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汽车制造企业常用的高合金冷作模具在大批次生产任务中其刀口和成形面易发生失效,为此需要简便有效的焊补修复技术,以降低模具维修费用并延长模具寿命。通过焊丝成分分析、膨胀系数测量、堆焊后冲击韧性比较、宏观微观断口分析、硬度梯度测试以及金相组织观察等一系列方法,深入研究了基体模具堆焊修补后的性能变化。并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优化的常用高合金冷作模具焊补修复再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半固态铝合金坯料制备试验中,选用导热系数不同的铜、钢、铁和粘土4种材料作成型模具.试验发现,在半固态制浆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成型模具材料的改变,半固态铝合金坯料的微观组织也不同.模具材料为铜时导热系数大,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中的球晶组织圆整均匀细化,而模具材料为粘土时导热系数小,半固态坯料中微观组织粗大而且倾向于树枝晶.当模具厚度改变时也影响微观组织的形貌.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气门顶杆热挤压模失效形式。通过几种热加工模具材料的对比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气门顶杆热挤压模的微观组织,指出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从而为提高热挤压模具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低合金灰铸铁玻璃瓶模具颈部出现纵向裂纹原因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分析。通过对模具化学成分检测、硬度分析、金相组织微观试验分析,发现模具裂纹性质为铸造热裂纹,系铸造工艺不当引起;针对该批模具出现的裂纹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铝型材挤压模具的服役条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现场挤压模具的失效形式、失效性质和失效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快速原型技术的间接制造模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快速原型技术间接制造模具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模具加工方法相比较具有独特的优点,其突出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尤其对于复杂型面的模具来说,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线切割加工对模具工作表面的影响及后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线切割模具工作表面的微观组织、硬度和残留应力分布角度进行分析 ,阐述了线切割加工对模具工作表面质量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利于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避免模具的早期失效  相似文献   

8.
尤显卿 《模具工业》1989,(11):35-39
从分析影响强韧性的微观因素入手,通过一系列试验及金相组织分析,提出了几种模具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和表面强化、锻造强韧化、及闪光对焊连接的组合强韧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火花加工对模具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电火花加工模具钢时,工件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微观结构和表现残余应力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模具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铸造模具业,技术进步方面人们往往更重视复杂的压铸模具而轻视其他铸造模具.事实上压铸不能生产的大型、高力学性能和致密组织的有色金属铸件正是用金属型铸造生产出来的.本文阐述了金属型铸造模具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提高模具设计人员的铸造工艺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刀具状态在线监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根据主轴功率、功率波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刀具在线监测和刀具寿命管理相结合的新方法,详细分析了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并用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功率CO_2气体激光器对高速钢刀具前、后面进行YG6表面涂敷;在进行耐磨性切削对比实验后,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分析了切削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激光涂敷的刀具寿命提高250%,其磨损特性以非完全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3.
Machining of titanium at high cutting speeds such as from 4 m/s to 8 m/s is very challenging. In this paper, a new generation of driven rotary lathe tool was developed for high-speed machining of a titanium alloy, Ti–6Al–4V. The rotary tool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act structure, sufficient stiffness and minimal edge runout. Cylindrical turn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driven rotary tool (DRT) and a stationary cutting tool with the same insert, for comparison in the high-speed machining of Ti–6Al–4V.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ool life. Increase in tool life of more than 60 times was achiev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inser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Cutting forces were found to decline slightly with increase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Tool wear appears to increase with the rotational speed in a certain speed range.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介绍了FANUC数控系统刀具寿命管理功能的使用目的和方法,然后说明了怎样使用用户宏程序来存储、修改和删除FANUC刀具寿命管理数据.使用FANUC刀具寿命管理功能,实现了设备刀具寿命管理的自动化.但是仅用FANUC标准指令格式对刀具寿命管理数据进行登记、修改和删除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编制了用户宏程序.这样就简化了刀具寿命管理功能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TiNYT15涂层车刀耐用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阶梯切削法来建立YT15氮化钛涂层车刀的刀具耐用度计算公式方法,并对涂层刀具和未涂层刀具的切削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比较,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论证了涂层刀具的耐用度远高于未涂层刀具。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HARDINGE数控车床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FANUC18T数控系统中提供的计数器跟踪刀具加工的次数,通过新增一个刀具寿命管理功能模块的PMC子程序,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可视、便捷的刀具寿命管理功能。对今后类似的设备功能设计和改进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小康  王红  李彬  王槐朴  郝勇 《机床与液压》2021,49(20):169-173
针对高效干式切削加工中润滑能力不足,将自润滑性能优良的石墨烯粒子原位生长或者以复合材料的形式沉积于硬质合金刀具基体表面,有望弥补传统干切削中刀具使用寿命和加工性能偏低的不足。介绍了石墨烯材料在金属切削刀具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解读使用不同的工艺制备方法获得原生石墨烯涂层或者石墨烯复合超硬材料,并用其进行金属切削加工和摩擦磨损的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涂层刀具具备优良的润滑性能,能有效降低刀具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工尺寸检测数据的刀具磨损及寿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对机械加工尺寸跟踪检测和对检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刀具磨损状况及寿命进行估计和预测的新途径;将加工质量控制与刀具监控统一起来,为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的换刀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丰富和完善了刀具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将刀具的管理覆盖到从刀具入库到机加工车间机床上使用以及刀具下线后再次入库或者刃磨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刀具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刀具库存管理、刀具使用流程管理以及刀具计划调度管理等功能模块.并提出基于刀具理想切削过程的刀具成本核算的具体算法以及采用计算刀具剩余磨损寿命这一途径来预测刀具剩余寿命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AISI410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的制造,如汽轮机叶片,各种泵的机械零件和蒸汽设备等。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导热率低、加工硬化严重、切削力大等问题,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通过硬质合金涂层刀片铣削AISI410不锈钢正交试验,研究了硬质合金涂层刀片铣削AISI410不锈钢时刀具寿命的变化规律,归纳了相应的刀具寿命模型,并对其中的各影响因素的独立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加工AISI410不锈钢时,铣削方式、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轴向切削深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依次减小;切削速度越低,每齿进给量对于刀具寿命的影响越大;切削效率一定时,降低切削速度增大每齿进给量有利于延长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