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综合分析沟渠控制排水与植被覆盖对淮北平原典型农田氮磷流失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农田沟渠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本文以利辛试验区不同沟渠断面的氮磷观测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沟渠氮磷养分流失特征规律。研究表明:控制排水期间车辙大沟春店闸下游断面 TN、NO3--N 浓度分别较闸上游减少 24.3%、19.7%,闸上 TP 浓度较闸下虽未显著降低,但随时间变化动态波动表现放缓。控制排水条件下的排水沟渠中 TN 和 NO3--N 浓度变化对植被盖度高低有更显著的响应关系,植被生长状态较植被覆盖度对 TP 流失有更好的吸收拦蓄作用。因此,通过在淮北平原大沟采取控制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农田氮素向下游流失,并能促进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拦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稻田氮素流失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外对稻田氮素流失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稻田氮素流失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稻田氮素流失的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排水农田氮素运移,转化及流失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文献和室内外试验基础上,对排水条件下氮素运移,转化及流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一维、二维土壤水和地下水中氮素运移转化数学模型;探索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法耦合求解水流和氮素运移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流线追踪法,克服已有简易计算方法中采用经验数据,精确方法计算繁复,且耗机时多的缺点,可用于排水农田氮素运移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生草措施对红壤区果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控制果园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本文以艾蒿、马齿苋、白三叶为研究对象,野外监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不同生草措施对脐橙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脐橙园林下种植艾蒿、马齿苋、白三叶均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产沙量,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37.87%、41.97%和61.79%,平均产沙量分...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巢湖流域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季减少农田氮素流失的有效耕作措施,降低其对湖区水质的威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连续两年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总氮(TN)、溶解态氮(DN)、溶解态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2天或第4天田面水的TN、DN、DON和NH4+-N浓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降低,至8~10 d后趋于稳定;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NO3--N浓度普遍较低;尿素施用后8~10 d之内是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秸秆还田降低这一时期TN、DN、NH4+-N浓度的效果显著,而DON浓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DN是稻田田面水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所占TN比例达63.2%~88.8%,尿素施用后6 d内DN又以NH4+-N为主,NH4+-N所占TN的比例为33.8%~69.9%。DON是稻田田面水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效应不容忽视。秸秆还田还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幅度分别为12.25%和7.68%,平均为9.96%。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秸秆还田可以作为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措施在巢湖流域使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降雨径流对城市内涝和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的原因,提出了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分别从控源截污、暴雨径流污染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和完善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了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对策,为区域洪灾预防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童菊秀  杨金忠 《水利学报》2008,39(5):542-549
本文根据地表径流中溶质流失的流动特征和物理规律,基于矢量合成概念,建立了二层解析模型,描述从降雨开始径流使水溶质在地表的流失过程.该模型考虑了土壤中溶质的入渗和扩散作用,通过非完全混合参数得到表面流失和入渗的合成.在溶质质量守恒和水量平衡的基础上,将土壤混合层和积水径流混合层作为研究对象,得到解析解.根据前人的实验结果,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无积水和有积水时地表径流水中的溶质浓度,模拟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径流溶质浓度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体氮磷营养源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累积最终直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本文详细分析了水体氮磷营养物质的来源及其对水体氮磷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水体氮磷营养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太湖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保  姚琪  计勇 《人民长江》2004,35(10):38-40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以期将此方法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去,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凤台  朱磊  刘贵德 《河北水利》2005,(6):34-35,37
城市地表径流具有污染与资源的双重属性.城市地表径流是仅次于农业面源的第二大面源污染.是造成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北方城市而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道路降雨径流污染非常严重,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通常超过城市污水,这不仅直接危及城镇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城镇雨水利用的难度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类型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及林果业发展4个类型,总结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控制分区及防治研究技术等;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流域尺度的磷循环和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地表径流是仅次于农业面污染源的第二大面污染源。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为政府部门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三类计算方法即浓度法、统计法、概念模型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表径流负荷计算方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4,(3):70-72
