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传东 《城市建筑》2014,(11):34-35
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对发展的优劣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建设长株潭地区网络型城市地区的建议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成渝城市群概空间结构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空间结构存在的相应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成渝城市群整体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空间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庆沙 《规划师》2006,22(3):22-2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城市规划区及相关地区作为重点对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突出了区域规划的系统化、刚性化、具体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6.
交通导向的环杭州湾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交通作为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是城市群体空间建构的重要载体,尤其现代快速交通更是城市群体空间有序发展和合理组织的关键,在回顾区域交通与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历史演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快速综合交通条件下的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光雄 《华中建筑》2014,(1):129-132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西部大开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高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西部城市群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渝城市群作为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群,既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群,又是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该文拟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和城市群潜力,并找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学彬 《规划师》2010,26(10):97-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逐渐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则相对缓慢,使得逐渐兴起的城市群空间发展受到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制约。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存在区域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空间增长各自为政、空间区隔化现象突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长株潭三市的经济关联度不高、政府定位不当、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应转变政府治理的模式和思路,推动行政分权的企业型政府向跨域治理的合作型政府转型,实现由单一城市增长绩效考核向城市群整体增长绩效考核转变,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环境相关性极强.长株潭城市区域是典型的一主二副城市空间结构,-主是长沙,二副是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区域也就是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包括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建成区、核心区(三城结合部)和郊区,它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试论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 ,是我国中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市群。本文在分析长株潭开发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发区群体一体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及形成机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睿 《山西建筑》2007,33(23):25-26
通过文献调查,对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定义,在已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卫星遥感地图识别法对我国340座中等以上城市进行形态观察,收集符合定义的组团结构城市并分类,通过相关资料对其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徐达发 《山西建筑》2010,36(21):55-57
以武汉站实际工程为背景,推导了列车所引起的振动对车站装饰管帘天花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了屋盖网架结构与管帘天花结构的动力响应的极值、变形分布规律以及频谱特性,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山西建筑》2008,34(3):338-339
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公路桥面板变形影响的桁段单元,并用该单元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对某公铁两用钢桁斜拉桥方案进行了车桥时变系统振动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周杰  崔春龙 《山西建筑》2007,33(10):12-13
通过分析现行城市模式下的交通问题及其原因,指出“畅通城市”是解决现在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理论,同时阐述了畅通城市模型空间结构体系,并借鉴其相关观点提出了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具体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文化特征着手,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从人文关怀与接近自然两个方面对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分析,使得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能够体现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交通拥挤、地形限制等问题,以城市立体化发展为视角,探讨了立体城市发展的不同形态构成,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立体化"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指出立体化城市发展是未来城市空间和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兆军  李晓东 《山西建筑》2009,35(32):18-20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演化为切入点,揭示了城市空间发展及其形态特征,分析了影响乌鲁木齐市空间发展的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地价因素及开发区建设等,以期为城市管理以及新一轮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武汉火车站高速列车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火车站的列车将从站房中高速穿过,通过车辆-等效桥梁耦合系统以及桥梁-站房系统的分步求解,确定了车辆-桥梁-站房结构系统动力学计算的求解策略与方法,研究了列车高速通过站房所引起的建筑结构动力响应以及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并针对所得结果选择了合适的评判标准,解决了在高速列车穿越引起的振动下建筑结构的安全、经济及使用性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For the 30,000 km long French conventional railway lines(94% of the whole network),the train speed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220 km/h,whilst the speed is 320 km/h for the 1800 km long high-speed lines.Nowadays,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improve the services by increasing the speed limit for the conventional lines.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rain speed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track-bed materials based on field monitoring data.Emphasis is put on the behaviours of interlayer and subgrade soils.The selected experimental site is located in Vierzon,France.Several sensors including accelerometers and soil pressure gauges were installed at different depths.The vertical strains of different layers can be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records of accelerometers installed at different trackbed depths.The experiment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 intercity test train running at different speeds from 60 km/h to 200 km/h.This test train was composed of a locomotive(22.5 Mg/axle) and 7 "Corail"coaches(10.5 Mg/axle).It was observed that when the train speed was raised,the loadings transmitted to the track-bed increased.Moreover,the response of the track-bed materials was amplified by the speed rise at different depths:the vertical dynamic stress was increased by about 10% when the train speed was raised from 60 km/h to 200 km/h for the locomotive loading,and the vertical strains doubled their quasistatic values in the shallow layers.Moreover,the stressestrain path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vertical stress and strain for each train speed.These loading paths allowed the resilient modulus Mrto be determined.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ilient modulus(M_r) was decreased by about 10% when the train speed was increased from 100 km/h to 200 km/h.However,the damping ratio(D_r) kept stable in the range of speeds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