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化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范畴,长久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研究从未停止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著作中阐述其物化理论,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同。本文将从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消解途径等方面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以求对异化问题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总体性批判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设计的结论性纲领。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局限性体现在其唯心主义倾向上。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物所支配、奴役的现实.基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分析了物化的一些表现,探讨了克服物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或物化现象的批判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批判都紧紧围绕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而展开。但从其理论产生时代背景、涵义范围界定、辩证法角度、发展轨迹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物化的实际运用和消除物化后期待的结果表明卢卡奇是区分物化和对象化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是对20世纪20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深刻的批判,他的理论本身的批判力和一定的建设维度已经延伸到当代。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卢卡奇、葛兰西等代表人物开始,到法兰克福学派,一直非常重视实践的主体性,他们大都倾向对实践的主体性作本体论解释.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一书中,强调"实践优先性".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一元论",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实践本体论思想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一书中明确表示,辩证法即为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正统。卢卡奇肯定了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的绝对影响,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将唯物辩证法解释为“革命的辩证法”,认为理解辩证法的本质必须把握其指向革命、指向实践的真谛。正确理解卢卡奇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对深刻理解和把握正统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不同理解。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个人"的转变.马克思的哲学也经历了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到现实的人道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总特征——物化。这种物化所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卢卡奇认为可以通过恢复人们丧失了的总体性来克服、扬弃物化意识。他的物化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现实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根据.西方的人本主义恩想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为"以人为本"提供了思想资源.但是从出发点、目标、现实根据以及实现路径上,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这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思想既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仁爱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都尊重人,都体现了"善"的伦理观,但它们又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的人道主义注重人性解放,崇尚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而传统仁爱观则束缚人性,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都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人的价值,追求人发展。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主体能动性,这与西方思想中的人道主义一味追求抽象的人的平等、自由、博爱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辩证法的根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只承认历史辩证法,而否认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如果不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反而会使辩证法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辩证法,至于在自然辩证法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对立则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人作为宇宙和社会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一直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对其生存状况进行考察和关注,并由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哲学。马克思哲学提倡对人的终极关怀思想并相应指出了具体的哲学途径。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到“自由个性”的实现是马克思终极关怀思想的哲学思路,本文试从“现实的个人”、“自由个性”及其实现三个方面对这一哲学思路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5.
埃里希·弗洛姆认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并不像众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健全,而是与以往历史阶段一样,存在着难以攻克的“历史的两歧”,即物质富足与被动人格。通过对机器大生产之奴役、物质财富之枷锁、技术意识形态之幻想的揭露,弗洛姆批判了从众、非怀疑、随大流的思维态势,批判了需要受刺激、受推动、受诱惑的被动人格,提出了对工业社会进行革命,使其人道化的思想。虽然人道主义基础使得弗洛姆思想缺乏马克思那种实践和革命的深度,但他的确揭示出现代西方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但这一理论并非马克思凭空独自创造,其构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盛开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沃土之中的精神之花。重温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不仅能够深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科学性。阐述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精粹。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马克思与韦伯关于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异同。相同点是他们都将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归结为人的需要.不同点在于他们对人的需要的屡次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更加根本,社会发展是以人的需求为动力因,要平衡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共产主义思想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在“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解释框架下,探讨该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逻辑结构、思想渊源及历史局限性等内容。应该克服对待该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过高认识,恢复它的本来含义,完整、准确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该手稿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思想,但是是不成熟的、逻辑上具有缺陷的和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色彩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邓小平一生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实践的终极目标。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对人的素质提高的关注以及对人的权利追求。探讨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曾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探索他的新变化、新特点,揭示社会和人的全面异化的原因,探寻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及实现途径.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其道路的探索最终倒向了美学、文艺及宗教等唯心主义,甚至出现了对社会出路无望的感叹;马克思在其思想中却明确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道路.文中通过比较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指出了他们各自遵循的理论逻辑起点的不同,分析了两者间的理论维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