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建波  李相前  杨文  张恒 《食品科学》2006,27(12):446-450
本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层析对桑黄多糖进行了纯化,并对多糖的结构、组成及理化常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弱碱性阴离子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一次串联脱蛋白,蛋白脱除率达94.96%,多糖回收率为77.77%。再经凝胶层析,得到大分子量多糖组分HHM(2.84×106Da)和小分子量多糖组分HLM(5.33×104Da),HLM和HHM的旋光度分别为[α]D25= 64.8°和[α]D25= 58.4°,由IR分析,初步推测该HHM和HLM多糖为β型吡喃多糖,由TLC法测得的HHM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HLM单糖组成分别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发酵液总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大勇  赵晨  黄芳  宋爱荣 《食品科学》2013,34(4):114-117
为确定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桑黄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参数为提取pH12、提取温度96℃、提取时间1.6h。在此条件下,桑黄多糖含量达到11.67mg/mL。实验证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代稳定,高产功能性多糖的桑黄菌株,对其进行产糖营养条件优化。首先采用PDA培养基进行菌种活化,然后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并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是最佳碳源,豆粕是最佳氮源,桑黄真菌优化培养基配方为5%可溶性淀粉、2%豆粕、0.1%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氯化钙0.05%,鸟苷酸0.03%、植物油1%。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摇瓶转速160r/min,pH值6.5,装液量(250mL三角瓶)为70mL,发酵时间为7d最佳。菌丝干质量从原来的1.00g/100mL优化到1.76g/100mL,多糖含量提高了53.68%。  相似文献   

4.
研究液体发酵分离纯化得到的桑黄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桑黄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器官、碳廓清率以及IL-1、IL-2、IL-4、IL-6、IFN-γ、TNF-α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桑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增强小鼠碳廓清率,增加IL-2和IFN一γ的含量,降低IL-1、IL-6、TNF-α的含量。证实桑黄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的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提高桑黄液体菌丝体粗多糖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了接种龄、发酵液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较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130mL/500mL,pH5.5,摇床转速180r/min时,菌丝生物量达18.2g/L,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6.02g/L。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成分,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热水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超滤,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通过HPLC、IR、^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确定2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及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2×10^3,22.2×10^3的多糖PL—A及蛋白聚糖PL—B,两者都是结构复杂的中性杂多糖。PL-B中,糖占71%,蛋白质占7%;PL—A,PL—B均含大量葡萄糖及少量甘露糖,PL—B中还有部分鼠李糖;PL—B所含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结论多糖PL-A与蛋白聚糖PL—B为首次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到的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成分,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 热水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超滤,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通过HPLC、IR、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确定2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及结构.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2×103,22.2×103的多糖PL-A及蛋白聚糖PL-B,两者都是结构复杂的中性杂多糖.PL-B中,糖占71%,蛋白质占7%;PL-A,PL-B均含大量葡萄糖及少量甘露糖,PL-B中还有部分鼠李糖;PL-B所含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结论 多糖PL-A与蛋白聚糖PL-B为首次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到的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8.
研究桑黄粗多糖的分离和纯化工艺,并对多糖组分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两个组分P-47000和P-8700;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两组分均为纯品,且不含蛋白质、核酸,为非淀粉类多糖,分子质量分别为4.74×104D和8.71×103D,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P-47000中各单糖物质的量比为3.47:1.99:1:63.27:13.44,P-8700中各单糖物质的量比为10.46:1:1.03:182.75:30.94。  相似文献   

