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2004~2015年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2004~2015年湖南省煤炭利用的生态效率仅有2004年、2013年、2015年3年实现生态效率DEA相对有效;在生态效率无效的9个年份中,2012年实现纯技术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其余8个年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且规模报酬递减;除了2008年、2012年、2014年,其他生态效率无效年份的规模效率都略低于其纯技术效率;湖南省煤炭生态利用的优化主要集中于2005~2011年的煤炭消费量投入指标和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004年基期区域不变价GDP等3项产出指标。针对湖南省煤炭利用绿色化发展的状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对策建议,即建立绿色消费制度,树立煤炭绿色消费观念,推进煤炭绿色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的76个市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遥感监测数据,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提出了修正后的指数模型,包括土地脆弱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承载指数,利用修正后的模型从土地脆弱、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环境质量和生态承载6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自黑龙江省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以来,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并趋好发展,尤其是东部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优”,三江平原和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良”,松嫩平原以及东部煤炭产地的市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三个重要城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始终介于0.8~0.9,呈W型波动,处于高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有关外,还与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关,与城市规模等级无直接关系;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部分城市在投入方面也保持冗余,各城市规模报酬状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产业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是否存在生态改善效应,以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3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生态效率,将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扩展到生态效率领域,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大部分城市的产业升级指数已经经过拐点,位于“U”型曲线右方;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建议加强上下游地区间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继续发挥产业升级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推动中上游地区产业升级,加强环境规制,合理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始终介于0.8~0.9,呈“W”型波动,处于高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有关外,还与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关,与城市规模等级无直接关系;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部分城市在投入方面也保持冗余,各城市规模报酬状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DEA模型的基础上,将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指标纳入评价系统中,构建了循环经济DEA模型。应用循环经济DEA模型对黑龙江省9个资源型城市包括哈尔滨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给出各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庆市和大兴安岭市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牡丹江市和黑河市为技术有效但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决策单元,循环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其他4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2 R模型,以河北省11个市为例,利用DEAP-2.1为平台计算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率值,得出5个市DEA有效和6个市非DEA有效;生态效率低效区分布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和邢台市以及东部的唐山市。并通过对非DEA有效市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效率优化设计,得出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效率既可以通过减少劳动力、资金投入、提高矿产品开采技术效率实现,又可以通过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产出优化路径选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采用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用地方式是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方针,集约用地评价对于集约用地具备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主要地级市2000~2014年间相关建设用地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建设用地投入水平、利用程度、产出水平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建设用地利用评价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4年三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并赋分,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化显示,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空间上,经济带东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总体高于西部;(3)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相关性。对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评价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和变化趋势,为未来城市土地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效率的DEA方法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12个代表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为样本,构建7个DEA模型,利用2004年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石油类城市综合效率最高,煤炭类城市综合效率最低,大、中、小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规模收益不变和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有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吉林市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建成区城镇地籍更新数据,以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同时运用信息熵对吉林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有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船营区、丰满区和昌邑区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龙潭区因存在土地产出不足,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整体较低,昌邑区因建设用地比重大,有序性在各区中最低。建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向有序性转化,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的政策,保证各用地类型数量的均衡协调。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念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黑龙江省及所属城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7—2018年黑龙江省及各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此为基础,以耦合协调度为别解释变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各地市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经济系统指标回归系数高于生态环境系统回归系数,正向指标对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指标的影响程度。需要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因地适宜实施激励型环境规制,注重两种规制手段“关联效应”和合理规划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 13 个磷矿资源开发的县域城市作为评价对象,运用 DEA 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对 2013- 2017 年湖北省磷矿资源的生态开发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探索磷矿资源绿色开发路径。结果表明:湖北省磷矿资源生态开发综合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从 Malmquist 指数分析来看,尽管因行业绿色技术进步,湖北省磷矿资源生态开发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足、规模效率不高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湖北省县域间磷矿资源生态开发效率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必须在把握区域资源分布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基础上,坚持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增强磷矿资源循环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能力,进一步提升磷矿资源生态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10—2014年东北三省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以期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并不均衡,但地区差距在缩小。阜新市、辽源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吉林市的产业转型效率一直处于相对有效水平,而双鸭山市和本溪市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辽宁省产业转型水平相对落后,转型效率低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口外流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最后,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出“转型效率”的概念,并选取其主要指标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将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运用到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2006-2009年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各城市转型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一直处在0.87~0.91之间,但各城市转型效率差异明显。通过传统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吕梁、晋城等市转型效率较高,其转型战略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而忻州市低投入低产出的结构则需改进,并且很多城市的转型效率在个别年份存在较大的跳动性,改进方向也不尽相同,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5.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DEA中面向投入的CCR模型对新疆88个县市进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研究表明: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投入多且产出不足,5682%的县市低于全疆平均水平,DEA有效单元多集中于北疆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值在北疆最高,南疆其次,东疆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面积和资金投入过多,投入比例不协调,建议采用减少一定比例的土地投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综合水平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等手段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全国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比重法、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模型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增长幅度最大,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1980~2015年间,87.3%的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12.7%呈上升趋势。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时序上表现为二者相互作用增强;空间上,东北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无明显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增强,资源型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