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具工业》2014,(1):I0003-I0003
目前,我国对高端模具加工设备的进口依赖在短期内仍将持续。随着并行工程和反向工程等先进技术在模具加工方面的应用,模具加T设备应能使模具企业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自动化加工,并尽量满足模具制造对高质量、低成本、长寿命、短周期的要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模具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二维化;模具软什功能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模具工业》2017,(11):1-8
基于模具制造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的加工制造技术,包括特种加工、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和快速制模等技术;接着对相应的CAM软件、模具生产管理类软件等模具制造相关软件及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模具制造行业所使用的夹具和机床主要品牌及其制造企业进行总结;最后提出模具CAM、模具加工设备和数控系统都将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精度和高效率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可控柔性表面抛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光电通讯、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高集成的零件及模具不断涌现,其不仅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而且大部分都属于硬、脆难加工材料,传统的抛光方法难以胜任。基于可控柔性理念的抛光技术,为上述零件的高效率和高精度抛光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逐渐成为超精密抛光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可控柔性抛光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就柔性执行装置、柔性"研抛模"、柔性控制系统三种可控柔性抛光方法的柔性可控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分别进行了综述;其次,对以上可控柔性抛光方法的加工原理、材料去除、抛光精度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比较,进一步阐述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可控柔性抛光方法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抛光精度和效率的提高、抛光工艺的复合化和智能化以及智能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EROWA柔性工装因其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在装夹方面拥有突出优势。惯性平台关键结构件因其高精度、弱刚性、微型化、结构复杂等特点对精密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柔性工装技术,阐述EROWA柔性工装在惯性平台制造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该技术在装备的变批量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是工业化国家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制造方法所不及的.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代模具制造业对数控加工技术装备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技术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越发表现出它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装备产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模具型腔复合光整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模具光整加工中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实际问题,将电解加工、机械研磨及超声加工相复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整加工技术-电化学超精密研磨技术。此技术对模具型腔高效镜面加工的试验表明;选配适当 工艺参数进行光整加工,可以获得表面粗糙度Ra0.025μm镜面,效率较普通研磨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张海筹 《模具制造》2004,(11):42-43
通过对高速切削加工与传统模具加工工艺(EDM和普通数控加工)在工艺范围、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等各方面的比较,阐述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各种新材料、新结构和复杂形状的精密零件的加工上是一高效率、高精度的重要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零件形状越来越复杂,向精密和高效化方向发展。零件加工的一部分将由机加工转向用模具生产。据国外推测,到本世纪末将有75%的粗加工和50%的精加工机械零件要用模具来完成。由于生产大幅度增长,各种精密模具的运用,对模具制造的高精度、长寿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精密冷冲模、整形模、复合冲模、级进冲模等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座标磨磨削加工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微细电火花加工对伺服进给系统的要求,以蠕动式进给机构作为微驱动机构,以实现高精度高频响。详细分析了柔性铰链及压电陶瓷的原理和特点,指出压电陶瓷-柔性铰链机构在微进给中具有高响应频率、高精度和无间隙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将压电陶瓷与整体式柔性铰链相结合,设计出一种能满足微细电火花加工要求的压电驱动蠕动式微进给机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模具制造中设计与加工作业过程的自动化、高效率化与高精度化,曾在多种形式CAD/CAM系统的开发利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且向包括CAE/CAT系统综合化发展的倾向颇为显著。然而,就约占模具加工过程工作量30%的研磨加工而言,其有关知识、技术均尚未体系化,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成了极为困难的课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日本机床工业会及模具工业会的支持和日本机床技术振兴财团的资助下,日本一些知名的科技人员对模具研磨加工等家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首先是对模具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成形汽车外覆盖件的大模具到生产电子器件的小型高精度复杂形状模具,迫切要求其达到高精度、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刀具制造厂就要适合模具制造市场,努力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以下即叙述主要模具加工中的主要刀具,不重磨立铣刀、整体立铣刀、CBN立铣刀。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缸体压铸模的工作条件较为苛刻,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热疲劳强度、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冲击韧性、红硬性、良好的脱模性等.然而仅靠新型模具材料的应用很难满足,必须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到其表面处理中,才能达到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台湾盛方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近推出电脑数控(CNC)门型高速加工机,将传统铣削、电极放电、抛光研磨三道工序组合成一道高速加工工序,达到了模具企业对高速度、高精度及高效率的要求。台湾推出电脑数控门型高速加工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用激光制造模具的新方法。分析了薄片叠加法、激光成形法、快速成形法和粉末烧结法。展望了激光制造模具的前景。关键词:激光制造模具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工业产品越来越向多品种、小批量、高精度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模具制造法却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种要求。激光加工按术的发展为模具制造开辟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汽车零件高速落料冲压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具有钢卷开卷、校平、伺服步进送料、涂油防锈、工作台整体升降、压力机落料、成品与废料分拣收集等功能。可适应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的生产工艺需求,带动了冲压成形技术向柔性、高效率、高精度、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模具制造》2004,(12):41-41
日本山崎公司不断努力开拓模具加工市场,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小组,不断强化对模具加工技术的经验积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了SuperMoldMark2500型龙门式加工中心并投入市场。同时,还对现行生产的一些机床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模具加工。此外,针对模具加工的高效要求,已开发出不少机种。其中一些最大输出功率达22kW,最高主轴转速达25000r/min,快速进给为50m/min,可用于高效率加工模具。机床上采用可进行内冷却的空心滚珠丝杠,可实现高精度加工。日本山崎公司大力开拓模具加工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推进组合机床的柔性化进程,江苏恒力组合机床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双主轴滑枕数控三轴加工模块,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用于组成柔性单工位机床、柔性组合机床自动线及回转多工位组合机床,具有高柔性、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双主轴滑枕数控加工模块的结构及在机床上的配置形式,分析了该模块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研制背景三菱电机生产的电子机械产品在和众多的生产厂竞争中要求可靠性高、价格低、新产品投入市场早。因此,对作为大负荷生产装备的模具,也同时要求精度高、价格低和周期短,特别是现在,为了实现产品轻薄短小、生产合理而正在发展塑料化,型腔模具的需要量迅速增长。对这类模具实现高精度化、低价格化和短周期化,正成当务之急。这种情况下,模具工厂要以下列三项工作为中心,不断向自动化工广(FA)变革。①应用CAD/CAM,实现设计高效率化,协调设计和制造的合理化。②应用NC机床,扩大无人加工,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9.
1.前言模具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而在高质量、高精度、低成本和短交货期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课题。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模具业不仅要在加工方面谋求高效率,而且要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要从设计、加工到调整进行全盘考虑。因此,对模具加工机床与电子计算机辅助工具的理想状态进行研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现在的数控(NC)机床和加工中心(MC)已比较完善,有很高的加工能力,功能差别很小,操作性与售价也大约相当。在此情况下,机床制造厂为了拉开产品的等  相似文献   

20.
王洪 《模具技术》1992,(3):33-35
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模具具有高精度、长寿命和高效率的特点。这对模具材料、模具加工设备提出了最高要求。所以精密模具零件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精度,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模具的精度远高于工件精度,形位公差的选用则参照模具的精度。精密冲模的凹模及卸料板常采用镶拼结构,有的甚至是全拼块式的。卸料板和凹模板只起固定板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得形位公差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就精密冲模零件,谈谈形位公差的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