9.
基于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非稳态扩散过程,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桑黄子实体多糖的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桑黄子实体为原料,分别对桑黄多糖的热水提取和超声法协同纤维素酶提取过程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求解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得到速率常数、活化能、相对萃余率等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数据与动力学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可为桑黄多糖提取工艺放大和深入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桑黄子实体两种新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成分,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热水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中的粗多糖,经醇沉、冷冻干燥、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超滤,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通过HPLC、IR、1H-NMR、13C-NMR、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确定2种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及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2×103,22.2×103的多糖PL-A及蛋白聚糖PL-B,两者都是结构复杂的中性杂多糖。PL-B中,糖占71%,蛋白质占7%;PL-A,PL-B均含大量葡萄糖及少量甘露糖,PL-B中还有部分鼠李糖;PL-B所含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结论多糖PL-A与蛋白聚糖PL-B为首次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到的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定分光光度法测定桑黄中总黄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引入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与计算,进而合成出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标准曲线是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其中曲线拟合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在总黄酮测定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线性好的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香菇作为载体,Na2SeO3为添加的硒源,优化富硒香菇多糖的发酵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培养基pH、硒灭菌方式、硒添加时间、硒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富硒香菇多糖的影响,并通过 Box-Ben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发酵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得到富硒香菇多糖,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其抗氧活性。结果表明:当培养基pH调至4.16,发酵至第162 h时,向发酵液中添加7.97 mg/L过滤除菌的Na2SeO3溶液,发酵11 d,富硒香菇胞内多糖提取量可达到71.54 mg/100 mL;当培养基pH调至4.01,发酵至第191.5 h时,向培养基中添加6.68 mg/L过滤除菌的Na2SeO3溶液,发酵11 d,富硒香菇胞外多糖提取量可达到853.96 mg/100 m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富硒香菇胞内多糖 > 香菇胞内多糖 > 富硒香菇胞外多糖 > 香菇胞外多糖。硒的添加不仅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及多糖的累积,同时也提高了其抗氧化活性,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亚花松萝多糖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的优化。亚花松萝多糖提取工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为热水体积200ml(每4g松萝)、70~80℃提取三次,每次2h。其中对亚花松萝多糖含量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提取次数,然而提取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无显著影响。乙醇沉淀多糖的最佳浓度为80%一倍,Sevage试剂除游离蛋白时的体积比为3:1,反复脱蛋白五次,每次振荡30min。多糖的最佳得率为6.86%,总糖含量为76%。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桑黄菌丝产量,利用SAS软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Plackett-Bunn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桑黄粗多糖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最佳浓度。通过试验发现,当玉米粉4.1%、麸皮2.8%,KH2PO40.32%时,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到最大值6.45g/L,较优化前的5.14g/L提高了25.4%。  相似文献   

15.
白灵侧耳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发酵白灵侧耳,从发酵全液中提粗多糖,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用0.2、0.4、0.8g/kg三个剂量组对荷S180小鼠进行灌胃。结果发现,白灵侧耳发酵全液粗多糖得率为0.97g/100ml,多糖含量为32.9%;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6.15%、55.42%和58.67%,同时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白灵侧耳发酵全液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淡水微藻Chlamydomonas sp.212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经优化后,Chlamydomonas sp.212产胞内多糖发酵工艺的最优参数为Na NO3质量浓度305.01 mg/L、NaCl质量浓度93.66 mg/L、NaHCO_3质量浓度2.12 g/L;在此条件下,其胞内多糖产量为91.182 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6倍。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hlamydomonas sp.212的胞内多糖对细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仅对黑曲霉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筛选新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及产油微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中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18.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及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桑黄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玉米粉3.9%、麸皮2.2%、KH2PO4 0.20%、MgSO4 0.1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胞内多糖产量可达233.107mg/L。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物资源蕴藏丰富,为植物多糖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天然植物多糖属于植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同时也是有效维持和保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压、抗血栓、降血糖、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以及抗辐射活性等药理作用功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多糖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在药品、食品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Phellinus linteus is a medicinal mushroom that has been used in Oriental countries for centuries for its antitumor, antioxidant, immunomodulato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n hyperglycemia. A water‐soluble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extracted using hot water from P. linteus mycelia grown under submerged culture.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P. linteus mycelia polysaccharides (PLP).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purified using DEAE Sephadex A‐50 and Sephadex G‐200 chromatograph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 NMR)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purified P. linteus polysaccharide (PLP‐I), revealing that it was mainly a branched‐type glycan with both α‐ and β‐linkages and a pyranoid sugar ring conformation. PLP orally administered at 100 mg/kg body weight/d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by 35.60%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The results of a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revealed that PLP had an effect on glucose disposal after 28 d of treatment.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PLP from a submerged culture of P. linteus mycelia possessed potent hypoglycemic properties. The polysaccharide may be useful as a functional food additive and a hypoglycemic ag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