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探讨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及其控制的有效措施,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垂直U型地下埋管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回填材料、不同间歇运行控制模式及不同进口温度对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及换热性能影响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非稳态数值传热模型,分析了间歇运行与进口温度对土壤温度分布与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热性能好的回填材料能有效提高地埋管的换热能力,但考虑到两支管间热短路的增加,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并非越大越好.同时,埋管换热量随运停时间比的减小和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垂直地埋管可利用传热温差上层高于下层,因此,地埋管换热主要集中在中上层土壤.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下换热过程,其预测精度在5%以内. 相似文献
3.
4.
5.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的恒温地热资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热能转移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主要阐述了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地埋管回填材料与地源热泵地下温度场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回填材料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响应性能、地源热泵运行对地源温度场的作用.热响应测试发现回填材料黄沙+膨润土的传热能力优于水泥浆+膨润土,散热能力前者高于后者11%.对某地源热泵的运行测试发现,在地下10m地埋管井壁处土壤最高温度出现在9月初、最低温度出现在3月初,随离井距离的增加,井外测点温度出现最值的时间延后2~3个月.数据显示,一年后井外测点地下温度场有1.9~2.2K不等的温升,升高程度随离井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对优化地源热泵设计、探讨地源热泵的可持续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空气源蓄热式土壤源热泵系统,该系统将夏季自然空气热量蓄存于土壤中,冬季再由热泵取出供热,即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移季利用又能解决严寒地区应用土壤源热泵引起的土壤全年总取热量与总排热量失衡的问题.为研究系统运行特性,建立了系统全年仿真模型,并以哈尔滨某建筑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移季蓄热埋管管壁处土壤温度升高了3.2℃,显著改善了热泵运行条件,使得供暖保证率达到了99.5%,热泵性能系数为3.99,系统全年供热性能系数为2.56.证明了该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不同的设计参数对于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流体力学三维模型模拟了管长60200m的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流体进口温度、流体速度和初始地下温度都对换热器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考虑到热通量和压降2个因素,推荐流速为0.5m/s。回填物和土壤的密度及比热对性能的影响小于导热率的影响。文中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回填物和土壤,比热和导热率以及热通量的影响,预测结果与CFD结果高度符合。当换热器的长度从60m增加到200m,热通量下降,影响半径也变小。 相似文献
12.
13.
地源和地下水源热泵的研发现状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概述了地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的研究开发现状;指出它与普通热泵的区别;结合地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的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中控制策略存在着极大的优化空间,本文提出以土壤换热器与冷却塔两者出口水温作为控制依据的运行策略,为实现此控制方法,需要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实现土壤换热器侧出口水温的预测,研究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下预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与动态数值模拟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准确预测土壤换热器的出口水温,且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华能力,最大误差不超过0.25℃.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