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元素粉末制备了Al1 - x Wx( x = 0 .1 ,0 .2 ,0 .5 ,0 .9) 合金。用X 射线衍射法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分析, 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形貌并研究了晶相结构。结果表明, 球磨后Al 在W 中的固溶度大大扩展, 但球磨到250h 该系统仍未形成非晶; Al0 .5 W0 .5 粉末经250 h球磨后出现一结构为体心四方的新相。热力学计算表明该系统不能形成非晶  相似文献   

2.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Y—Ni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了Al—Y—Ni合金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实现非晶转变的能力。用机械合金化方法成功地获得了Al—Y—Ni非晶合金粉末,其非晶属性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实验得到证实。并研究了球磨强度对Al—Y—Ni合金系球磨非晶转变的影响,发现强度过高不利于非晶转变。  相似文献   

3.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纳米非晶合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Al80-xCuxFe20(x=20-40)三元非晶纳米合金粉末,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及热处理工艺对粉末结构、颗粒大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分为Al40Cu40Fe20的粉末球磨时逐步非晶化,球磨33h后,非晶化程度最大,最小颗粒尺寸达到5.6nm;进一步球磨,非晶晶化,颗粒尺寸增大;成分为Al80-xCuxFe20(x=20,25,30)的粉末球磨90h后,得到非晶,最小颗粒尺寸为3.4nm。球磨制备的Al-Cu-Fe非晶粉末具有铁磁性。用DSC测量了其晶化温度(Tc),Tc≈873℃。  相似文献   

4.
通过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Ti-Ni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粉末的相组成;差热分析(DTA)研究粉末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再对粉末进行热处理,研究合金相组成;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粉末的粒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粉末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初期,粉末的微观形貌为冷焊合层状结构;随球磨过程的进行,颗粒中元素分布逐渐趋于均匀;球磨末期,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冷焊合和断裂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非晶.  相似文献   

5.
机械合金化Al—8Ti合金粉的烧结成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索了结合复压复烧和瞬间液相烧结工艺(ISM)制备机械合金化Al-Ti合金的方法,获得了在Al基体上弥散分布直径为(0.2~0.5)μm的Al3Ti颗粒,接近于理论密度的Al-Ti合金。并分析了各阶段工艺参数对压坯致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等球磨参数对Ti-Mg系合金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在不同的高能球磨条件下进行球磨的实验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等球磨参数与实验样品的晶格常数变化率、X射线衍射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原料配比的增加,Ti-Mg系合会的X射线衍射强度增加、衍射峰宽化.  相似文献   

7.
机械合金化Al—V—Fe合金纳变晶粉末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了Tl94V4Fe2合金粉末,该粉的由纳米尺寸的fcc-Al相及非晶颗粒组成,两者的尺寸分别为7nm和10nm。应用DTA方法检测合金粉末的热稳定性,合金粉末众非平衡相向平衡相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制备具有非晶颗粒和纳米fcc-Al相共存的合金粉末最佳工艺条件为40:1的球料比加72h球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Fe100-xWx(x=5,15,33.3,45,50,70,85,95)二元合金系统进行了机械合金化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球磨后的合金粉末的结构,用S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在钨中的固溶度大于30%;从理论上对Fe-W系统的固溶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说明铁在钨中的固溶度与实验得到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Ti—Al二元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二元Ti-Al粉末进行机械球磨,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末颗粒度初期有明显增加,然后急剧下降,再变缓,最终不再变化;Ti-Al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先形成了枣羔式Ti在Al中的镶嵌,现形成明显的片层结构,随时间延长,片层间距又迅速减小直至Ti/Al界面消失,最终形成非晶,但并无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且随球磨速度的增加片层细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Al-Fe-Ni亚微晶合金的性能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机械合金化(MA)及热静液挤压工艺制备Al-4.9Fe-4.9Ni合金的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400~500℃热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及热稳定性、合金强度和稳定性的改善是由于细小晶粒,以及弥散分布于基体中的Al_3(Fe,Ni)导致的强化及对晶粒的稳定化作用。经500℃×20h热处理后,Al_3(Fe,Ni)金属间化合物没有明显的粗化。此外,超细晶粒(约0.15μm)使合金产生加工软化,导致变形不均匀性增加,延伸率减少,经热处理后,晶粒长大,加工软化减弱。  相似文献   

