面储集层变差函数.结合直井变差函数分析认为,东河砂岩储集层参数统计分布规律与垂向上分布是相似的,其中垂直变差函数以指数模型为主,水平变差函数以球状模型为主.直井垂向变程平均为1.3m,代表了由单个沉积事件形成的单个砂体的平均垂直厚度,水平井平面长轴主变程平均为50m,短轴次变程平均为7.2m,分别代表了单个砂体的平面长度和宽度,长轴主变程与短轴次变程比为7∶1.平面长轴主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38∶1,短轴次变程与垂直变程之比为7∶1.  相似文献   

3.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平面变差函数,通过分析、对比以上三种资料的平面变差函数,模拟不同尺度储层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的储层具有不同尺度的变差函数结构,而某种特定的资料只会获得某一尺度储层的变差函数,由多种资料得到的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储层描述。②研究区200m井距的常规直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144.54m和100.03m,在大、小尺度上都不能很好地表征空间变异性;地震波阻抗数据体的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533.82m和409.10m,反映了大尺度(小层复合砂体)的变异特征;不同方向水平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39.71m和11.22m,反映了小尺度(小层内单砂体)的变异特征。该方法为建立分层次储层地质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平面变差函数,对具有类似资料特点地区的储层建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机建模中变差函数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变差函数是随机建模中最重要的参数,它决定随机模拟结果中砂体的空间展布、储集层的物性和砂体的体积。在详细解剖M油田的砂体几何形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球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的计算结果,3种模型计算的变差函数长变程误差15%,短变程误差25%,方向也不一样;同时运用不同模型计算的砂体体积亦有较明显的差别:砂体越发育,砂体连通性越强,不同模型计算的砂体体积相差越小;砂体越不发育,砂体连通性越差,不同模型计算的砂体体积相差越大。通过对变差函数的应用改进,提出空变变差函数的概念,即平面上变差函数是变化的,应用空变变差函数计算结果提高了随机建模的可靠程度。图4表1参6  相似文献   

