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渭河咸阳城区段河床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艺  解鹏  朱峰  张羽 《人民黄河》2006,28(3):15-16
通过套绘实测深泓线、河道断面及现场调研等途径,对渭河咸阳城区段河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由咸阳城区段造床流量下的水力泥沙因子求出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为4.01,表明渭河咸阳城区段具有游荡特性。认为尽管经过多年治理,河道形态趋于平顺,河势受堤防工程的控制已趋于稳定,但在西宝高速公路桥至非金属研究所段,遇洪水后便会出现崩塌现象,使河势出现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2.
汇流区黄河主流摆动常引起渭河河口位置及汇流方向的变化,下段河道河势随之改变。潼关-大禹渡段主流游荡,河床宽浅,水流分散;大禹渡-灵宝老城段河槽束窄,水流集中,河势以弯道发育为主;灵宝老城--三门峡水库坝前段河势基本稳定。1977年大洪水以来,潼关--大禹渡段河道主流摆动加剧,河槽展宽淤高。大禹渡以下湾道发育,弯曲半径变小,弯道河长增加。由此引起滩岸坍塌,河槽展宽坦化,河床淤积升高,同流量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3.
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量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床逐渐淤高,是渭河下游水患威胁严重的根本原因。堤防质量差、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河势多变和南山支流排洪通道不畅等是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和控制潼关高程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渭洛河汇流区河势演变及其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以来黄渭洛河汇流区河势恶化 ,其表现是黄河西摆、河床展宽 ,渭河口上提 ,汇流区水流散乱。这些不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潼关高程抬升和不合理的河道工程布设引起的。同时由于汇流区河势的不利变化减弱了黄渭河泄洪输沙能力 ,又不利于潼关高程的冲刷下降。作者针对渭河下游及黄渭洛河汇流区泥沙发展及河势变化 ,提出合理的潼关高程为 32 5m以下 ,为稳定汇流区河势 ,改善汇流区河道条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淮干正淮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干正淮段河道弯曲,局部狭窄,且有分汊河道,河势复杂。该段河道的泄洪能力已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规划,本段扩大行洪通道的措施有开挖分洪道、河道疏浚、行洪区废弃等。根据已有的水和地形资料,分析该河道的河床演变情况,认为主槽冲刷是该段河道近期演变的主要特点,河床边界条件和河势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渭河河道情况相对复杂,通过分析渭河户县段河势及洪水的特性,提出了渭河户县段护岸防洪保护措施.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渭河河道情况相对复杂,通过分析渭河户县段河势及洪水的特性,提出了渭河户县段护岸防洪保护措施.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渭河下游堤防情况渭河综合整治后,渭河下游现有干流防洪大堤265.42km(左岸138.32 km,右岸127.10km)。其中西安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洪水,渭南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其余为50年一遇洪水防御标准,堤顶宽度均为20~50m。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堤防主体工程除部分支流河口交通桥外,堤防加宽加高土方工程全面完工,多数堤防路面已经硬化,河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2近年来河道水沙及冲淤情况2.1近年来河道水沙情况2003年以来,渭河下游咸阳至临潼  相似文献   

9.
俊英 《陕西水利》1999,(4):39-41
渭河下游的河道地形及水沙特点 渭河下游自咸阳至北洛河口(渭淤1)河道长204公里,按渭淤断面间距计算长约167km,沿途北岸有泾河、石川河,南岸有沣河、灞河及二华区间南山支流汇入,其中以泾、灞、沣河水量较大。渭河下游是典型的冲积性河流,自咸阳向下,河型由游荡件渐变为弯曲性,河槽宽0.3~1.5km,河床比降0.01%~0.06%;由于两岸堤防或岸坎的约束,横断面为典型的复式断面。由于多年来的泥沙淤积,使渭河下游下段及二华区间南山支流出口段河床一般都高出防护区地面2~5m,二华夹槽地  相似文献   

10.
1概述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咸阳铁路桥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208km。为了有效地护滩、护岸、护堤和控制河势,渭河下游共修建66处河道整治工程1388座坝(垛、护岸),其中受三门峡水库影响较严重的高陵以下河段建有河道工程49处,860座坝(垛、护岸),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发挥了  相似文献   

