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用多次试验筛选的ST-5复配乳化剂,进行柴油掺水25%~30%的乳化,进一步完善了乳化柴油的技术,经测试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点火性能良好,节油率达15%~25%,排烟量减少60%~70%,对发动机无副作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3.
微乳化柴油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微乳化柴油的研究发展,研究了乳化剂和助剂的选择方法,探讨了微乳化柴油的节能环保机理,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乳化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乳化柴油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探讨了乳化柴油节能机理,利用工业废油合成高效价廉的柴油乳化剂,进而成功地制备出贮存稳定、外观透明、使用方便、环保节能的乳化柴油。  相似文献   

5.
以正丁醇为助乳剂,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油酸进行两两复配得到三种复配乳化剂。在复配乳化剂的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柴油和水搅拌均匀制备出澄清、透明、均一的微乳化柴油,并进行浮选试验,试验证明,由油酸和Span80制得的复配乳化剂制成的微乳化柴油效果最佳,其复配乳化剂比例为:油酸58.14%、氨水17.44%、Span80 6.98%、正丁醇17.44%。复配乳化剂仅占微乳化柴油的5%左右,最高油水比可达1∶2.7,而且此方案浮选完善指标相比纯柴油最高可提升22%左右,在实际生产中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且能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乳化柴油是将水和柴油通过乳化剂和乳化设备形成的油包水(W/O)型乳液,与普通柴油相比,乳化柴油具有燃烧性能好、能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柴油乳化技术的发展、特点,对微乳化柴油的节油降污机理、及其乳化剂的制备技术做了论述,分析和研究了乳化柴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柴油乳化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干  王如庭  董国群 《化工时刊》2007,21(10):45-49
传统乳化柴油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乳化柴油的节能降污机理以及微乳化的机理,乳化剂的选择和用量、乳化工艺对乳化柴油的稳定性的影响,乳化柴油对环境的改善,柴油微乳化工艺中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化柴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柴油乳化和乳化设备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并对柴油乳化技术提出了推广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簧片哨机械超声乳化法制备 O~*乳化柴油的原理和方法,并对 O~*乳化柴油的性能进行了应用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乳化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乳化柴油的研究历史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叙述了乳化柴油的几种乳化机理;乳化剂的选用方法:亲水亲油平衡值法(HLB法)、相转变温度法(PIT法)、内聚能比值法(CER法);乳化节能机理;微爆作用和加速燃烧反应。根据目前乳化柴油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微乳化柴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柴油添加剂的国内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油添加剂的使用可降低柴油中硫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并提升燃油燃烧效率,节省燃油成本,提高了柴油的经济效益。这里主要介绍了柴油燃料中四大类添加剂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各类添加剂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了一定的阐述,最后指出柴油添加剂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燃油微乳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燃料油燃烧不充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环境污染。论述了燃油乳化的必要性、燃油产品绿色途径和乳化燃油的缺点,并详细论述了微乳化燃油长期稳定、制备简单、燃烧效率高等优点、微爆的燃烧机理、抑制NOx生成机理和水在微乳液中的作用,总结了微乳化燃油研究现状和加入水裂解催化剂、增大水含量形成水包油型微乳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楚芬 《广东化工》2012,39(8):11-12
乙醇柴油的开发有助于缓和石油系燃料的供需矛盾,同时乙醇柴油的使用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为提高乙醇柴油的稳定性,文章采用乳化与互溶法制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的乙醇柴油微乳液,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对该体系的乳化和助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该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表面活性剂AEO-3与正庚醇的复配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甲酯水包油型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会玲  薛妍 《化工时刊》2004,18(7):28-30,33
研究了丙烯酸甲酯水包油型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的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的不同、乳化剂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偶氮二异丁腈比用过硫酸钾,单体转化率高,引发剂一次加入与分次加入,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应为单体含量的1%~2%之间;最佳反应温度在60℃左右;反应时间为6h;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代替十二烷基硫酸钠,同时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比较,发现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不论是单体转化率还是聚合产物的稳定性都比其它两者强。用电子透镜观察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微乳液乳胶粒,发现用反应性乳化剂十一烯酸钠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的颗粒,平均粒径在30mn,分布呈双峰。测得最低成膜温度为10.8℃。  相似文献   

15.
汽油和柴油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珍 《山西化工》2001,21(2):53-54
从市场上汽油、柴油质量检查情况看,汽油合格率为88%,柴油合格率仅为11%,本文从劣质油的特征及危害,到形形色色的掺假手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识别真假油的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型乳化剂制备及其微乳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柴油或其原料油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能与油相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的环保型烷醇酰胺非离子乳化剂,并用该乳化剂对0#柴油和生物柴油的微乳化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二乙醇胺合成的乳化剂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微乳化性能,乳化油在微量添加剂的作用下可与市场上的0#柴油大量混溶。并研究了水和甲醇在乳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因素。乳化柴油配比为:柴油64%左右,乳化剂12%左右,添加剂3%左右,极性成分21%左右。  相似文献   

17.
柴油微乳液研制及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相图。通过微乳液相区面积考察不同因素对制备柴油微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的助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比(m(C)∶m(T))。并用不同浓度的碱液代替水相,考察碱液对柴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0.667,m(C)∶m(T)=0.3,助剂为正丁醇,碱液质量分数为0.1%。利用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卓慧 《河南化工》2011,(13):27-29,32
结合相关的文献报道,从理论上探讨了煤焦油乳化剂、乳化过程的选择,乳化剂的选择要考虑乳化剂的类型、乳化剂的复配、助溶剂等。乳化过程的选择要考虑乳化设备如机械搅拌、胶体磨、均化器、超声波法等;考虑乳化方法如转相乳化法、自然乳化分散法、界面复合物生成法、轮流加液法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