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金矿石的石硫加碱催化合剂法浸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金矿石Au的品位为2.54 g·t-1,矿石以氧化矿为主,矿石中金嵌布粒度极细,与脉石互相包裹,难以解离,属于难浸类金矿石。石硫加碱催化合剂是一种混合型浸金药剂,它是以石硫合剂为基本组分,加入了稳定剂(亚硫酸钠等)与抗硫系(如S,As等)干扰剂(铜氨络离子)等,使用起来比石硫合剂方便。对矿石进行了石硫加碱催化合剂法搅拌浸金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氧化剂种类、H2O2浓度、矿浆pH、搅拌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相比KMnO4,CaO2等氧化剂相比,H2O2具有浸金率高,工业生产操作方便等优点。确定最优实验条件为:液固比为2.0,磨矿细度-74μm占91%,所用氧化剂为H2O2,浓度为0.02 mol·L-1,pH值为12~13,搅拌时间为3.5~4.0 h,此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2.6%。浮选法及氰化浸金法中金的回收率分别为70.5%和68.1%。与浮选法、氰化浸金方法比较,此方法具有药剂廉价易得、工艺简单、环保等优点,可望成为黄金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具有反应速率快,毒性低,适于处理含铜、砷、碳质等难处理金矿石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氰化提金的非氰浸金技术之一。国内某黄金企业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经过两段焙烧预处理获得的焙砂中含金104 g/t、砷0.74%、硫0.87%,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铜-氨-硫代硫酸盐法提取该焙砂中金的最佳浸出条件:Cu2+浓度0.10 mol/L、NH3·H2O浓度2.0 mol/L、Na2S2O3浓度0.10 mol/L、溶液pH值11、温度50℃、浸出时间7 h。在此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5.1%,表明该焙砂应用硫代硫酸盐工艺浸金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强化。  相似文献   

3.
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是一种绿色浸金体系,与传统的铜氨体系相比,铜-乙二胺体系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在模拟浸金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pH、铜离子浓度、乙二胺浓度、硫代硫酸盐浓度等因素对硫代硫酸盐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9~10时,硫代硫酸盐消耗率较小,约为17%~18%;乙二胺浓度为0.01~0.04 mol/L时,硫代硫酸盐消耗率呈下降趋势;铜离子浓度为0.002~0.010 mol/L时,硫代硫酸盐消耗率逐渐增大;硫代硫酸盐浓度越低,其消耗率越高。研究结果可为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一种非氰浸金剂即石硫合剂的配置和注意事项,探讨了石硫合剂的浸金原理,并结合某厂的原料成分及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石硫合剂浸金工艺流程,为顽固金矿或含金二次资源有效提取金提供有价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刚  兰新哲 《黄金》1996,17(8):30-32
本文研究了石硫合剂法对陕西省某金矿难浸金矿石浸金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硫合剂法处理该矿石可获得较好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超声波作用对铜氨硫代硫酸钠浸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浸出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pH和氨水浓度条件下,浸金体系内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以及Cu(NH_3)_4~(2+)络合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使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稳定性有所降低,一定条件下可显著促进硫代硫酸根离子和Cu(NH_3)_4~(2+)络合离子浓度的降低。金矿石浸出试验表明,当Na_2S_2O_3浓度为0.1mol/L、CuSO_4浓度为0.03mol/L、NH_3·H_2O浓度为0.45mol/L时,超声波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浸金率,在较低浸出温度下引入超声波辅助浸出就能达到常规较高温度下的浸出效果。本研究为降低硫代硫酸盐浸金反应的温度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石硫合剂法浸金硫化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石硫合剂法浸金硫化矿进行了研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7%,表明石硫合剂法是一极有前途的新型无氰碱法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硫合剂提金法对高硫金精矿进行浸出试验,考察了SO 2-3、NH3? H2 O、Cu 2+浓度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400目80%,液固比6∶1,SO 2-3浓度0.1 mol/L, NH3? H2 O浓度1.6 mol/L,Cu 2+浓度0.04 mol/L,Na2 CO3浓度0.1 mol/L,搅拌速度500 r/min,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8 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到88%左右;浸出过程中加入SO 2-3,保证S 2-x和S2 O 2-3的稳定性,并减少因S单质、CuS和Cu2 S的沉积而阻碍浸金传质过程的影响;NH3? H2 O不仅调节浸出pH值,而且与Cu 2+形成[Cu(NH3)4]2+,促进金的浸出。  相似文献   

9.
氰化法浸金尽管应用广泛,但其浸出剂氰化物有剧毒,使用不当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安全。而非氰浸金技术具有浸出速度快,杂质影响小,低毒甚至无毒等优点,已成为目前黄金湿法冶炼领域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卤素法、多硫化物法、石硫合剂法和生物法等主要非氰浸金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浸金机理及优缺点,并对非氰浸金技术尤其是硫代硫酸盐浸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某金矿石中矿物可磨性差异大,部分矿物细磨易泥化,矿石中的斜方钙沸石吸附性强,氰化金浸出率低。对该金矿采用改性石硫合剂法搅拌浸金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改性石硫合剂用量、浸出时间、氧化剂种类和用量对金浸出的影响。当矿浆液固比为2∶1、磨矿细度为 -45 μm占55%、矿浆pH值为11.0、浸出时间为6 h、改性石硫合剂用量为8 kg/t及H2O2投加量为3.33 kg/t时,金的浸出率为89.81%,比氰化浸出提高了16.35%。H2O2释放的溶解氧能促进石硫合剂中有效浸金成分与金的反应,H2O2还能氧化载金黄铁矿,促进金的浸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硫合剂提金法对高硫金精矿进行浸出试验,考察了SO3^2-、NH3·H2O、Cu2+浓度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400目80%,液固比6:1,SO;一浓度0.1mol/L.NH3·H20浓度1.6mol/L,Cu^2+浓度0.04mol/L,Na2C03浓度0.1mol/L,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8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到88%左右;浸出过程中加入SO3^2-,保证Sx^2-和S2O3^2-的稳定性,并减少因S单质、CuS和Cu2S的沉积而阻碍浸金传质过程的影响;NH3·H2O不仅调节浸出pH值,而且与Cu^2+形成[Cu(NH3)4]^2+,促进金的浸出。  相似文献   