以潇河典型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对选定区域土壤进行剖面取样、样品分析,并分析了灌溉用水中氮素的含量,以确定灌溉用水对于土壤中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潇河灌区土壤中的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在垂向分布上具有规律性;灌溉用水作为土壤氮素来源之一对土壤氮素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影响;只要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氮素将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较大影响,完全可以取代地下水及河水用于农业灌溉,缓解灌溉水资源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生物滞留槽作为一项能有效改善水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LID,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生物滞留槽进行模拟试验,监测了排水管出水污染物浓度变化,研究了生物滞留槽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削减效果。结果显示,生物滞留槽对总磷TP、氨氮NH3-N、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浓度削减率为66.55%、22.57%、-118.55%、51.64%、29.29%,总量削减率为81.90%、58.23%、-15.67%、73.89%、60.80%;生物滞留槽对污染物总量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对浓度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槽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锦州市巧鸟径流场为例,分析了草地、林地、耕地3种小区2019-2020年天然降雨时间下的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表明:降雨强度、降雨量、坡度与各小区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降雨-径流(泥沙)回归方程可用于后期产流、产沙量估算预测,其相关性R2>0.8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林地<草地<耕地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不同形态养分具有相似的流失趋势特征,在总磷和总氮中正磷、硝氮的流失占比最大,氮素的流失量远<氮素;降雨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泥沙,径流的影响最小,产沙量、径流量、降雨量与磷素流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氮素。  相似文献   

16.
以农田流失的氮磷为主要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田径流污染发生规律及阻控方法等问题,剖析了影响农田径流污染的关键要素,系统梳理了以“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为主体思路的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分析了不同种类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限制因子。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农田径流污染的监测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深入探究以施肥优化为主、多种手段为辅的农田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体系,提升农田径流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建立适用性强的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绿色低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水塘对地块氮磷流失的截留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璞 《水资源保护》1998,(1):1-4,12
农村多水塘系统对地块氮磷流失具有很大截留作用。在安徽巢湖中庙附近一农业小流域的实验结果为:1994~1995年间水的截留比例是85.5%,总氮和总磷的截留比例分别达到980%和96.0%,这表明保护水平衡的水塘有益于营养盐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截留和有助于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因而农村水塘以其低成本的建造和维护使之成为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各大城市现有的城市面源污染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S、COD_(Cr)和BOD_5平均含量在四种不同径流类型中的大小规律为天然雨水<屋面径流<排污口径流<道路径流,其中SS、COD_(Cr)和BOD_5平均含量在天然雨水中为7.20 mg/L、19.19 mg/L、2.05 mg/L,在城市屋面径流中为102.68 mg/L、114.06 mg/L、40.13 mg/L,在城市排污口径流中为397.50 mg/L、193.19 mg/L、46.64 mg/L,在城市道路径流中为512.55 mg/L、286.10 mg/L、57.47 mg/L.而TN和TP平均含量在四种不同径流类型中的大小规律为天然雨水<屋面径流<道路径流<排污口径流,其中TN、TP平均含量在天然雨水中为2.98 mg/L、0.05 mg/L,在城市屋面径流中为6.20 mg/L、0.38 mg/L,在城市道路径流中为7.84 mg/L、0.78 mg/L,在城市排污口径流中为15.57 mg/L、1.50 mg/L.合流制排污口径流中的COD_(Cr)、BOD_5、TN、TP等指标均高于分流制.地表沉积物是屋面径流、排污口径流和道路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和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且南方特大规模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情况最严重,北方特大规模城市中的沥青屋面径流污染情况最严重.道路径流、屋面径流和排污口径流中大部分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如果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将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目标决策技术,减少农田排水氮、磷输出,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探讨地表控制排水的控制时间。通过田间试验和SPSS回归模拟,应用均值土壤一维垂直入渗Philip公式计算累计入渗量,研究田间尺度降雨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拟合控制排水氮、磷浓度对数函数模拟方程。建立减少氮、磷流失和排涝、除渍的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非劣解和均衡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了主要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氮、磷损失、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此同时,还讨论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管理模式与相关政策法规等,可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农村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