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7,(11):56-60
通过辨析工业遗产景观概念,梳理白塔地块的历史沿革,对白塔公园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内的城市生长年轮进行分析,总结多种类型和尺度的空间利用模式,以及多维度下景观塑造策略和艺术处理手法,指出当代创新景观设计需多维度文化附加和手法表达。白塔公园通过串联场地历代文化遗产演变脉络,物化场地历史,推动了城市有机更新与区域经济增加,更营造出新的特色城市活力空间。  相似文献   

2.
契合工业遗产保护的趋势,工业遗产公园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综述工业遗产公园发展历程,归纳工业遗产公园营建的空间模式和特征;解读"生产单元"作为工业遗产公园空间和景观的规划方法模式,希冀拓展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视角。结合黄石"东钢"工业遗产公园的规划,解读工业生产单元导向下的价值评估、污染治理、建筑干涉、功能分区、景观组织和项目建构规划过程。阐述基于生产单元模式、以生产流程展示为目的的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从项目的历史背景、项目缘起、设计理念、设计要点等方面介绍了城市工业高架铁路桥从废弃到改造为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手法。通过总结纽约高线公园的成功设计与开发经验,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磊磊  顾红男 《住区》2022,(5):33-41
工业遗产园区在建设之初遵循工业建筑建设规范,而今规范和功能的变更使其已不符合现行消防安全标准。在城市产业转型和存量空间优化的背景下,商业化改造成为工业遗产园区更新的典型方向。但对于园区公共空间而言,既不能大拆大改,又需考虑激增的高密度人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BuildingEXODUS软件的人流模拟分析,以重庆市鹅岭二厂文创公园为例,探究在园区空间布局总体不变的基础上,拓宽已有出口、在不同方向增设出口、封闭部分山墙间狭窄路径的方式对缓解疏散瓶颈效应、减少疏散总时长的作用,提出优化商业化工业遗产园区疏散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再利用是城市更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将工业遗产再利用作为后工业景观的设计方法是实现更新改造的一种手段。笔者以上海地区具有工业遗存的公共休闲空间为例,包括徐家汇公园、红坊雕塑公园、上海后工业景观公园、老白渡滨江绿地、徐汇滨江绿地、智力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等10处案例,研究分析上海地区后工业景观的发展特点,进而总结工业景观改造的一般经验。该文旨在丰富上海后工业景观改造保护和再利用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天赋  孟晓惠 《园林》2020,(1):52-57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背景和空间布局梳理为基础,通过梳理工业遗产在上海历史风貌保护体系机制中的角色变化和保护利用方式的演进,重点分析了现状保护利用中保护对象内涵、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工业遗产利用的功能类型和保护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址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工业场地作为城市历史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一直是城市设计领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工业遗址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工业遗址公园的社会意义及其存在价值,提出工业遗址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场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去传达一种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护进行理性思考的价值观,将工业遗产与现代设计观念、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产业遗址保护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9.
唐恬 《山西建筑》2014,(27):24-26
从整体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将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设计策略,并对其交通系统、景观设计、功能空间、外形构建的手法进行了阐述,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江南公园景观改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上海世博会江南公园基地内工业遗产历史文化价值出发,提出世博会的召开是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阐述江南公园景观改造的理念—装配公园、设计方法、活动组织等,对如何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和复兴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防灾公园的空间布局主要研究防灾公园与避难需求者的最佳空间位置,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防灾公园的防灾作用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是防灾效果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以泉州市区为例,以公共设施服务域和防灾公园避难空间为理论依据,从街道办事处与防灾公园之间的空间距离、防灾公园避难人数与街道办辖区人口之间的关系、防灾公园服务域与人口密度的关系3个角度分析泉州防灾公园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区防灾公园的空间布局存在较明显的服务域重叠以及盲区.  相似文献   

12.
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包括工业建筑及工业设备的维护利用,还包括工业景观的整治和再创造,与单纯的商业化和产业园区的改造模式不同,工业遗产景观的打造需要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并且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德国的关税同盟公园(Zollverein Park)成功地实现了升级蜕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景观公园.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尺度和尺度层级结构的阐述,提出了工业遗产的4个尺度层级为单体设施层级、工业厂区层级、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和工业区域层级,分析了工业遗产各尺度层级结构的构成要素和特征,以及工业遗产尺度层级结构体系框架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基于4个尺度层级框架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包括:单体设施层级的功能转化模式和空间更新模式,工业厂区层级的工业博物馆园区模式、后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以及混合型园区模式,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的工业博物馆群落模式和城市工业遗产廊道模式,工业区域层级的区域性工业景观公园模式和工业遗产线路模式。据此,构建了基于尺度层级结构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框架,以此作为模式选择决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于佳 《北方建筑》2023,(3):42-46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城市中的老旧工业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工业区被迫关停或搬迁后留存的工业遗迹承载了工业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多方重视,保护方式也多种多样,工业遗址公园是后工业区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城市修补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从功能修补、交通修补、空间修补三方面梳理总结工业遗址公园的发展策略,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小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运用GIS的空间可达性分析,对步行、骑行、及汽车出行等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的空间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豫园的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进行了分析,从空间布局、总体布局特征、空间序列及造景手法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掇石营造空间的手法、掇石产生的六种空间效果以及造景手法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园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岛殖民时期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殖民文化、工业文明和青岛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那个时期青岛特有的工业遗产.通过对青岛地区殖民时期的工业发展,厂区的空间布局,工业建筑单体特征,以及当时青岛的工业文化现象等分析,阐明了在青岛殖民时期工业遗产中体现出的青岛地域特征,对青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燕  侯雷  张一恒 《华中建筑》2012,(12):152-155
萍乡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工业遗产代表,也是汉冶萍工业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遗产众多,呈现出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该文通过对萍乡煤矿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和价值分析,从而提出通过矿山公园规划、遗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或其他公共建筑,并配以相应的解释系统等再利用的模式,从而对萍乡煤矿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这对汉冶萍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沙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背景下有大量工业遗产遗存,尤以滨江区域最为突出。本文总结长沙滨江工业遗产与水岸空间的四种关系模式,分别以天伦造纸厂、火车头遗址公园、机床厂,以及裕湘纱厂为例。基于滨水关系,从水岸空间可达性、功能复合程度、公共空间特色价值三个方面对滨江工业遗产再生现状进行剖析,认为重塑长沙滨江工业岸线一方面在于寻求价值表达和增值机制,另一方面在于提升滨江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