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菌发酵酸豆乳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豆为原料,对生产酸豆乳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纯豆乳经浸泡、磨浆、脱腥后制成,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豆水比为大豆:水=1:10。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85℃杀菌30min,蔗糖的添加量为8%,前发酵温度为40℃,前发酵时间为4h,接种量5%,后发酵温度4℃。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高明 《中国酿造》2006,2(12):64-67
研究了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对菌种、稳定剂和酸味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适合工业化的生产工艺。实验表明,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为1:1,羧甲基纤维素:藻酸丙二醇酯:还原胶=4:1:1,添加量为0.3%;柠檬酸:乳酸:酒石酸=3:3:2,添加量为0.25%;加糖量为12%。解决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问题,所得产品品味较好。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中的一类天然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由于胞外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肿瘤、促进菌体在肠粘膜上的粘附和免疫应答以及可作为食品增稠剂和稳定剂等重要的生理和物理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了解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途径、结构以及构效关系,对于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构效关系、生物合成机制以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L31和L4可螯合Fe2+,分别为54.3×10-和41.3×10-,清除超氧自由基分别为14.9%和87.0%,清除羟自由基分别为83.5%和45.7%,并具有还原66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菌L4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这2株乳酸菌均未检测到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常规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可能的致癌致畸副作用,促使人们寻找可替代的天然安全防腐剂。乳酸菌具有充当天然防腐剂的潜质和优势,其抗真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肽类及脂肪酸等抗真菌类物质。本文就当前抗真菌乳酸菌研究进行综述,对不同抗真菌物质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乳酸菌的生物拮抗作用,包括对致病菌和乳酸菌之间的拮抗。并简要论述了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因素或机理,为乳酸菌进一步开发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The aim was to monitor production of eight biogenic amines (BAs) (histamine, tyramine (TYR), tryptamine, putrescine, cadaverine (CAD), phenylethylamine, spermine and spermidine) by selected 81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strains: Lactobacillus, Lactococcus, Leuconostoc, Enterococcus, Pediococcus, Tetragenococcus and Bifidobacterium. The tested LAB and bifido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dairy products and beer. The decarboxylase activity of the micro‐organisms was studied in growth medium after cultivation. The activity was monitored by HPLC after the pre‐column derivatisation with dansylchloride. Fifty LAB showed decarboxylase activity. Thirty‐one strains produced low concentrations of CAD (≤10 mg L?1). Almost 70% of beer isolates generated higher amounts of TYR (≤3000 mg L?1). Most of the tested LAB demonstrated decarboxylase activity. The above micro‐organisms can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content of BAs in dairy products or beer and thereby threaten food safety and health of consumers. Production of BAs even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ome probiotic strains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was detected in this research. This study has also proved that contaminating LAB can act as sources of higher amounts of CAD and TYR in beer.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发酵柿汁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柿子汁为原料制备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流程,并对原材料和发酵产品的一些营养指标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乳酸菌发酵的最佳条件是发酵温度30℃、接种量6%、菌种AS1.1482∶6038=2∶1。产品既保留了部分柿子汁的原有风味,又具有乳酸发酵形成的特殊风味,营养价值较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酸奶中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酸奶的加工贮藏过程中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对乳酸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酸奶加工过程中可加入1%的食盐和5%的海藻糖,并且可适当提高脂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酸奶装罐前应将其pH值调至4.0左右,将成品贮藏在2℃~7℃环境下,以求最大限度的保持酸奶中活乳酸菌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Reduction of patulin in aqueous solutio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to remove patulin (PAT) from aqueous sol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bacterial viability, initial PAT concentration, incubat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pH. The removal of PAT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oupled with UV detector. The maximum PAT uptake was achieved by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6071 and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6149 strains (52.9% and 51.1%) for viable and (54.1% and 52.0%) for nonviable cells after 24 h incubation. The highest removal of PAT was at pH 4.0 and 37 °C and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of toxin levels. The removal ability of selected strains could represent new strategies for a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contaminated food products and animal feed.  相似文献   

14.
臭豆腐乳酸菌多样性及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集的8个不同地区的臭豆腐样品中的乳酸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臭豆腐中乳酸菌数量在6.8×104cfu/g~2.9×106cfu/g,优势乳酸菌包括乳杆菌、乳球菌和肠球菌.通过乳酸菌耐酸特性比较,表明不同来源样品中乳酸菌耐酸差异性不明显,而不同种类乳酸菌的耐酸差异性较明显,肠球菌耐酸性比例高,乳杆菌其次,乳球菌最低.经筛选获得pH 3.0、37℃培养6 h后存活率超过30%的菌株6株,对其中2株耐酸最强的杆菌和球菌进行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钙圈法及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欧洲萨拉米香肠、新疆奶酪、自发酵泡菜和韩式辣白菜中分离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将菌株鉴定到种,并对其细菌素基因进行克隆,确定细菌素种类。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到的20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SA102、SA104、N105、N107、N108,在排除酸、过氧化氢等干扰因素后,菌株所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敏感,初步判定起抑菌作用的是细菌素。16S r DNA结果表明这5株产细菌素的菌株2株为乳酸乳杆菌,3株为植物乳杆菌,通过设计引物对菌株细菌素基因进行PCR快速筛选,结果表明菌株N107、N108含有IIb类细菌素Plantaricin KJ基因编码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证实这些产细菌素菌株不产气、不产氨、不产硫化氢、不产粘、不产色素,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最后对发酵液中细菌素粗提物的酸碱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为将来细菌素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乳酸菌培养过程中的活菌总数,利用自制蛋白胨取代对照培养基中的氮源对乳酸菌进行培养。采用微生物菌液浊度测定法和微生物活菌计数法对培养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自制蛋白胨作为氮源取代对照培养基中的部分氮源培养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时的菌液浊度和活菌总数均高于对照培养基,但在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时的培养效果不如对照培养基。自制蛋白胨作为氮源培养大部分乳酸菌时的培养结果要优于对照培养基,自制蛋白胨可以取代对照培养基中的部分氮源制作新的培养基,并降低培养基的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17.
2株具有优良体外抗氧化能力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可能具有缓解不同因素导致氧化应激的潜力。本研究利用体外过氧化氢氧化胁迫模型筛选出一些具有显著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以还原活性高低、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性能等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评价了乳酸菌分离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并最终确定了2株具有优良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CCFM8661和CCFM1566。结果表明,CCFM8661和CCFM1566还原力分别达到(226.47±4.68)、(212.35±6.45)μmol/L半胱氨酸当量;对脂质过氧化的IC50值分别达到8.1、8.3Log10(CFU/mL);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在60%以上,并具有较高的亚铁离子及铜离子螯合能力。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鉴定,该2株菌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和干酪乳杆菌CCFM1566。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细菌素的高效表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的生物防腐剂,因其高效、无毒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只有乳酸链球菌素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乳酸菌细菌素产量低是限制其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之一。从高产菌株筛选、发酵条件调控、基因工程技术、诱导调控和胁迫刺激应答5个方面,综述了提高乳酸菌细菌素产量的方法,期望为提高乳酸菌细菌素产量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伟  陈钢 《食品科技》2006,31(9):11-13
乳酸菌具有抗肿瘤与抗突变活性。综述了具有抗突变活性的乳酸菌对膳食中真菌毒素、杂环胺等诱变剂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是公认的食品级安全微生物,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的过程中,代谢产生包括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有机酸及其他的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这些抑菌物质能够抑制食物中腐败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但其自身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本文对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及这些物质的抑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酸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