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碳化钨粉制备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超硬材料研究所V P Bondarenko教授研究小组开发的一种气相法制备WC粉新技术。该技术不采用固体炭粉为原料,而用CH4为原材料,将W粉经气相碳化后,制得含C量可控制的WC粉末,再经常规压制、烧结后制成硬质合金,产品性能符合前苏联国家标准(GOST)3882-74。并对该技术的生产基本原理、粉末特性、及所制取合金的性能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
3.
彭玲 《中国钨业》2003,18(3):27-29
采用OMECLS -POP(Ⅲ)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各种粒径的W粉、WC粉粒度分布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 ,对研磨时间、遮光比、折射率和采样时间等因素对粗、中、细颗粒粒度分布测试的影响进行了选择试验 ,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WC粉分级及用分级WC制造硬质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筛分法对粗颗粒WC粉进行了分级试验,讨论了不同粒级的WC粉与其总碳含量及粉末显微组织的关系;用不同粒级的WC粉作了硬质合金的工艺试验,探讨了分级WC粉对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细WC-Co复合粉的原位反应合成及烧结致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米级蓝钨(WO2.9)、四氧化三钴(Co3O4)和炭黑(C)为原料,采用真空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经过真空烧结得到WC-Co合金块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复合粉末及合金显微形貌及物相组成,研究原料粉末中配碳量对WC-Co复合粉及合金物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平均粒径为300 nm的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相均为WC和Co相,含有少量的η相(Co3W3C);原料粉末中配碳量(质量分数)为16.69%较为合适,此时可获得物相纯净、平均晶粒尺寸470 nm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为2 464 MPa;原料粉末中配碳量为16.85%时,合金中存在少量的游离碳,横向断裂强度只有1 946 MPa。  相似文献   

6.
对高品质超细WC粉末制备过程APT煅烧、氧化钨还原、W粉碳化工序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APT原料的质量与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是超细WC粉末制备的关键.单一性质的APT有利于控制煅烧产物的质量,优化煅烧工艺参数可避免"夹生"硬颗粒;氧化钨还原过程难以控制反应条件一致,多相反应同时发生时控制WO2的生成和还原及W...  相似文献   

7.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硬质合金粉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硬质合金粉的概况、原理和两种用该方法制备纳米晶硬质合金粉的方式。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硬质合金粉的影响。该技术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钨粉和碳黑粉粒度对超细WC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不同粒度的超细钨粉 (费氏粒度 :0 38、0 41、0 43、0 80、3 6 0、4 5 0、4 5 0 μm)与多种不同粒度的碳黑粉 (费氏粒度 :0 1、0 3、0 5、0 8、4 3、5 3μm)混合 ,在常规碳化工艺 (W +C =WC)条件下 ,( 830~ 1 5 6 0℃ )较宽碳化温度区间内 ,研究了钨粉粒度、碳黑粉粒度对所制备的WC粉的化合碳含量、粒度的影响。在试验中通过化学分析法 ,XRD分析测定WC粉的化合碳、游离碳含量及产物的物相组成 ,并用BET和费氏法测量WC粉的粒度。结果表明 :当采用超细碳黑 (粒度≤ 0 1 μm)时 ,随着W粉粒度变粗 (费氏粒度 0 38~ 4 5 μm)所得WC粉粒度由 0 5 7μm增大到 4 75 μm。碳黑粉粒度对WC粉粒度没有明显影响 ,但碳黑粉粒度对碳化温度、WC粉的化合碳含量、物相组成 ,即WC粉的整体质量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特粗碳化钨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打破了原有生产粗WC粉和特粗碳化钨的高温还原、高温碳化的传统工艺模式,通过在原料氧化钨中加入微量的添加剂,促进W粉在还原过程中的挥发-沉积长大、从而在低温还原的情况下克服高温还原的各种弊端,加入微量钴粉,再经高温碳化试验生产出费氏粒度在35以上的特粗碳化钨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工艺处理的原材料、不同的烧结处理制度等,将导致合金中WC微观结构的变化,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合金的性能。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生产高质量的硬质合金具有重要意义。对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G11C合金进行了仔细的TEM研究,了解其WC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WC相中,除了存在WC相外,还存在着W2C、WC(1-X)等相。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微镜法(SEM、TEM)、激光粒度法、X射线线宽法、比表面积法对自制超细碳化钨粉末粒度进行测量,探讨了测量原理、颗粒形状等因素对粒径测试准确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对比了几种超细微粒表征手段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黄新  孙亚丽  刘清才  颜杰  金永中 《中国钨业》2005,20(6):27-30,40
通过对不同氧化钨前驱氧化物的采用,研究两步碳化法对WC粉末微观结构的影响,在国内首次探讨WC粉末中生长孪晶的形成机制及其结构特点,阐述生长孪晶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流粉碎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粉末细化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在硬质合金制备领域应用气流粉碎技术目前还鲜有报道。以同种WC粉末为原料,分别采用高能球磨和气流粉碎的方法细化,通过实验对比两种工艺制备出粉末的物理性能及粒度分布、微观结构。发现气流粉碎方法细化粉末粒度小、分布均匀、无团聚、性能较好,适宜于制备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4.
两步碳化法生产优质粗颗粒WC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两步碳化法制备粗颗粒WC粉末,两步碳化法减少W粉碳化过程中的炸裂。实验表明,用两步碳化法制备的WC粉末粒度均匀性好。另外,还有化合碳高,游离碳低,为单一相,有害杂质含量少,晶内亚晶尺寸均匀,显微缺陷少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机械合金化的原理、设备和特性。论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纳米WC硬质合金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机械球磨法制取超细碳化钨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振动球磨法制取超细碳化钨粉末进行了研究。试验中采用粗、中、细3种碳化钨粉末进行了不同球料比、不同球磨时间的试验。试验得出:延长球磨时间均可制取FSSS粒度小于0.5μm的超细碳化钨粉末;加大球料比及延长球磨时间可进一步细化粉末粒度,但对粉末的粒度分布无影响;球磨后的粉末粒度分布与原始粉末粒度分布有关;球磨时间延长,粉末晶粒尺寸减小、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纳米晶掺Ce硬质合金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了晶粒度约11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用XRD、SEM和DTA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高能球磨过程中,掺Ce硬质合金粉末的结构、形貌和相的变化。结果表明:微量Ce的加入,有利于硬质合金粉末晶粒的细化;高能球磨10小时,即可获得晶粒度为30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高能球磨20小时,Co相的X-ray衍射峰消失,说明Co相已完全固溶或亚固溶于WC相中;高能球磨30小时,可获得晶粒度的11nm的掺Ce硬质合金粉末。DTA分析表明,与高能球磨前的粉末相比,在300-600℃加热时,高能球磨掺Ce硬质合金粉末出现了明显的结构驰豫。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氧化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研究了碳化温度,碳化时间及配碳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颗粒形貌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下,采用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钨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碳化温度1200℃,碳化时间3h,配碳量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