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庆洲 《华中建筑》1993,11(4):71-75,12
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意匠来自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其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阴阳的对立统一和师法自然,所谓“法人”在根本一仍是天人合一的概念,因为“人”是小宇宙。  相似文献   

2.
白晨曦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22-A0025
从“天人合一”这中国哲学观念出发,对故宫建筑体现的传统建筑观念进行了透析,最后分析了故宫建筑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观念为理念的,形成以“人道”合“天道”的“被动式”传统建筑环境。智能建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达到“人道”、“天道”相辅相成的“主动式”现代建筑环境,使“天人合一”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全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其独特的形制格局、异彩为人瞩目。域、“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发展始终的哲学观念的体现。历史上在城市规划、始终没有摆脱自然,识。和建筑企望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是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自身的发展和成熟而实现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家天人合一观、一观及民间风水天人合一观等。一思想,会思想主潮和学说中,筑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相近的。盼天合于人的理想,一恰当的。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的宇宙自然观或时空意识来实现的。种宇宙自然观或时空意识相联相关的则常常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天地崇拜及祖先崇拜观念。古代中国人在实施其建造行为…  相似文献   

5.
“气”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生命的根本,由于“气”的观念而产生了风水功能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功能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传统建筑空间注重对气的疏导,处处体现了绿色生态设计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建筑·文化·自然──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安阳市建筑设计院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象奔腾的黄河源源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是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赤裸裸地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认知的指引下,在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巧妙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的不懈努力中创造出的充满东方智慧和创造力的特殊建筑,有优于世界其他体系建筑的先进性。本文从建筑选址、材料选择、营建理念、构造方式、资源节约、抗震减灾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先进性,澄清了某些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错误认知。  相似文献   

8.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礼义纲常;器者,工艺器物。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很容易把人与文化置于文化发展的规律之下,使人依附于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只重继承而轻创造的文化价值观。重道轻器,使这种继承走向狭隘和堕落。这种道器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历史发展中,很顽固地将一种价值观强加给建筑文化本身,甚至到了近代,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仍固执地以这种观念来审视西方文化。传统建筑、近代建筑,甚至于现代建筑也时常地流露出一股股重名重义、轻实轻利的倾向。而另外一种倾向也  相似文献   

9.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0.
牛彦 《华中建筑》1996,14(1):12-12
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像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像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中...  相似文献   

11.
易学是中国哲学之源,与风景园林统一于象数范畴。象主要体现在易学的卦象爻象、风景园林的要素空间和地理的气形布局等方面;数主要体现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数理逻辑方面。易学体用兼具,“体”指易学的理论经典,“用”指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用”结合,首先表现为景点题名的易学典故,其次表现为象天法地和呼象喝形的要素形态,再次表现为四正四隅的八卦布局,从次表现为利害吉凶的评价标准,最后表现为易学的审美方法。由此可见,风景园林以易学为原理进行设计,可以顺应自然的象数本质,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木材的使用无处不在,体现了自然美。木材的概念分类俱多。中国传统建筑和木材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很多,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广泛,首先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宫殿中的应用与体现,其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坛庙中的应用与体现,再次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民居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是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与体现。木材对中国建筑的整体影响深远,无论科技怎样发展,木材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以“重生意识”为主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家、风水、城市和院落的空间模式特性的探讨,指出其共同的特性—围合,并将不同层面上的空间模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总结出“重生意识”下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多重围合。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式与民族性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武斌卫 《山西建筑》2006,32(23):45-46
探讨了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发展的意义,从城市、村落、宫殿、陵墓等方面的建设论述了天人合一境界的体现,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中国建筑师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应该认真研究民族建筑的空间持征,创造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本文试就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从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空间与时间的同化和建筑空间的情景相融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鲁民 《建筑师》2005,(4):58-64
所谓的弗莱彻(BanisterFlecher)的“建筑之树”,包含着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主流的”“非艺术的”和“非进化的”三个层次的判断,其中“非进化”的判断是长期困扰且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叙述的难题。伊东忠太、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在对于该难题的正面回答上遇到的困难,证明了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解上的深入影响,事实要求我们直面中国传统建筑史料,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性。文章提出如无“内在”的革命或重大的外来影响,任何民族的建筑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在由特定的文化体系对于建筑的核心价值的认定,针对这个核心价值的初始应对格局形成的框架和边界中进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性质和其变迁格局的看法,并期望通过相关的努力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有机地成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驭寰 《古建园林技术》1984,(2):11-13转26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蕴藏着一种设计式样,就是将垂直墙面,故意做成斜墙面。按形取意叫它“倾壁”。“倾壁”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广泛流传。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倾壁”的作用有防护、防卫、房屋内部扩大空间、增加艺术效果等。“倾壁”已在更多的外国建筑中运用,成为当代的“摩登”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从宫殿、民居、园林、坛庙等方面 ,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应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式建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而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空间体系,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风貌,将建筑融合于自然,这是中国人与自然最大的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共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各自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层次内的文化内涵是不变的,现代中式建筑也有着自己特定的“文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