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一种虚拟阻抗模型的电流互感器饱和判别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识别区内外故障因电流互感器(TA)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在电力系统的线路、母线、主设备等一些差动保护中,区外故障时,在大的短路电流作用下TA饱和容易造成保护误动。基于RL模型的短数据窗算法可以测得保护安装点的二次等效系统阻抗,它可以等效到在系统故障增量模型中虚拟一条阻抗支路。区内外故障TA饱和时,该支路虚拟阻抗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析该阻抗在TA饱和与否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利用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可靠、灵敏地判别出区内外故障TA饱和,是否闭锁差动保护,提高差动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TA饱和点的判别方法及TA暂态饱和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并采用附加稳定特性区方法解决TA饱和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影响的问题,避免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生误动作。  相似文献   

3.
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次牵引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误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保护装置内部电流互感器(TA)暂态饱和引起,对该类型TA的测试也证实推断的正确。减少和避免TA饱和对保护影响的方法有多种。外部故障时,对各分相采用差流变化量与制动电流变化量的异步出现特性可识别TA暂态饱和。基于该次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外部TA接线的情况,异步法在该次故障识别中失效;采用三相制动电流变化量之和与差动电流变化量之和进行判别,可以判断外部故障的TA饱和,从而暂时闭锁保护,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判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异步法电流互感器(TA)饱和判别新原理,结合现场录波分析表明:在机组内部故障时,制动电流工频变化量和差电流工频变化量同步出现,而外部故障TA饱和时两者异步先后出现。差动保护与此判据结合,可以明确区分TA饱和与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饱和的综合判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流互感器(TA)饱和对变压器差动保护造成的不利影响,总结分析了常用的谐波制动法、时差法和附加制动区法这3种TA饱和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在时差法或附加制动区法作为主判据的基础上,以谐波制动法的判别结果作为必要条件提出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TA饱和的综合判据。该判据提高了TA饱和的识别率,且在TA饱和延时闭锁差动保护期间可以对变压器区内故障做出快速反应。作者还提出了在静模试验中校验TA饱和判据的新方法,可以不依赖于动态模型进行程序调试,最后通过动模试验验证了该判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TA)及其联接组的若干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TA联接组的匹配;针对TA饱和的附加稳定区判别法;电流电压量综合判别法识别TA二次电路断线或短路问题;加强保护的人机接口功能,避免TA接线的相序、极性和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TA)及其联接组的若干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TA联接组的匹配;针对TA饱和的附加稳定区判别法;电流电压量综合判别法识别TA二次电路断线或短路问题;加强保护的人机接口功能,避免TA接线的相序、极性和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场数据对传统的TA饱和判别方法——时差法(从故障发生到TA饱和,TA至少有3~5 ms的时间能正确传变一次电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当线路重合于故障时,由于TA中强剩磁的极性与下次故障时短路电流产生的磁通极性相同,造成TA立即饱和,几乎没有时差,一些快速差动保护可能会误动.针对该问题,增设了一个快速差动整组复归时间T.在整组复归时间T内,快速差动保护只动作一次.理论分析表明,所提策略不会影响区内故障时差动保护快速性,同时提高了线路重合于故障、TA直接饱和时差动保护的可靠性.所提策略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的保护装置中.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短数据窗抗电流互感器饱和线路差动保护算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深入分析了超高压线路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TA)饱和时的2个重要特征:一是区外故障时TA的工作磁链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才能达到饱和点,故障发生初始时刻并不会马上饱和;二是TA在每个周期内由于工频交流分量的负向去磁作用,TA总是一段时间内工作在线性区,一段时间内工作在饱和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利用附加制动区判别法和短数据窗自适应差动保护算法,利用附加制动区来判别区内、区外故障,当区外故障时一旦工作点进入附加制动区,则自适应增大出口判别次数,利用短数据窗差动保护算法本身的线性区范围性能保证保护可靠不误动;当区内故障时,出口判别次数自适应减少,保证差动保护快速动作.动模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异步法电流互感器饱和判别新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介绍了异步法电流互感器(TA)饱和判别新原理,结合现场录波分析表明:在机组内部故障时,制动电流工频变化量和差电流工频变化量同步出现,而外部故障TA饱和时两者异步先后出现。差动保护与此判据结合,可以明确区分TA饱和与内部故障。  相似文献   

