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无意中把制造肥皂的副产物甘油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在一起,意外地得到了硝化甘油。但当他意识到发现了什么的时候,猛然间,一次剧烈的爆炸发生了,索布雷罗险些毙命。从此,“性情”暴烈的硝化甘油被丢在一边,无人问津。十年之后,有胆有识的诺贝尔看出这是一项很有希望的发明,他决定继续这一研究,制造出一种爆炸威力大而又能安全使用的炸药。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驯服硝化甘油的工作。硝化甘油是一种液态物质,性质不好控制。诺贝尔心里盘算:如果把它与黑色炸药混合在一起,可能情况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封建迷信仍然幽灵般地依附在一些偏远的乡村,愚昧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迷信,使他变成了杀人恶魔,制造了一场爆炸纵火案,致使两名无辜丧失了生命。驱使他的仅仅是——  相似文献   

3.
董晖  陈力  洪建 《工业建筑》2014,(Z1):269-273
索膜结构防护门利用钢板的薄膜力与钢丝绳的悬索力来抵抗爆炸荷载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了一种索膜结构的防护门,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了接触的影响,并通过修改爆炸荷载的压力时程曲线,对各种不同工况下防护门的技术性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出版:Routledge,2014(第三版)作者索克莱(S.V.Szokolay)博士1927年出生于匈牙利。他曾在悉尼和伦敦等地从事建筑设计与能量、环境设计方面的顾问工作,之后又先后任教于利物浦、内罗毕、伦敦和昆士兰等地。索克莱是一位极为多产的学者,自1975年以来,至少已经出版了11本与建筑环境调控设计相关的著作。其中,他于1977年撰写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书早有中文译本,在1980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5.
煤矿瓦斯爆炸人员死亡原因及减少死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黑龙江省七台河东风煤矿死亡171人的爆炸事故.根据第一采煤区人员全部死亡及该巷道与认为发生煤尘爆炸的出煤巷道夹角最小的相对位置,按照爆炸泄放规律判断这不是煤尘爆炸事故,认为是第一采煤区发生瓦斯突出(突出量≥200 m3),形成的可爆瓦斯-空气混气段仍在巷道内运动,由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产生火源引起的瓦斯爆炸.爆炸产生非常巨大空间(巷道长3 000 m)的无氧区,造成该区内或逃入该区内的人员窒息死亡,这也是2004年以来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大量人员死亡的原因.烟气流动模拟试验给出了爆炸后井下人员最佳求生策略,每位井下工作人员配备一台自呼吸器是减少死亡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6.
塑料绕丝筒自从应用于玻璃纤维的生产以来,已经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飞”出,甚至产生“爆炸”现象.现就筒子“爆炸”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塑料绕丝筒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绕丝简本身的质量问题: 1.制造时所用的材料不良,强度不够;塑料涂敷不匀,筒子材料吃胶不透,筒子上有的地方胶合不好,甚至有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兵7年,他同战友们一道在火海中冲锋陷阵百余次,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老百姓称他为“灭火英雄”,他奉献给人民的是一颗赤诚之心.1992年夏天,他从军校毕业,分到株洲市消防一中队当见习军官.那天,市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失火,他率中队战士乘两辆消防车赶到现场.着火的是该厂氧化银生产车间,这种火灾不能用水和泡沫灭,易爆炸,每次火灾中都要死伤人.当时,火灾现场已爆炸了一次,四周的  相似文献   

8.
郭爽 《建筑节能》2013,(5):76-77
"(阿科桑底"这座梦想城的建造者、世界生态建筑之父保罗.索莱里在家中去世,享年93岁。索莱里的建筑理念在今天仍有梦想成分。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进行着伟大的创想和实践:一座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4月9日,索莱里只能带着他的未竟之梦,去天堂重建。在其构想中,想让所有热源、冷源和生活所需都通过建筑设计和运用某些物理学的效应而得到,将人的生存需求降到最低并以最朴素的方式利用自然。1970年,索莱里终于在亚利桑那着手建造阿科桑底。外界更愿意称阿科桑底是个梦想城。直到今天这个绿色城市仍未建完。)  相似文献   

9.
张兵 《安徽消防》1993,(11):7-7
美味鱼爆炸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奥克兰的一位老妇人某日准备做一条比目鱼吃时,饭桌上的这条鱼突然爆炸,鱼烧了起来,刀上也留下了烧过的痕迹。农业与渔业部的一位病理学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爆炸的原因是这条鱼腹里的甲烷。  相似文献   