12.
王芳  陈小兰 《黄金》2014,(7):80-82
研究了采用酸溶解—铅试金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整块印刷线路板中金的方法,并与传统的酸溶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铅试金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比较。将整块印刷线路板用王水加热溶解后定容,再分取适量试液进行铅试金富集,所得的金银合粒用酸溶解后,直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金。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值与铅试金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值相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0.72%(n=5)。该方法能够满足整块印刷线路板中金的检测要求,测定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碳酸盐、砷和铜含量高的“三高”金矿选矿回收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原矿焙烧脱碳除砷—NH4Cl“闪速”浸钙—(NH42SO4浸镁铜—非氰浸剂药剂(swust-1)浸金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有价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50 ℃、焙烧时间为2 h、矿浆浓度为30%、-0.074 mm粒级含量为70%、NH4Cl浓度为3.0 mol/L和浸出时间为10 min时,矿石中Ca2+、Mg2+和Cu2+浸出率分别为82.88%、20.12%和16.75%;在(NH42SO4浓度为2.5 mol/L、矿浆浓度为30%和浸出温度为50 ℃的条件下,经过“两段”浸出,Mg2+和Cu2+浸出效果较好。经过“焙烧—浸钙镁铜”后,金的浸出率也大大提高。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钙、镁、铜和金的总浸出率分别可达96.18%、95.16%、80.51%和78.86%,提高了高碱性含铜金矿中有价元素浸出率和综合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碘化法浸金的成本,提高浸出率,使用氨作为辅助络合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I2/I-摩尔比、KI浓度和氨水用量等影响浸出率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比对金的浸出效果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氨水用量、KI浓度和I2/I-摩尔比。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固液比的增加可提高金浸出率,当pH值在8~9之间,I2/KI摩尔比为1∶8,KI质量浓度为0.25 g/mL,氨水体积浓度为1%,浸出时间为4 h时,混合体系对金的浸出效果最好,浸出率最高可达96%。氨水的添加对金的浸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金浸出率,降低碘化法浸金成本。  相似文献   

15.
带元件的废印刷线路板多种金属共存,在采用氰化法浸取金的过程中,金的质量浓度随浸取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特征。如果反应时间控制不当,已经溶解的金就会被废印刷线路板上锌、镍等金属还原。为了提高金的回收率,研究了低氰化物质量浓度、短浸出时间的两次逆流浸金工艺,使金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废印刷线路板表层残余Au品位在3 g/t以下。  相似文献   

16.
废电路板硫脲提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骏  陈亮  邱丽娟  陈东辉 《黄金》2008,29(6):55-58
文中对从废弃电路板中提金工艺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提金工艺特点的分析,结合废弃电路板金属含量的特性,优选出硫脲浸金—锌粉置换的工艺方法,并应用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在提取金的同时实现了铜的回收。在试验基础上,优化了工艺参数,建立了高效、廉价、环保、实用的提金方法,实现了从废弃电路板中提取金。  相似文献   

17.
空气氧化—氨浸出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在氨水—硫酸铵体系下鼓入空气浸出废旧电路板中铜的新工艺。考察了氨水浓度、硫酸铵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通入空气流量和浸出时间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渣计铜浸出率达到96.67%:氨水浓度2mol/L,硫酸铵浓度2mol/L,固液比1∶20,反应温度25℃、通入空气量8m3/h、浸出时间4h。  相似文献   

18.
对某毒砂金矿进行了硫氰酸盐氨性体系氧压提取金的探索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Cu2+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氨水浓度、氧分压和硫氰酸铵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优化条件下金浸出率为61.7%,即硫氰酸铵浓度3mol/L,液固比5∶1,反应温度150℃,浸出时间6h,搅拌速度750r/min,氨水浓度4.64mo/L,铜加入量1.5g/L。而经400℃焙烧预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86.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抑杂浸出过程中添加抑铝剂对稀土浸出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的抑铝剂.所筛选出的抑铝剂能适应于我国南方不同类型离子型稀土矿,抑铝剂的添加几乎不影响稀土的浸出率.通过抑杂浸出得到的浸出液中铝离子含量小于2mg/L,去除率达到98%以上,铁离子含量小于0.3mg/L,该浸出液无需净化直接用碳酸氢铵沉淀得到的碳酸沉淀稀土符合生产质量要求.稀土产品质量达到国内现行标准,有效地简化了生产流程,并能减少5%-15%的稀土损失.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硫代硫酸钠从贵州卡林型金矿中浸出金,考察了Na2S2O3浓度、乙二胺浓度、Cu2+浓度、Na2SO3浓度和溶液pH值等不同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2S2O3浓度为0.35 mol/L,乙二胺浓度为0.1 mol/L,Cu2+浓度为0.075 mol/L,Na2SO3浓度为0.1 mol/L,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