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阿魏酸的结构和性质,重点对其制备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压电变压器用锆钛酸铅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伯武  熊皓 《陶瓷学报》2007,28(2):150-154
综述了压电变压器的原理、其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阻燃聚烯烃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阻燃聚烯烃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阻燃机理,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对影响其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的措施,以期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确保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3’-二羧基-1,1’-联萘酚配体,对其进行了拆分,得到了其与Cd(Ⅱ)的配合物,并利用红外,核磁,热重等进行了表征,初步确定了其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6.
塑料抗菌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塑料抗菌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其研究开发进展,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螺杆压缩机由于其结构特殊,本文专门对其修复过程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结构的特殊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其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多方研究,对丙烯螺杆压缩机检修要点有了初步掌握,从而实现了自主化检修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就GPS技术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其特点以及其在路桥测量中应用优势,进而就其在路桥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利用一种新型具备抑菌活性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实验材料,选取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目标菌种,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吊片法对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其抑菌活性与表面活性的关系,讨论了其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氯乙酸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鹏  马剑飞 《河南化工》2010,27(17):25-27
介绍了氯乙酸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情况,并总结了其国内外生产情况,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氢氧化镁补强阻燃聚氨酯弹性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田林  李再峰 《弹性体》2004,14(5):16-19
将纳米氢氧化镁浸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作为填料,共混入由含溴阻燃聚醚多元醇(HIROL)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得的阻燃聚氨酯预聚物(FPUR)中,制成高阻燃聚氨酯弹性体(HFPUR)。研究了填料对FPUR阻燃性能、烟雾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观察了HFPUR的微观形态。实验结果说明:纳米氢氧化镁经浸润DMMP后,改善了其在PU原液中的分散性。12份纳米氢氧化镁和6份DMMP复合FPUR所制成的HFPUR的极限氧指数(LOI)为43,拉伸强度提高75%,烟雾密度降低77%,弹性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12.
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并将其应用到聚氯乙烯(PVC)中。利用XRD、TG、DTA对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氧指数、烟密度研究了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对PVC的阻燃和抑烟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力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均匀地包覆了羟基锡酸锌;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对PVC的阻燃和抑烟性能明显优于单独添加羟基锡酸锌、纳米氢氧化镁以及羟基锡酸锌包覆微米氢氧化镁和羟基锡酸锌与纳米氢氧化镁混和物时的阻燃、抑烟性能;纳米材料的加入对PVC的力学性能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耐热、阻燃性能优异的新型含Si环氧丙烯酸酯(EA)纳米涂层,以KH-570改性纳米SiO2和有机硅改性EA作紫外固化(UV)组分,并在配方中加入纳米Mg(OH)2,制备了系列UV固化新型含Si EA纳米涂层。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SEM、氧指数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了UV固化体系涂膜耐热、阻燃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有机硅改性EA中添加KH-570改性纳米SiO2,可以提高纳米涂层热稳定性和阻燃性,同时使其保持优良透明性;当改性纳米SiO2含量达5%时,涂膜耐热、阻燃性能均最佳;同时在体系中加入纳米Mg(OH)2,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包覆层的耐烧蚀性能,在包覆层配方中引入有效阻燃剂包覆红磷.采用氧-乙炔烧蚀装置分别考察了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微米Mg(OH)2、Al(OH)3,三聚氰胺和硼酸锌复配填充UPR包覆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包覆红磷与纳米Mg(OH)2复配时对UPR包覆层表现出较佳的耐烧蚀性能;当包覆红磷,纳米Mg(OH)2和UPR的质量比为30:20:100时,材料的线烧蚀率降至0.285mm/s,降低幅度为56%.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包覆红磷/纳米Mg(OH)2/UPR体系的耐烧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制备工艺和阻燃剂用量对EPDM/PP阻燃热塑性硫化胶(TPV)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十溴联苯醚(FR-10)/三氧化二锑并用阻燃体系,阻燃剂在动态硫化前加入,EPDM/PPTPV的阻燃性能较好,但物理性能稍差,阻燃剂用量较大时,EPDM/PPTPV的阻燃性能较好,但拉伸强度减小;采用FR—10/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并用阻燃体系,氢氧化镁在动态硫化前加入,EPDM/PPTPV的阻燃性能稍好,物理性能和挤出外观质量略差,氢氧化镁用量对EPDM/PPTPV的阻燃性能影响不大。采用FR—1O/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并用阻燃体系,氢氧化镁在动态硫化前加入,可制备低硬度阻燃低发烟EPDM/PP TPV。  相似文献   

16.
新型无机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旺生  张翼 《江苏化工》2002,30(4):20-22
综述了新型无机阻燃剂的性能和制备方法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建议我国应加大对新型无机阻燃剂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以水菱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煅烧-水热”的简单合成路线制备了高分散六角片状的阻燃型纳米氢氧化镁。确定初步工艺后,探究了氧化镁用量、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氢氧化镁结晶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水热条件:氧化镁用量为10%~25%(质量分数)、水热温度为150 ℃、水热时间为3 h。在水热过程中,分别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聚乙二醇200(PEG200),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及改性剂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结晶度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质量分数)PVP的条件下,能很好地改善纳米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并得到了分散性好、晶形完整、粒径均匀、直径为300~400 nm、厚度为40~60 nm的六角片状纳米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18.
刘玲 《上海塑料》2004,(4):17-20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阻燃体系的主体,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镁(Mg(OH)2)作主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作阻燃增效剂,重点探讨了Mg(OH)2和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是LLDPE/LDPE的高效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19.
LLDPE/EPDM复合材料高效阻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为基体,以经表面处理的氢氧化镁[Mg(OH)2]为主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和自制阻燃剂S为核心的复合阻燃剂为阻燃增效剂,制备了阻燃性能优良的LLDPE/EPDM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Mg(OH)2与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及其对LLDPE/EPDM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与复合阻燃剂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当MS(OH)2用量为40份、复合阻燃剂用量为5-7份时,可获得较高的氧指数和垂直燃烧FV-0级的高阻燃性,且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work, polyamide-Mg(OH)2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via melt intercalation on a twin-screw extrude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24, 20, 11 nm) of Mg(OH)2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deposition technique and its shape and sizes was confirmed 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Nano-Mg(OH)2 was added from 1 to 4 wt% in the polyamide. Properties such as tensile strength, elongation at break, hardness, and flame retardency were studied. Thes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Mg(OH)2-filled composites. There was propounding effect to be observed on properties of polyamide nanocomposites due to uniform dispersion of nano-Mg(OH)2 and commercial Mg(OH)2. Moreover, thermal property like thermal degradation was studied on TGA. Extent of dispersion of nano-Mg(OH)2 was studied along with microcracks generated during tensile testing using AFM. It was found that nano-Mg(OH)2 is thermally more stable compared to that of commercial Mg(OH)2. Besides that, Tg and M.T. are studied on D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