11.
Ti—46at%Al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分析、X-ray衍射和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Ti-46at%Al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随着球磨过程的进行,Ti-46at%Al颗粒逐渐等轴化,粒度变小,粒度分布变窄;显微硬度增大,硬度分布和颗粒内成分逐渐均匀。经过60h高能球磨,Al元素完全固溶入Ti晶格内,形成纳米Ti(Al)过饱和固溶体,同时,有非晶相形成;球磨至100h,形成完全非晶相。非晶相的形成是界面处非平衡扩散的结果,在Ti-46at%Al合金中,机械合金化致非晶的晶粒条件是:晶粒尺寸≤15nm。  相似文献   

12.
机械合金化制备的纳米晶W—Cu电解头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真空高温7热压熔渗烧结工艺制备出密度为99.5%的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其组织结构和晶粒大小采用SEM,TEM和XRD观察,同时就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的硬度,电导率,耐电压强度和抗电弧烧蚀性与传统粉末合金工艺制备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晶W-Cu电触头材料的硬度,抗电弧烧蚀性及耐电压稳定性远优于传统熔渗法的W-Cu合金,而电导率两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Ti—Al混合物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固态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通过X射线衍射、SEM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r80A120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组织、相结构及硬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Cr80Al20混合物粉末经96h机械合金化后,其组织为Cr(Al)的过饱和固液体加上ηAlCr2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两类四元系Ti-Al-W-Zr合金,一类是含钨量(6%)和含锆量(3%)不变,而铝浓度可变(0~20%);二类是锆含量(3%)和铝含量(6%)不变,而钨含量改变(0~20%). 采用碘化钛、碘化锆、A999铝和Ti-25%W中间合金,用非自耗电弧熔炼后再悬浮熔炼的方法制做了合金铸锭.合金锭在真空石英管中按以下制度进行热处理(均匀化):1150℃、100h→1100℃、 125h→ 1000℃、150h→900℃、400h→800℃,800h→650℃, 2 500h→空气.在600℃退火后(即…  相似文献   

17.
钼—碳系合金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纳米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经不同机械合金化工艺条件处理的Fe33Si67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33Si67混合粉末球磨26h后可实现机械合金化。随着球磨持续进行,合金化的粉末和晶粒不断细化,最后可得到Fe-Si纳米晶合金。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Ni—Zr非晶软磁合金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i基非晶软磁合金粉末在Ni—Zr二元相图上三个稳定化合物成分配方Ni7Zr2、Ni21Zr8、NiZr和两个共晶点Ni64Zr36、Ni36Zr64组分在机械合金化条件下的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五种配方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形成非晶态合金;其中Ni64Zr36的过冷液相区间△Tx达到69.9K。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球磨时间混合粉末的形貌,发现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末的结构及颗粒形貌存在显著影响。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i、Zr颗粒都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并且通过冷焊团聚起来,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复合颗粒。由于磨球的剧烈撞击,使得结构发生了严重的畸变,从而破坏了原有的有序结构而形成了无序结构。另外,在进一步的球磨过程中,合金的晶粒不断减小,形成高体积分数的晶界,而金属粉末不断的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了点缺陷、位错等高密度缺陷,晶格发生严重的畸变,晶体自由能也相应不断上升,最后发生了非晶转变。磁性能测量表明合金粉末具有较好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l-Pb-Cu合金结构与摩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Al-Pb-Cu合金。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随机械合金化的进行,Al-Pb-Cu合金中相继有Cu9Al4和CuAl2相形成,在随后的烧结过程中,CuAl2相农渐增加,而Cu9Al4相逐渐消失,最终获得了在Al基体上弥散分布为Pb相和CuAl2相的组织,与Al-Pb二元合金相比,Cu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b相的长大,摩擦磨损性能测定表明,Al-Pb-Cu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比相同方法制备的Al-Pb二元合金有了较大提高,当Cu含量(质量分数)为4.5%时,合金的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