5.
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是定量刻画地质变量空间相关性的重要工具。在随机反演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和油田,选用合适的函数类型及相应的模型参数,对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显得尤为重要。以古龙油田古83区块为例,分析了常用的变差函数Gaussian、Spherical、Expo、Gen-Expo方法及其在不同变程参数下对随机反演结果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块选用Expo型变差函数,设置平面变程为3000m,垂向变程为3m时反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MPE3油田为例,在分析水平井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直井和水平井数据分布和变差函数的差异,针对将水平井信息直接应用于地质建模中产生的大数据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建模策略。研究表明由于研究区水平井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井轨迹方向性强、砂岩钻遇率高的特点,造成了不符合地质认识的变差函数分析结果,进而在沉积微相和储集层物性建模以及概率储量预测上产生误区。建模时首先采用直井信息对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进行变差函数分析,通过沉积相控、地震约束的方法建立岩相框架;再利用水平井信息反映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精度高的特点,结合直井信息进行泥质隔夹层的变差函数分析,建立相应的储集层岩相精细模型;最后建立储集层物性模型,并分井区计算地质储量。该建模策略能够真实反映地质特征,且有效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精度,增强了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以河道沉积为主,具有连片分布特征,但在开发过程中注采对应性差,连片砂体内部构型及叠置样式复杂。以现代沉积、数值模拟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11小层沉积相及砂体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其内部砂体构型特征,并划分了砂体演化期次。研究结果表明:(1)塞160井区为典型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支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2)研究区平面上浅水三角洲发育典型的指状河口坝砂体,河道多数分布在河口坝中间,形成“河在中间、坝在两边”的平面分布样式。(3)垂直物源方向上,分流河道多深切但未切穿河口坝,形成了“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样式;顺物源方向上,单一河口坝砂体前积形成了复合河口坝砂体。(4)不同河口坝之间发育泥质或物性隔夹层,导致连片砂体不完全连通;单一河口坝砂体长度为280~1 400 m,宽度为200~420 m;同期河口坝规模(长宽比)及前积倾角相似,不同期次河口坝表现为顺物源长度及前积倾角减小,宽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滩坝砂体空间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厚度薄,常规储层预测方法无法精细刻画其特征.针对该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获取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变程、方向、规模等表征参数,将沉积模式和地震相引入地质统计学反演中进行变差函数的分析,在提高垂向分辨率的同时弱化随机反演井间结果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对滩坝薄砂体的高精度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质统计学理论,将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等)视为区域化变量,将变差函数引入到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介绍了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储集层非均质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储集层参数的变化速度和幅度进行了定量描述,从而实现了对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定量描述。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具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变异系数能更好地对平面非均质性进行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阿尔巴尼亚PM油田M0小层地震数据缺乏、直井少,造成地质模型精度较低。通过分析水平井数据的特点以及水平井数据在精细地质建模中的优势和应用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对策。研究表明,水平井具有目的层段井轨迹长、数据信息量大、数据方向性强和砂体钻遇率高等特点。水平井目的层段井轨迹长和数据信息量大使水平井数据在精细地质建模中能够为目的层构造面成图提供更多的控制点、进一步落实砂体微构造在纵向上的起伏和提高属性模型预测精度;但砂体钻遇率高和方向性强导致岩相模型砂岩占比过大和属性模拟过程中影响变差函数分析。针对存在的应用误区,提出在建模时充分利用钻井数据,细分小层内部的“砂泥岩”,建立约束岩相分布的框架。对于“砂岩”小层,变差函数分析时仅使用直井数据,属性预测使用直井+水平井数据;对于“泥岩”小层,变差函数分析和属性预测使用直井+水平井数据,建立相应的岩相和岩相约束的属性模型。该应用对策能够有效解决水平井数据应用时产生的问题,使模型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长堤油田桩 1块为一底水稠油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段 ,储集层为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沉积 ,成岩作用弱 ,储集物性好 ;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 ,油水粘度比为 354,边底水十分活跃。该油藏利用直井开发了1 6年 ,由于底水锥进快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 ,产量递减快 ,而采收率较低。通过研究水锥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利用水平井技术整体改造该油藏 ,控制底水锥进 ,挖掘剩余油潜力 ,从而提高了采收率。1 油藏地质特征桩 1块油藏是一个较完整的滚动背斜油藏 ,长轴为南北向 ,长短轴之比为 2∶ 1 ;地层向四面倾斜 ,构造闭合高度 2 0 m左右 ;构造简单 …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三工河组砂体成因及组合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岩心、录井及测井曲线,系统分析了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的成因及组合类型。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席状砂砂体及滨浅湖滩坝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可进一步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类型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砂体、叠置河口砂坝组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叠置滩坝组合砂体5种。分析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及供给量以及可容纳空间动态变化是控制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这就为该区进行储集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识别了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滩坝体系的沉积特征,探讨了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最后建立了留西地区沙三上亚段砂体的叠置模式。研究表明: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滩坝砂体为研究区主要的砂体类型。②顺物源方向,受地形变缓影响,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宽度与深度逐渐减小;高频(四级)湖平面的变化控制了扇三角洲-滩坝体系的进积与退积,更高频次(五级-六级)湖平面的变化控制了层序内部砂体的叠置样式与展布规律。③研究区不同类型的砂体垂向叠置模式主要有4种,分别为深切河道叠置、坝上河叠置、孤立河道叠置及河口砂坝-滩坝复合叠置。  相似文献   

14.
在油田深度开发阶段的高密度井网条件下,单纯依靠井点信息或地震资料很难预测河道砂体。为此,以中国东部油田某断块为例,研究了密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了不同井网密度下反演结果对砂体的识别和预测能力。得出以下认识:①影响随机反演效果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有储层敏感曲线的选取与提高分辨率为目的的重构处理、地震垂向采样率加密和符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情况的变差函数的优化等;②在密集井网条件下变差函数的垂向变程由井曲线拟合所得,横向变程的选取要统筹考虑区域沉积相带几何构型特征及井曲线和地震数据的拟合结果等,通过对比实验找到井、震两类数据空间构型的最佳融合方案——变程参数的设置;③随机地震反演在研究区的砂体预测结果表明,厚度为2~3m、1~2m、0~1m的单层砂体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3%、56%和33%,互层砂体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9%、59%和41%。  相似文献   