11.
索明生 《陕西水利》2013,(5):111-112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也是东西贯穿宝鸡市区的最大河流,分析研究其河势的变化规律,对于整个渭河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市区段河道演变分析,为今后渭河市区段的河道治理和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渭河咸阳段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态一维河流水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合最小二乘法和最优规划原理,对渭河咸阳段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咸阳段主要污染物CODMn和NH3-N污染强度和负荷较大,水质均为劣V类,河道自净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渭河的一级支流耤河穿越天水市区的河道现状,分析了耤河的水文条件及河流特性,明确了工程的任务和治理目标,根据城区河道的河势特点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阐明了方案的设计特点,并对在城市河道内修建生态蓄水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库前后汇流区河势变化情况1。1黄河小北干流潼关以上19km河段,北洛河朝邑以下河段及渭河下游方山河以下河段被称为黄渭洛三河汇流区。黄河小北干流汇流区河槽宽2km左右,比降3。该河段河道宽浅、主流多变。渭河下游河宽0。3~0。6km,河床平均比降1。8~1,河槽窄深,河弯发育。北洛河下游为弯曲性河道,河槽单一、主槽窄深,河道比降1。7~6。潼关河床高程的升降变化对黄渭洛河起着局部侵蚀基准面的作用。1。2三门峡建库前,渭河下游的冲淤基本上是平衡的,而黄河小北干流则为微淤。潼关河道天然卡口在汛期高水位时虽卡水、滞…  相似文献   

15.
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俗称咸阳人工湖工程,经过对河道防洪安全"利"与"害"的争论、模型试验和充分论证,最终确定以中水防洪治理为核心,以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为指向,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目标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于2005年7月基本建成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口江苏段近年来大规模采砂情况,依据采砂前后地形监测资料,结合采砂河段河道演变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势稳定的需要,分析江砂开采对河床及河势的影响。长江口江苏段采砂量大,采砂时间和采沙区较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采砂对河势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对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床形态影响明显;由于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部分采砂区河床恢复低于预期,此外,违规采砂对局部河势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梅军亚  夏薇  毛北平  王驰 《人民长江》2006,37(12):49-50
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由长江下荆江出口段、洞庭湖出口段及江湖汇流段3段组成.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结合河段的来水来沙、边界条件及河型等,分析了江湖汇流段的河床演变.结果表明:长江下荆江出口段历年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岸线崩退,河道横向位移,实施护岸工程后,目前岸坡崩退得到有效控制;洞庭湖出口段河床历年冲淤变化较小,河势较为稳定;江湖汇流段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洲滩和深槽的变化,河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渭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横贯关中地区,两岸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渭河过咸阳铁桥后,地势平坦,比降变缓,河道左右摇摆甚为严重,有地段河床宽度超过四公里,成为游荡性河道,两岸滩地宽阔。随着人口增长,河滩地逐渐开垦耕种,由于这里地下水位高,沙性大,盐碱化严重,又常受洪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河势演变对防洪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近期洪水特性为洪水流量小,含沙量高,水位高,灾情大,损失严重。渭河下游近期河势变化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大,畸形河弯增多,小流量漫滩现象严重。河道严重萎缩是渭河下游河势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渭河下游河势变化使发生横河、斜河和滚河的几率增加,治理难度增大;河道整治工程着流率大幅度降低。针对渭河下游河势演变情况,应加强河势演变研究,合理规划布置河道整治工程;充分发挥临时抢险工程作用;积极推进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0.
童辉  袁晶  陈泽方 《人民长江》2012,(Z1):108-110
根据汉江河口段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河道平面、深泓纵剖面、深槽、河床断面形态、河道冲淤变化等方面着手,对该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典型的"两堤一江"河段,河道微弯,为单一河槽,河道较为窄深,滩槽高差较大。受两岸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约束,河道横向变形不大,纵向变化以淤积为主,河床断面形态基本稳定。总的来说,近年来该河段河势基本稳定,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稳定的河势也为河道内的工程建设、取水设施布置以及经济发展布局等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