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WSF-2型微机收发讯机的特点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对采用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该装置以高压输电线路传输通道,传送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继电保护信息,可与不同的线路保护装配配合,以构成各种闭锁式和允许式高频保护装置,作为输电线路的主保护。  相似文献   

2.
LFP-900系列线路保护在全国电网中大量采用,动作可靠,深受好评。但是在我局电网内一条单端电源输电的220kV输电线路上,当线路高阻接地时,动作行为出现了异常。该线路采用的是LFP-901B和LFP-902B双套保护配置,LFP-90lB高频保护(允许式)采用的是光纤通道,LFP-902B高频保护(闭锁式)采用的是载波通道。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纤通信后的220 kV线路保护配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随着光纤技术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利用光纤通道传输继电保护信息成为现实。由于通道类型的不同,奉引起保护配置上的变化。文中在简单介绍一种专门适用于光纤通道的220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上,为实现220kV线路保护的双重化,对采用光纤通道后220kV线路保护提出的2种不同配置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线路纵联保护配置方案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根据目前电力通信系统状况和线路保护的设备水平,阐明了用于超高压线路纵联保护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例如载波、光纤及微波通道等,针对这些不同的通信方式的保护形式进行选择分析后认为,在考虑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纵联保护方案时,保护信号传输通道应首选复用数字通信电路,逐渐淘汰载波通道,保护形式应首选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允许式方向或距离保护复用通信通道,经RS-232串行口与通信终端连接,其起止式异步传输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雷雨田  吴云 《湖南电力》2003,23(4):38-40
随着光纤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的广泛应用,利用光纤通道传输保护信息成为现实。介绍了光纤纵联保护的信号传输方式,结合沙坪至芙蓉220kV线路探讨光纤保护通道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东电网220kV及以上线路的保护通道主要有2种:高频通道和光纤通道。高频通道一般用于方向纵联保护,通常采用高频闭锁式。而光纤保护通道主要用于光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超短T接线路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110kV电压等级的超短T接线路实际工程需要,根据系统一次接线的特点,分析了超短T接线路不采用常规的阶段式或高频闭锁式纵联保护的原因;在对三端线路光纤闭锁式距离保护和光纤电流纵差保护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三端闭锁式距离保护作为过渡方案,最络采用三端光纤电流纵差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光纤保护通道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超高压电力线路中配置双套纵联继电保护装置,是快速排除电力系统故障,使之安全、畅通的必要保障。论文着重对利用光纤通道传输纵联保护数据信号的两种主要传输方式和技术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述和比较;并以沙芙超高压电缆线路中所选择的光纤保护及通道配置方案为例,分析了作者在参加此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系统常常应用FEC技术增加光纤信号传输的中继距离,改善信道的传输质量,但FEC技术的应用对线路保护通道时延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FEC技术原理,分析了FEC技术处理信号的过程和影响线路保护通道时延的因素,并结合目前线路保护装置对传输通道的时延要求进行计算,为线路保护通道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光纤技术在电力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利用光纤通道传输继电保护信息成为现实。由于通道类型的不同,必然会引起保护配置上的变化。文中在简单介绍一种专门适用于光纤通道的220 kV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上,为实现220 kV线路保护的双重化,对采用光纤通道后220 kV线路保护提出的2种不同配置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继电保护信号在光纤通信网中的传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线路保护通道的建设及配置原则,依据光纤保护的基本方式和特点,并结合实例对三明地区部份220kV输电线路利用光纤通信传输网络传输继电保护信号采用的方式进行阐述,同时对保护通道中时钟同步的方式及传输时延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总结了继电保护信号在光纤通信网中传输两种通道配置方式的可靠性,随着光纤通信网络结构的逐步完善,光纤保护将占据线路保护的主导地位,以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光纤继电保护通道的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光纤网络在电力通信网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检测电力光纤网络是否满足传输继电保护信号的要求,作者利用常用仪表进行了测试实验,并对专用光纤和复用光纤保护通道的传输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测试方法。这些方法也为新建和改造电力光纤通信工程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500 kV惠汕乙线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雷击断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东容 《广东电力》2004,17(5):67-70
输电线路上的避雷线主要用于防雷,将避雷线换成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一方面它既能防雷,又能实现光纤通信,比地埋光缆成本低得多;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OPGW也会遭受雷击,造成断股事故。影响安全生产和电力通信。针对广东省500kV惠汕乙线OPGW断股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雷击和0PGW铝合金股线熔点偏低,为此,提出今后提高OPGW防雷击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建线路保护的GXC-01光纤接口装置接入旁路保护WXB-11C装置的验收过程中模拟反向故障时异常的试验现象谈起,结合分析了省外某220kV线路在相邻线路发生故障,本侧开关旁路代时对侧高频保护发生误动作的原因。更进一步阐述了线路正常运行与旁路代时,保护装置与高频收发信机分别以闭锁式、允许式配合的问题。同时,针对保护与收发信机调试过程中的相关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光路自动切换保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领域的大量应用,如何提高光传输网络的生存性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对目前已有的几种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光路自动切换保护技术和SDH自愈保护技术结合,会大大提升光传输网络的生存性能;重点介绍了光路自动切换保护技术的原理,提出了两种实现自动光切换的方法,即根据光监测模块的告警和SDH网管告警,给出了一个应用设想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继电保护信号在SDH光纤自愈网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2):53-56,69
光纤通道具有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频带宽、传输信息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用光纤传输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信息在电力通信中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应用方式。文章总结了继电保护信号接入光纤自愈网的方式及SDH自愈网保护类型;结合三峡地区情况,分析了自愈环保护类型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对通道部分指标的测试,说明当光纤自愈网各项测试指标达标时,光纤通道能够满足传输继电保护信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流差动保护在华为光传输网中的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桂清 《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2):34-36,45
利用光纤通道传输电流差动保护信息已大量应用于继电保护中。鉴于采用光纤电流差动复用2 M保护的E1通道不能做成自愈环,文章分析了保护业务接入光传输网的方式,并以华为光传输设备为例,介绍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在电力光纤通信网中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福州南部地区电力通信网络与福州地调相连的跨江段普通光缆易受外力破坏导致网络中断的问题,文章提出利用SDH微波与光传输通信技术混合组网方式,构建跨越闽江的地面(光纤)-空中(微波)通信容灾系统。通过将微波链路无缝接入已有的SDH光传输网络。形成微波链路与光传输链路之间的自愈保护环。当地面(光纤)通道发生故障中断时,业务可自动切换至空中(微波)通道上运行,保证了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和生产管理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电网的发展需求,具有自愈保护功能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已成为供电业务自动保护的重要手段.针对宁东地区电网光纤传输网络的自身业务分布及网络结构特点,分析比较了当前SDH自愈网几种保护方式的特性,提出了适用的网络保护方案.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宁东地区电网光纤通信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继电保护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高压线路保护装置光纤电流差动WXH-803光纤接口,对高压线路继电保护中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特别研究了光纤通道的专用方式、64 Kbit/s复用方式和2 Mbit/s复用方式等连接方式的通信体系结构,以及在以上3种连接方式下光纤通道通信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光端机及复用设备的时钟方式、光接收功率、光发送功率、光饱和功率、通信通道裕度、电磁屏蔽措施和设备匹配等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继电保护光纤通信应用中通道连接状态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常见问题的简单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