10.
台州大学风雨操场索网膜结构工程是一个大型复杂整体张拉索网膜工程,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工程新颖的索网结构体系、膜面找形,然后优化索膜预张力设计,深入结构分析,并阐述索膜关键节点设计,概要介绍安装过程和控制方法,最后研究索制造定位长度误差对索网膜预应力和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斜拉桥拉索更换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建造的斜拉桥已面临换索问题。该文以建成12年、跨度为2×160m的广东南海九江大桥为例,介绍换索过程:先检测出需更换的拉索,然后设计新拉索长度,确定换索原则和工艺。最终在不封闭交通的前提下完成了换索,并一次调索到位。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6日曾因芳林小学爆炸造成42名学生死亡的江西省万载县,2001年12月30日上午9时许又发生特大连锁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该县黄茅镇前进村攀达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是因礼花弹厂零件车间装药工潘小华(已经在事故中死亡)在敲装药筒时用力过猛而引起,首先导致药筒中转仓库爆炸,并产生巨大冲击波,继而造成礼花弹生产工区、成品仓库接连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现代装饰》2014,(2):150-150
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在日本爱知艺术展中设计了一个充满泡沫云的暗室。他使用一种混合洗涤剂加入丙三醇和水来制造出这种多泡沫的装置,命名为“泡沫”。他将其形容为“像一个原始星球上的环境”,泡沫云通过八个不过的位置进行泵送,以制造出一种在暗室中持续运动的状态。他对这三种制泡沫成分进行了不同比例的实验,以达到一种不受重力影响的形状定型。它们的体量不断变大,达到饱和后依然膨胀,蔓延到了整个地面。泡沫不断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构造。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宗白华全集》中,有他从1925年至1928年间在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授课的三部讲稿,分别是《美学》、《艺术学》、《艺术学(讲演)》。本文提到的艺术学讲稿的研究范畴包含了《艺术学》和《艺术学(讲演)》这两部。细看宗白华的艺术学讲稿,其中很多内容借鉴了德国玛克斯?德索的《美学与艺术理论》。宗白华在德国留学期间师从玛克斯?德索,可以说德索的一般艺术学思想对宗白华影响深远。我们一提到宗  相似文献   

15.
郑平芳 《山西建筑》2011,37(28):42-43
系统性地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索单元的发展,以及目前在工程实践及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应用,提出了在构建索单元时所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基于一类新型梁理论来构造索单元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采用无旋梁单元作为新型索单元这一新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索长误差会造成膜结构的初始形态产生误差这一问题,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通过对索施加温度作用模拟索长的制作误差,研究了索长制作误差对鞍形膜结构初始形态的影响特性和影响敏感度,其中初始形态包括初始几何形状、膜面初始预应力、索初始预拉力及初始支座反力.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参数,如跨度、高跨比、索膜预张力密度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索偏短时,索长误差对初始几何形状、初始膜面应力、初始索力及初始支座反力的影响均成线性关系,也就是影响敏感度为1;索偏长相对较小时,结构各项初始误差仍与索长误差呈线性关系,而索偏长相对较大时,索长误差对结构初始形态的影响表现出了非线性.当结构取不同跨度、矢跨比和索膜预张力比时,仍具有上述规律.本文结论可以为进一步完善膜结构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提供基础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发生在2015年天津港8月12日子夜的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留给人们太多的悲痛与泪水。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爆炸后赴现场采访,与幸存消防人员和家属详谈,并出版《爆炸现场》。在这本书中,他思考了生命与死亡的重大命题,呼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呈现出生命的无奈与壮烈。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2015,(9)
为研究管道油气泄漏引发可燃气体爆炸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基于乙炔/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和热力学公式,得到乙炔/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爆炸参数,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不同乙炔体积浓度的乙炔/空气混合气体爆炸作用下,索桁架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动态响应和破坏失效模式。结果表明:乙炔体积浓度不小于7.5%时,玻璃幕墙表面已经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9.
滑动索是预应力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其计算模拟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提出了一种滑动索的模拟方法——等效滑轮法,该方法通过等效刚性构件替代滑轮,通过等效构件的转动模拟索的滑移.分析及算例表明,该方法基本原理清晰,计算简单,迭代次数少,且可以考虑实际结构中滑轮半径大小对结构的影响,是平面滑动索结构小变形分析中模拟滑动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1756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司梅顿首先提出:他可以制成一种水泥,会在水中逐渐变硬,它的坚固性和耐火性和波特兰石头一样。这就是波特兰水泥名称的最早起源。△1796年,约瑟夫·派克烧制出罗马水泥。△詹姆斯·佛劳斯特是最早用石灰石和粘土(或页岩)按比例配合来烧制水泥的人。他于1811年,制得了取名为佛劳斯特水泥的产品。△1818年美国人坎维斯·怀特首先获得了利用天然水泥岩石制造天然水泥的专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