11.
TA饱和是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变压器TA饱和的深入分析及仿真研究,得出结论:TA饱和时,区外故障电流含有大量明显的突变点,而区内故障电流连续。据此结论,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包变换区分变压器内外部故障的新方法。首先小波包变换分别对TA饱和情况下的内外部故障电流进行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信号进行能量计算,将问题量化,可以直观地观察信号的差异,最后提出判据。仿真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区分TA饱和情况下的内外部故障电流,能及时阻止可能造成的损害,并可防止变压器保护误动。  相似文献   

12.
鉴别TA饱和的改进时差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流差动保护中的TA饱和造成了对短路电流的变换误差 ,从而影响了差动保护的动作可靠性。文中在分析造成TA饱和的原因和饱和电流的特点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时差法鉴别TA饱和的新方案 ,并对这一新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发现 ,改进的时差法可以有效鉴别TA饱和 ,防止TA饱和引起的差动保护误动作  相似文献   

13.
薛晶  张蕊  陈浩 《中国电力》2015,48(9):106-112
电流暂态饱和引起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频发,暂态饱和正确识别及不饱和数据段提取是继电保护采取抗暂态饱和影响措施的关键技术。分析了TA暂态饱和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总结了现有的继电保护抗TA暂态饱和措施;分析了基本差分法饱和检测原理,结合电压模值判据以及退出饱和附加判据提出了改进差分法,可准确识别TA进出饱和时间;结合TA暂态饱和试验数据,验证了改进差分法进行TA饱和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母线差动保护的自适应判据和母线外部故障时TA饱和的判别方法,用于快速反应母线故障和解决母线区外故障保护误动问题。根据母线外部故障时工频电流变化量差动电流主要表现为母线分布电容电流的变化量,母线内部故障时特别是经高阻故障时可能有一部分穿越性负荷电流流经母线,流进母线的工频变化量电流在流出电流支路的阻抗和故障点等效的过渡电阻之间分配的特点,得到自适应母线保护的动作判据。基于饱和的TA在瞬时电流过零时有一线性传变区,瞬时电流变化量制动电流时间先于瞬时电流变化量差动电流这种特点,得到母线区外故障时TA饱和的判别方法。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和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流互感器铁心饱和引起二次电流畸变的补偿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电流互感器(TA)铁心饱和将引起二次电流发生畸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的补偿方法。新方法采用TA二次绕组感应电压和二次电流波形的奇异性特征检测饱和的开始和结束,并通过适当延时检测结果来确定铁心不饱和时段。在铁心不饱和时段,通过定义新的目标函数并引入实时最小二乘算法来估计一次电流参数;在铁心饱和时段和铁心饱和状态发生变化的过渡时段,则以参数估计结果求取二次电流的补偿值。该方法具有补偿精度高、便于实时实现等特点。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范围广,能够在含有噪声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分析测量TA饱和机理的基础上,对其暂态过程进行了全面仿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技术的测量TA饱和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高,可靠性高的优点,能够有效地找到TA饱和过程中二次输出的线性传变区,计算出故障电流的幅值。  相似文献   

17.
电流互感器(TA)饱和是一种物理现象,可能导致保护继电器的误动作。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种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结合关联度的方法检测TA的饱和情况。首先对TA二次侧电流进行采样分析,然后利用波形镜像变换技术将波形变换,并做出其直方图,计算出其对称关联度,与定值比较即可判断TA是否发生饱和。算法简单可靠,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对于继电保护领域检测TA饱和,提高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TA饱和时的差动保护性能,综合分析了各厂家现有差动保护TA饱和判据的不足之处,根据小波变换适于分析暂态突变信号和微弱变化信号的特点,采用了小波变换对对电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TA饱和识别方法,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保护装置中。仿真和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