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证8128工作面安全快速过X3陷落柱,提高煤柱回采量,决定采用分层松动爆破施工工艺,并在过陷落柱期间对工作面顶板采用“注浆加固+超前支护+JW锚索吊棚”联合控制措施。工作面过陷落柱仅用8d,平均回采速度达6.6m/d,未发生顶板破碎、冒落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作面掘进过陷落柱时顶板破碎,维护、施工困难,采用分段支护的方式维护陷落柱的破碎顶板;采用预注马丽散联合锚索、锚杆支护的方式维护断层带顶板,在回采过程中在通过陷落柱断层群采用锚杆钢带支护和马丽散粘合顶板顺利通过断层群,在工作面开采陷落柱时提前采用深孔爆破技术对陷落柱进行深孔预裂松动爆破实现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陷落柱,为该领域研究及煤炭开采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9109回风顺槽安全快速过X0陷落柱,保证过陷落柱期间顶板稳定性,七一煤矿通过技术研究,采用导硐分层爆破施工工艺,提出了“撞楔超前支护+注浆锚棚支护”联合加强支护措施。通过实际应用,过陷落柱期间顶板未发生冒落现象,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3m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综采面过陷落柱采动应力与柱体应力相互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综采工作面安全通过陷落柱,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动应力及陷落柱体应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影响。研究表明:陷落柱体应力和工作面采动应力的相互影响作用可分为弱、中、强3个影响阶段,3个阶段的范围分别为工作面距离陷落柱150~100 m,100~50 m和小于50 m。不同阶段关注重点不同:在弱影响阶段,采动应力开始对陷落柱体应力产生影响,在此之前需完成陷落柱加固;在中影响阶段,陷落柱对采动应力的影响开始显现;在强影响阶段,互相影响强烈,需加强顶板管理。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K8403工作面顶板加强支护范围、陷落柱预加固时间及强度,实践表明加固效果良好,现已安全通过陷落柱。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期间回采速度,保证回采安全,潞安集团司马煤业公司在1213工作面过X5陷落柱期间采用松动爆破法回采工艺,并对陷落柱交界煤体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对顶板采用撞楔超前支护以及密集锚索棚进行联合维护,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成庄矿5310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受陷落柱影响的问题,对陷落柱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明确了陷落柱的位置、范围,制定详细的探放水技术措施,对陷落柱进行超前探放水,并制定了过陷落柱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控制采高,采用采煤机直接割矸和震动爆破的方式,运用浅截深回采工艺,直接通过陷落柱。结果表明:通过运用直接过陷落柱的方案,减少了工作面搬家工作量,节约了费用,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田俊宝 《煤》2019,(4):40-41
司马煤业有限公司1303工作面胶带巷过DX7陷落柱期间,受陷落柱影响围岩破碎严重、顶板管理难度大,通过采用锚网(索)+工字钢棚联合支护,不仅保证了巷道支护强度,也为今后及其他矿井快速安全通过陷落柱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琼 《江西煤炭科技》2021,(4):58-59,62
增子坊矿303综放工作面有5处发育陷落柱,若采取常规留煤柱方式过陷落柱,面临生产组织困难、巷道掘进工程量大、综放设备频繁搬家等问题;通过对煤层赋存、陷落柱发育情况分析研判,拟采用爆破弱化陷落柱坚硬岩体后采煤机割矸过陷落柱技术方案;实践表明,在过陷落柱期间,采面能保持2.1 m/d的推进速度,且顶板及煤壁始终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肖家洼煤矿211302工作面材料巷1 800 m处掘进过程实际揭露地质异常体,该异常体内部为黄泥、砂岩充填物,确认为陷落柱。过陷落柱时对工作面陷落柱区域顶、底板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解决了冒顶、钻底等难题,确保了211302工作面安全快速通过陷落柱,形成一整套采煤工作面快速通过陷落柱支护体系,为今后同类型采煤工作面通过陷落柱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长平煤矿43211、43212巷安全快速地通过陷落柱,同时保证后期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通过破碎带巷道围岩的稳定,在分析矿井褶曲构造内陷落柱的形成机理、数值仿真原始应力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期须锚网带与架棚主被动联合支护、中期须注浆加固围岩、后期巩固围岩强度的支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形成后,原岩应力发生变化,由于不同层位的岩层受张力与挤压力作用,背斜构造陷落柱截面呈正楔形,而向斜构造中陷落柱形状则反之;正楔形陷落柱在正常岩层边界产生局部应力集中,柱体内垂直应力整体呈低应力状态,柱体内水平应力小于正常岩层应力;现场初期支护使用主被动联合支护措施作用于应力集中带,中期取合理注浆滞后时间20 d,采取深部、浅部混合注浆模式,后期为了防止外载荷的扰动进一步巩固围岩强度,采用架棚支护提高柱体影响带强度,矿压监测围岩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