15.
对于神木气田多层系气藏,若水平井开发地质目标选择不当,会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和经济效益。研究神木气田储集层砂体发育规模及叠置模式,采用剖面储量集中度概念,建立单层式、双层式和多层式气藏模型。以水平井增产倍比作为经济效益评价依据,评价多层系气藏水平井开发储集层界限。研究表明:神木气田下二叠统太原组及山西组二段局部发育较大规模复合有效储集层,有效厚度为6.0~9.0 m,长度为1 600~3 200 m,储量集中度大于75%,主产层与次产层渗透率比值为0.8~3.9,具备水平井开发的最佳储集层条件。  相似文献   

16.
湖浪、环流和沿岸流等湖流对滩坝砂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湖流对滨浅湖滩坝砂的改造作用及坝体边缘砂体的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以青海湖现代沉积和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滩坝砂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青海湖和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滩坝砂的边缘发育大量直坝和斜坝沉积。直坝和斜坝分别垂直或斜交于湖岸线生长,砂体具有狭长分布的特点,二者的形成主要受向岸浪和反射离岸浪的控制。直坝和斜坝常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浅水构造。直坝和斜坝砂体在坝体边缘呈群带状展布,平面上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直坝和斜坝的研究对于完善陆相盆地滩坝砂的沉积模式和拓展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相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阿四段Ⅱ油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阿四段为一套辫状河直接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及前扇三角洲泥6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研究区主力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深对港西油田四区厚层辫状河储集层内剩余油的认识,更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内剩余油开发效果,运用储集层构型理论和层次界面分析法,按级次分析了港西油田四区厚层辫状河储集层内辫流带、辫状河道构型要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单一辫流带,主水道沿北东物源方向分叉形成2条河道主流线,平均砂厚10.9 m,长宽比约2.3∶1;辫状河道包括心滩坝和辫状水道2种(主要4级构型单元),提出了夹层配位差异、注采效应差异、砂体高程差异、沉积厚度差异4种单一心滩坝识别方法,总结了3种辫状水道充填模式(分别为砂质、半泥质和泥质充填),该区以半泥质水道充填沉积为主。通过单一心滩坝和辫状水道识别,对4级构型要素进行平面组合分析可知,该区辫状河储集层平面呈现"宽坝窄河道"特征,心滩坝内部发育丰富落淤层,局部发育坝上沟道,且因半泥质和泥质充填河道,对流体渗流形成一定范围的隔挡。该研究结果为区内注采井网部署及射孔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该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2+3油组储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濮城油田东区开发层系主力油层为沙二上亚段2+3油组。储层沉积特征显示,2油组的1~10小层和3油组的1~4小层为曲流河沉积。3油组的5~8小层为辫状河沉积,9~11小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成因环境分析表明,曲流河砂体由点砂坝、废弃河道砂体、冲积扇和天然堤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相互叠置和交错形成。辫状河砂体有河道砂、心滩坝、河漫滩、三角洲前缘砂体有河口坝、远砂坝、滑塌水道沉积及前源席状砂。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针对其纵向上多层系含气、横向上砂体连续性差的地质特征,形成多层系大井组混合井网立体开发技术。通过复合砂体垂向分期,单期河道砂体平面划界,明确有效砂体孤立型、切割叠置型、堆积叠置型和横向局部连通型4种叠置方式。利用现场干扰试验、气藏工程论证等方法优化井网,针对不同砂体叠置方式和储集层特征,形成混合井网。考虑水平井、直井和定向井的开发优势,形成针对古生界多层系的大井组混合井网立体开发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山1段和盒8段河流相砂岩储集层、马家沟组五段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立体开发,整体储量一次动用,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降低开发成本,保障气田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