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  腾飞 《中国乳品工业》2022,(3):37-42+47
本文介绍了MFGM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对比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5种乳源MFGM组成,解析了不同乳源MFGM的组成、结构及含量差异。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综述了牛乳、羊乳以及骆驼乳等不同乳源MFGM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阐述了不同乳源MFGM蛋白与人乳之间的相似性。筛选并系统地阐述了高丰度和高表达差异MFGM蛋白在乳化性和稳定性、消化稳定性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作用。综述了MFGM蛋白在抗癌、增强免疫力、修复肠道损伤、改善血脂、抗少肌症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提高认知能力过程中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为开发与利用MFGM蛋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脂肪以脂肪球的形式存在,乳脂肪球膜是包裹在乳脂肪球周围的三层生物薄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食品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分离技术的发展,乳脂肪球膜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正在逐渐被揭示。乳脂肪球膜是含有蛋白质、磷脂、鞘脂、神经节苷脂、胆碱、唾液酸和胆固醇的混合物,这些成分是具有重要功能的食品成分,应用于配方食品生产。本文综述了乳脂肪球膜中常见的蛋白质、脂质及其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乳脂肪球膜及其成分在改善肠道健康、改善大脑发育、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改善老年人虚弱、抗癌、抗氧化和缓解疲劳等方面的体内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乳脂肪球膜配料的研发及其在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MFGM的组成、结构、MFGM的分离纯化,并对MFGM对人类具有有益生理效应的组分进行了总结,为今后MFGM的研究开发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乳脂肪球膜的组成、分离提取方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对有效利用乳脂肪球膜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潘悦  刘璐  朱启鹏 《食品科学》2021,42(21):372-379
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的3 层膜状结构,然而牛乳基和大豆基婴儿配方奶粉缺少MFGM,脂肪球结构与母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添加外源MFGM以及制备与母乳脂肪球结构接近的婴儿配方奶粉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焦点。本文综述了MFGM的相关特性和生产开发途径,以及牛乳MFGM在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体外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实验以及啮齿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能够促进婴儿脂肪消化并且改善脂质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雪  杨洁  韦伟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科学》2019,40(1):292-302
乳中的脂肪以乳化的脂肪球形态分散于水相中,脂肪球被三层脂肪球膜包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球膜中的成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乳脂肪球膜特别是其磷脂的组成及含量,添加入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脂肪球膜的营养作用,以及目前市售的富含脂肪球膜的产品及制备方式,为缩小配方奶与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脂肪球是由甘油三酯为核心的小球组成,周围有三膜结构,即乳脂肪球膜。乳脂肪球膜含有复杂的脂质和蛋白质,具有营养、免疫、神经和消化功能。然而,这些功能和胃肠消化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影响乳脂胃肠消化的因素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文章综述了乳脂成分及其结构、乳脂功能特性、乳脂胃肠消化概况及其影响乳脂消化吸收的因素,旨在为婴儿配方奶粉的消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乳是婴幼儿生命初始阶段唯一能够摄入的食物,蛋白质是人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而牛乳作为代替人乳的常用原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和LC-MALDL-TOF蛋白组学方法将人乳与牛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进行分离,能够发现人乳与牛乳脂肪球膜蛋白存在较大的差异。牛乳脂肪球膜中已鉴定出488种蛋白,人乳脂肪球膜中鉴定出的蛋白为1545种。牛乳脂肪球膜具有173种特异性蛋白,人乳脂肪球膜具有1230种特异性蛋白,在人乳与牛乳中存在315种同源蛋白。从蛋白质的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上来看,人乳脂肪球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37%为代谢过程;具有的分子功能55%为结合作用;34%为参与细胞器构成。人乳脂肪球膜中有24种蛋白参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抗原加工和呈递。与牛乳相比,对人乳中乳脂肪球膜蛋白质在组成及功能上的研究,能够促进深入地了解人乳蛋白,并为以牛乳为原料的婴幼儿产品添加功能性蛋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不同泌乳期间牛乳乳脂肪球膜蛋白的差异,选定牛初乳和牛常乳中的乳脂肪球膜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表征,并对两组间的丰度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到763 种蛋白,其中197 种为两组共有蛋白,进一步从其中筛选出80 种丰度差异蛋白,包括41 种上调蛋白和39 种下调蛋白(牛初乳/牛常乳)。