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水利现代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利现代化,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探索与实践,结合山东实际,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及如何推进水利现代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水利现代化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文章论述了以建设民生水利为重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了鹿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凌松山 《治淮》1999,(10):43-44
江苏省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的省份,历史证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水利建设,而水利建设能取得今天这样好的成就,与有一个全面科学的水利规划分不开。建国以来,江苏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关心水利规划,几次重大的水利规划都是经过上上下下反复酝酿,省委、省政府亲自过问研究决策的。省委第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又明确提出: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建立“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江苏水利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水利规划,并在规划中坚持  相似文献   

4.
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种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经济自立体制。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破除原来的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经营体制,建立具有法人地位,脱离与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行政和财政关系,使之成为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文明沿河而兴。水利,是农业之命脉,发展之支撑,民生之保障。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建设投资多、盘子大,但由于水利工作业务性强,加之与外界缺乏交流,人们经常戏称水利行业为"水大头"。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之初,水利部党组及时提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全面推进“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此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推进水利现代化等提法逐步在全国叫响。至今,现代水利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然而,如何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现代水利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内涵,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恒军  何震 《治淮》2015,(4):58-5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利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已由单纯的水利工程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和节约保护等方面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一、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的概念与特点工程水利就是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以达到消除水害和利用水  相似文献   

8.
刚刚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是继今年中央l号文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对水利工作作出动员部署的重要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必将载人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的史册,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水利经济、水利效益和水利项目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前言水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经济的核心是研究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它的目的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使水利事业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1 999年 1 0月 1 4日至 1 5日 ,在天津市召开的水利经济与多种经营工作会议上 ,汪恕诚部长指出 :水利经济是以水为载体 ,从事治理和利用水资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不是只有水利部门方可以搞水利经济 ,其他部门也可以搞水利经济。水利经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不能与水利经…  相似文献   

10.
水利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行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加强水利资金管理,提高水利资金的利用效率,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从事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多年  相似文献   

11.
水利是国民经济第一基础产业,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发展水利经济又是水利基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沧州市水利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了发展水利经济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就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话题,简要谈三个观点。 第一,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水利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非常密切、紧密相连来概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了三句话:"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高度概括了水与水利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阐述了水利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及新方向,“资源水利”已成为行业内外的热门话题。笔者试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两者的辩证关系角度,阐明资源水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一、关于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内涵界定问题。 “水利”一词源于中国,《辞源》中水利一词的定义为:修治河渠堤坝,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今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往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其中,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人们充分开发与利用各项水利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水利建设项目的实用效率。可以说,只有实现了水利信息的自动化采集、自动化传输、自动化存贮以及自动化处理等,才能够有效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聚集能力,使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最大效能。文章主要针对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水利发展之要、事业之基、活力之源。水利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多年来,省水利厅党组一直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遵照河北人才发展战略,结合全省水利工作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有力保障了水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2011年中央1号文件、河北省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强势推进,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面对新的形势,全省水利人才总量不足,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逐渐显现。今后,我们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水利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不断开创水利人才发展新局面,保障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从水利信息化的角度分析,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自动化系统是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只有实现了水利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传输、存贮和处理,才能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聚集能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因此,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利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初,面对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前景,水利教育如何改革发展,更好地适应需求、服务行业,形成对未来水利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是摆在水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未来水利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特征 从目前水利发展的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来看,未来10年乃至  相似文献   

18.
水利文化与现代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积淀形成了本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在现代水利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水利科学、水利文明、水利发展为特征的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水利活动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水利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文化,也是发展的文化;不仅是继承的文化,也是创  相似文献   

19.
闫志明  杨植野 《治淮》2000,(8):17-17
水利基金的投入是中央重视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能否用活用好水利基金,是关系到水利管理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南四湖水利管理处作为水利部淮委的派出机构,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拓宽思路、严格高效地运作水利基金。截止到目前,共完成水利基金项目34项,经费1424.07万元体利工程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南四湖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地跨苏、鲁两省三市十几个县市,湖区是鲁南、苏北重要的工矿企业密集带和商品粮基地,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做好南四湖流域的防汛度汛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把水利提到与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源和防洪安全保证,为各族人民提供必需的生活、生产资料,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基础.水利这个基础产业如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就得不到保证和保障.但从水利基础产业的提出到真正到位有一个过程.目前内蒙古水利状况与水利基础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产业处于贫困状态.如何通过深化水利改革,开拓新思路,采取新办法新措施,尽快缩小这一差距,从而使水利产业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循环,为自治区大开放,大开发和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