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春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8,30(3)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原则—以成都春熙路商业步行街夜景规划方案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成都春熙路商业步行街夜景规划方案,其中包括夜景平面体系和夜景立面体系的系统化、层次化设计,并详细叙述了相关的夜景照明工程中所涉及和运用的城市夜景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4.
商业步行街,是街道文化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生活的集中反映.它的出现是城市街道环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也日渐增多.但大量的商业街却对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重视不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在城市街道景观中就显得尤为突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6.
7.
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生活的方式,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一种恢复城市文脉特色、复兴人文景观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空间界面为切入点,将其化分为显性界面和隐性界面两种类型进行研究,结合目前国内步行街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现实可行的设计原则,完善和更新我国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及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研究当代中国商业步行街景观建设,学习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从研究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出发,强调文化、历史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合理的规划商业步行街,就要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定位进行研究.通过科学以及合理的定位,来使商业步行街发挥最大的区位优势.文章对商业步行街定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商业步行街定位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指出在城市商业步行街环境中,具有功能和美观相结合的景观设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施设置现状调研,总结出其特点和原则,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本思想的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商业步行街区的使用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部分商业步行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的角度作为设计根本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相关理论研究联系建设实践深入探讨了商业步行街的人性化设计。倡导坚持历史,坚持人的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城市异域风情商业步行街的相关定义,以成都市桐梓林欧洲风情街为例,探讨和分析了我国许多城市中以异域风情为主题的商业步行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国内商业步行街与国外相比的差距,介绍了当前我国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场所精神、夜景照明、街具小品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城市的整体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福州台江步行街一期工程建设的实例分析,指出目前步行街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设计要点,以期创造出公众真正需要的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18.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谈平安大街的街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被人们称为“第二条长安街”--平安大街的“三并存”的历史文态和环境特色、街景设计应用了“渐变”与“协调过渡”的设计理论,针对不同的环境特色,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该街景恰当地处理了古典与的交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An open-air scale model is used to quantify pedestrian radiative and convective energy exchanges in street canyons of varying geometry, as well as surface-atmosphere energy exchanges above the urban canopy. A semi-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data in summer is developed to link between the two lev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destrian energy exchange within a given street canyon based on climatic conditions above the street array. The relationships identified in the semi-empirical model are then tested with an independent data set from the winter season, demonstrating that the semi-empirical model ma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street geometry on pedestrian comfort under varying seasonal conditions. Finally, the estimation of pedestrian energy exchange by street geometry is refined to include the effects of humidity and evaporative heat loss along with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and results are used to correlate between physiological energy exchange and thermal sensation, which is a more direct measure of human thermal comfort. The results reinforce previous findings, which indicate that in a hot-arid climate, compact street canyons can substantially reduce overall pedestrian thermal discomfort if their axis orientation is approximately north–south, while in east–west oriented canyons the effect of street proportions is much less pronounced. 相似文献
20.
以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为指导,介绍了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与现状,并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的空间设计、植物的空间种植设计、交通组织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投入使用4年后的黄兴南路步行街在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对长沙市今后步行街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