对上述丰度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参与的主要细胞组分为细胞外泌体、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等,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为代谢途径、嘌呤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并进一步筛选出31 种与其他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包括结合珠蛋白、2-磷酸-D-甘油酸水解酶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泌乳期间乳蛋白成分的差异及其功能性,为牛乳制品的精深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富含乳脂肪球膜的乳清蛋白粉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料之一。有关专家在综合分析乳脂肪球膜对婴幼儿营养健康作用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形成《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科学共识》。方法:组织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相关专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结果:乳脂肪球膜是包裹在乳脂肪液滴表面,由极性脂质、胆固醇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复杂的3层磷脂蛋白膜,而鞘磷脂和神经节苷脂为乳脂肪球膜配料的特征性指标,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现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添加“富含乳脂肪球膜的乳清蛋白粉”,可促进婴儿大脑认知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目前乳脂肪球膜原料生产企业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乳脂肪球膜相关配料的组分复杂,且因获得方法不同而存有较大差异。对原料和终产品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对膜蛋白的检测方法尚不成熟,应加强乳脂肪球膜配料及主要特征成分检测方法、产品质量控制、营养功能与临床研究。政府有关部门、食品科技界及产业界也应加强对乳脂肪球膜及其配料的认知,助推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可添加于婴儿液态配方乳的乳脂肪球膜磷脂-维生素A脂质体,并优化其制备参数。方法:本实验采用薄膜水合-高压均质法,应用乳脂肪球膜磷脂为膜材,制备维生素A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之上,探讨制备脂质体过程中磷脂浓度、主药与磷脂比例、胆固醇与磷脂比例、维生素E占磷脂百分比浓度、反应温度等制备因素对形成脂质体后包封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经SAS软件与Matlab软件处理数据得到配方原料指标和反应温度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得到制备脂质体工艺参数:磷脂浓度7.43%,磷脂与主药比例28.95∶1,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6.53∶1,维生素E占磷脂百分比浓度为0.83%,反应温度59.58℃,得到优化后最高包封率为88.77%,脂质体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为球状囊泡。结论:本实验首次以乳脂肪球膜磷脂作为膜材包埋维生素A制备脂质体,将传统的薄膜水合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成功制备出可添加于婴儿食品的可食性脂质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可添加于婴儿液态配方乳的乳脂肪球膜磷脂-维生素A脂质体,并优化其制备参数。方法:本实验采用薄膜水合-高压均质法,应用乳脂肪球膜磷脂为膜材,制备维生素A脂质体,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之上,探讨制备脂质体过程中磷脂浓度、主药与磷脂比例、胆固醇与磷脂比例、维生素E占磷脂百分比浓度、反应温度等制备因素对形成脂质体后包封率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经SAS软件与Matlab软件处理数据得到配方原料指标和反应温度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得到制备脂质体工艺参数:磷脂浓度7.43%,磷脂与主药比例28.95∶1,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6.53∶1,维生素E占磷脂百分比浓度为0.83%,反应温度59.58℃,得到优化后最高包封率为88.77%,脂质体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为球状囊泡。结论:本实验首次以乳脂肪球膜磷脂作为膜材包埋维生素A制备脂质体,将传统的薄膜水合法与高压均质法相结合,成功制备出可添加于婴儿食品的可食性脂质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牦牛酥油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MFGM)蛋白探究其对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 B. longum subsp. Infantis)CICC6069和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B. adolescentis)CICC6070体外增殖的影响。在MFGM蛋白不同添加量下,通过菌落计数探究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FGM蛋白添加量在0~1 200μg/L,菌落总数随着MFGM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MFGM蛋白添加量为1 200μg/L时菌落总数达到最高。利用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每隔2 h实时测定双歧杆菌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OD)OD600,探究酥油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MFGM蛋白能够促进200μL体系下双歧杆菌的生长,提高了双歧杆菌对数期生长速率。牦牛酥油MFGM蛋白对双歧杆菌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MFGM蛋白对B. adole...  相似文献   

14.
