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开展京沪高速铁路群桩基础后注浆现场试验,分析注浆与未注浆群桩基础的长期沉降监测数据,研究深厚软土层中长大群桩基础在注浆与未注浆2种状态下的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稳定时间,探讨后注浆作用对群桩沉降及其发展规律的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对于深厚软土层中的长大群桩基础,桩侧注浆与桩端注浆对减小群桩沉降都有显著作用,桩端注浆对沉降的控制效果略优于桩侧注浆;在缩短群桩固结沉降时间方面,桩端压力注浆的效果更为稳定.桩侧与桩端全注浆群桩基础对沉降发展规律有明显改变.在深厚软土层中,相比角桩和边桩注浆,群桩全注浆更有利于控制沉降量,加快沉降稳定.  相似文献   

2.
后压浆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除了传统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固有缺陷,改善了桩周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桩与土之间的边界条件,有效地降低了桩的沉降量,显著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对砂土地层的100根注浆试桩的单桩注浆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桩端注浆量的变化规律;结合沈阳夏宫工程五根桩端注浆桩和两根未注浆桩的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注浆桩与未注浆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桩顶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地层条件下,注浆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非注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能提高44.4%以上,而且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后注浆抗压桩桩顶位移比未注浆桩的降低了近50%,有利于控制基础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高虎艳  吴明  黄强兵 《施工技术》2013,42(13):38-42
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非注浆桩和后注浆桩的受力性状。现场试验表明,非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后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粉砂层中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约为非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的1.33倍。对于非注浆桩和注浆长桩来说,桩身压缩占桩顶沉降比例较大,在进行长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桩身质量对桩顶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杭州某工程2根注浆桩与1根非注浆桩进行的静载试验,分析了注浆桩与非注浆桩承载力及沉降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桩单桩承载力比非注浆桩增加至少30%,注浆桩比未注浆桩的桩顶沉降量减少了69.2%~57.8%,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提高承载力及减少沉降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钟志明 《福建建筑》2014,(9):102-103
在裂隙发育的强风化岩层后注浆机理主要是渗透注浆。通过桩端后注浆可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其中注浆量是影响后注浆质量和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根据龙岩市某工程冲孔灌注桩采用桩底后注浆技术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桩底后注浆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灌注桩后注浆方式包括桩侧注浆、桩端注浆、桩端桩侧复式注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桩端桩侧复式注浆与单一桩端注浆相比,桩端桩侧复式注浆的注浆效率高;同一场地条件、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对灌注桩承载力提高的幅度远高于单一桩端后注浆的相应值,可以减少工程量,有效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7.
由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弥补钻孔灌注桩存在的一些承载缺陷,现广泛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中,但后注浆桩确切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逐级荷载作用下后注浆桩桩侧、桩端阻力的变化仍在研究中。通过实际工程数据,从后注浆桩与未注浆桩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了桩身轴力分布特性、桩侧摩阻力分布性状,揭示了后注浆桩的实际承载性能,并基于发现桩端后注浆桩表现出一些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更接近于实际的后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超长摩擦桩桩端桩侧联合注浆试验,介绍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时,L形桩端注浆管和环形桩侧注浆管的设置方式,论述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的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注浆管开塞和注浆参数的工艺控制措施,为今后超长摩擦桩后压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长度超过10 m的超长空桩段工况下,注浆管易被缠绕、扭曲,影响桩端后注浆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注浆管的成活率,提出辅助钢筋笼设计参数,将注浆管绑定在辅助钢筋笼主筋上,并接至地面,保护超长空桩段部分的注浆管,消除注浆管缠绕、扭曲,保证桩端后注浆顺利进行,确保注浆质量。超长空桩段工况下桩端后注浆辅助钢筋笼关键技术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杭州某工程2根注浆桩与2根非注浆桩进行的静载试验,分析了注浆桩与非注浆桩承载力及沉降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桩单桩承载力比非注浆桩增加至少20%,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提高承载力效果显著,根据单桩沉降计算理论分析,桩端后注浆由于显著的提高了桩端土层的弹性模量,因此,对减少灌注桩沉降量将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基坑工程中支护桩的受力特性,将传统的直立悬臂桩背向基坑倾斜一定角度,形成基坑支护倾斜悬臂桩,可以更好地承担水平荷载,减小水平位移和变形。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倾斜悬臂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研究。试验共进行3种不同工况下的模拟,分析倾斜悬臂桩在不同倾角不同布桩方式下的受力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等条件下,倾斜悬臂桩较传统直立桩相比,可以有效减小桩底水平位移和桩后土体沉降;桩身弯矩会因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桩身的正弯矩峰值接近负弯矩峰值,斜桩的最大弯矩值显著小于直桩支护形式下的弯矩峰值。  相似文献   

12.
牛涛 《城市建筑》2014,(18):365-366
将用作临时支护的排桩与桥梁永久构件的桥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结构受力合理,也节约了临时设施。本文对排桩基于水平土拱效应的合理间距、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排桩作为单支点支护桩的合理入土深度、桩身强度及作为永久桩基的最小桩长做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宋君毅 《山西建筑》2012,38(25):89-9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挤密桩加CFG桩的特点,分别阐述了挤密桩的施工、CFG桩的施工、成品保护、造价控制,指出采用挤密桩加CFG桩处理地基是经济合理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h型抗滑桩加固滑坡体的作用机制,利用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在室内进行了不同锚固深度、不同前后桩间距的抗滑桩模型试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粘聚力较大地层中h型抗滑桩前桩前侧抗力和后侧推力呈三角形分布,后桩的前侧抗力呈矩形分布,对于后桩的后侧推力试验中有抛物线、重心偏上的抛物线、矩形3种分布形式。由此可知,在确定粘聚力较大地层中h型抗滑桩结构计算图式时,前桩前侧抗力和后侧推力都可以按三角形分布计算,后桩前侧抗力按矩形分布计算,后桩后侧推力分布不仅要考虑滑体力学性质,还应根据抗滑桩锚固深度及前后桩间距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邱行  瞿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17):310-3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普通桩和桩端后压浆桩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桩端后压浆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刚度,桩端后压浆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有很好的时间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先对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沉降、桩身轴应力、土中附加应力和桩土应力比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了桩间距、桩长、褥垫层厚度和桩端土性变化对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辟桩效应影响,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在承载变形特性方面差异较大;群桩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17.
后压浆技术解决了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三大缺陷--桩身泥皮、桩底沉渣、桩周土体软化,能大幅度提高桩基承载力,改善桩基的受力性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扩底桩、支盘桩和后注浆桩三种桩型在同一工程场地的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在该地区地质条件下,无论是从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量,还是从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进度、造价角度分析,后注浆桩方案均优于扩底桩、支盘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桩间土的分担荷载大部分以负摩阻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因此近似假定路堤桩为上部荷载直接作用在中性点处的桩基,以此作为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路堤桩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力图使工程人员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进一步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