乳脂肪球大小和膜蛋白组分的变化决定了脂肪球稳定性,从而影响巴氏杀菌乳在贮藏期内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预热温度(50、60、70?℃)和不同均质压力(20、30、40、45?MPa)对脂肪球膜蛋白的影响,并通过稳定性分析仪探究脂肪球膜蛋白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质工艺对脂肪球膜蛋白种类无显著影响,但对脂肪球膜蛋白的含量有一定影响: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oxidase,XO)、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BTN)、脂肪滴结合蛋白(adipophilin,ADPH)在预热60 ℃时的含量最低,黏液素(mucin 1,MUC1)在预热60 ℃时的含量最高,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组织糖蛋白高碘酸烯夫6/7(periodic acid Schiff 6/7,PAS6/7)的含量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组织糖蛋白高碘酸薛夫IV(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的含量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多;XO、PAS6/7、BTN、ADPH、FABP在均质压力40 MPa时含量最低,CD36的含量随均质压力的增加而减少;脂肪球膜蛋白构成中,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αs1-酪蛋白(casein,CN)和β-CN含量增加,其中BSA含量增加最明显。综上,推测均质工艺导致αs1-CN、β-CN和BSA组分参与了脂肪球膜的构建,并对脂肪球稳定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陈晨 《中国油脂》2022,47(1):137-142
为了推动乳制品的精准评价,采用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多荧光探针技术观察乳脂肪球的微观结构,并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定量检测母乳、牛乳、羊乳中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子的流动性。结果表明:3种乳的微观结构基本一致,均出现了新月区,证明了新月区是局部磷脂富集区;乳脂肪球中甘油三酯和水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分子比例较高,极性脂质和磷脂酰胆碱的动态分子比例较为接近,鞘磷脂的动态分子比例最差;牛乳中甘油三酯的流动性慢于母乳和羊乳,母乳中极性脂的流动性最慢。FRAP可以直观地表征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子的流动性,可为乳状液中膜界面的生化特性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豆智华  杨迎春  杨洁 《食品科学》2022,43(22):309-316
为阐明双峰驼乳中乳脂球膜蛋白(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proteins,MFGMP)的组成以及与牛乳MFGMP之间的差异,以牛乳和双峰驼乳中的MFGMP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双向电泳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对其中的高丰度蛋白质进行表征,并对双峰驼乳MFGMP提取方法进行选择。结果显示,双峰驼乳和牛乳MFGMP中含量最高的蛋白组分依次为嗜乳脂蛋白、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脱氢酶、乳凝集素(MFG-E8或PAS6/7)、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或PLIN2),3 种方法分析双峰驼乳和牛乳中MFGMP中高丰度蛋白组分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LC-MS/MS技术对双峰驼乳的MFGMP进行鉴定,并将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路径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膜等组分,参与的生物途径有翻译和翻译的起始、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内蛋白质转运、蛋白质折叠、细胞氧化还原稳态等,具有结合活性和分子催化等分子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晨  王霁月  陆乃彦  杜琳 《食品科学》2022,43(22):10-16
通过添加外源性大豆卵磷脂的方法保护牛乳均质后的脂肪球膜磷脂层,并利用新生成乳脂肪球分别包埋和保护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VE和β-胡萝卜素3 种易氧化营养素。结果表明,外源性磷脂的添加使牛乳均质过程中形成了结构完整、粒径更小、表面电位绝对值更大的油滴。在油脂加速贮藏实验过程中,富含磷脂和鱼油的2 种均质加工乳可减缓鱼油初级和次级氧化的程度,油脂氧化的初期阶段产生的脂质氢过氧化物含量最终分别为1.28 mmol/mL和1.79 mmol/mL,显著低于无外源性磷脂添加的2.81 mmol/mL。2 种磷脂强化乳在次级氧化阶段产生的丙二醛分别为4.29 nmol/mL和6.64 nmol/mL,显著低于无外源性磷脂添加的15.87 nmol/mL。磷脂强化乳中的VE保存率和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在贮藏实验的12 d后分别达到90.80%和71.02%,显著高于无外源磷脂添加的均质乳(80.63%和64.54%),该工艺方法可降低VE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热处理对乳脂肪球及乳脂肪球膜产生的影响,以驼原乳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驼原乳进行4种不同的热处理(低温长时巴氏杀菌(LTLT)65℃,30 min;高温短时巴氏杀菌(HTST)85℃,15 s;超高温巴氏杀菌(UP)125℃,4 s;超高温瞬时灭菌(UHT)135℃,4 s).测定原乳及热处理乳乳脂肪球的粒径和形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添加富含乳脂肪球膜(MFGM)乳清蛋白粉(M-WPI)前、后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发酵乳风味及抗氧化能力。采用代谢组学分析添加M-WPI前、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的显著差异代谢标志物及其作用通路。方法:通过样本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热图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确定加入M-WPI前、后发酵乳代谢过程中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并以此分析M-WPI对发酵乳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脂乳中加入M-WPI,可以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增加发酵乳的风味及抗氧化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共确定7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为19条。加入M-WPI后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谢物上调,提高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癸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上调,能提高发酵乳的口感及改善发酵乳风味。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中上调的代谢物以氨基酸类较多,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泛酸等参与β-丙氨酸代谢,与发酵乳抗氧化活性提高有关。本研究为加入M-WPI发酵乳营养评价以及相关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