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1、公司简介 1.1概况 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是一家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经营的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和能源相关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和营销,运输和石化品生产。公司总部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是目前巴西最大的企业集团和出口公司.巴西四大国有控股企业之一.是世界第15大石油公司(石油情报周刊排名).也是南半球和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石油地球物理发展历程回顾、启示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进入新世纪,油气勘探与开发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日趋高涨,已进入高新技术取胜时代。以地震为主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在石油工业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地震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石油工业的兴旺发达。通过回顾地震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各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以及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推动作用,总结科技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走过的弯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CNPC二十一世纪初科技发展对策和建议,这是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一、…  相似文献   

4.
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发展战略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石油储量.提高原油产量、加快天然气业务发展,拓展国际化经营、加强技术开发、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实行创新管理、加强员工培训、重视环保等是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地球物理在资源探查、环境保护和减轻自然灾害服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1世纪,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内涵的逐渐丰富,地球物理必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中国陆上油田采用常规方法开发,约有三分之二的储量留在地下。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1987年和1996年开始对中国陆上13个和17个油田系统地进行了二次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和发展战略研究。该项研究以第一次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为基础,充分吸收了我国已实施的矿场试验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远景以及近期内可实现的、技术和经济都可行的潜力进行了再认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我国主要油田非均质程度高,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很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从参加评价的101.36×108t地质储量中可增加可采储量11.58×108t,平均提高采收率11%以上。如果按目前全国陆上油田平均采收率33%计算,相当于新发现约35×108t的地质储量。同时也指出,由于技术,特别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近期内可在油田开发中推广应用的技术主要是聚合物驱方法;复合驱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降低成本,才可能在油田中大规模应用。本文在此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近期的规划设想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目前,石油大学正在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方向发展。在这一历史转型过程中,搞好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布局,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本文就石油大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以及如何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9.
1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已经创刊40年了,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园丁们的辛勤培育下,她已经从一棵小苗成长为一株绿荫覆盖的大树。40年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一直记录着我国石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历史,她是我们自己的刊物,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她4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热烈地祝贺她更健壮地成长,与时俱进,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1.
构建知识产权发展策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在国家及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以专利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健全了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经拥有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三轴漏磁缺陷检测评价、输油管道α-烯烃系列减阻剂及其制备工艺、油气管道安全预警与泄漏监测、含蜡原油加剂改性输送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质与量逐年提高。文章从管道公司制定战略的目的意义、核心内容、具体策略、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设计工程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新公司.该公司提出,在未来5-10年内达到工程设计领域国内和国际一流公司的水平.本文应用经营环境和战略理论与方法对公司的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该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本文提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福堂 《石油仪器》1997,11(5):16-26
文章从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物性,岩石矿物,岩石颗粒,油气水和无机地球化学等六个方面实验技术的发展,概述了我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并对各实验技术,分析方法及我国油田自己研制的实验仪器和引进仪器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驱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石油企业的现实战略选择。总结了现有的创新驱动理论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介绍了国际大油气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经验,包括内部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层次化,建立技术协作和技术研究联盟,实施成果快速转化的全过程管理,科技、管理、人才与文化创新协同驱动等。与国际大油气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方式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提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The continual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indicates that the oil demand in China will maintain a strongly rising tendency in the future. Some experts predicted that by 2020, China would need 450 to 600 million tons of oil. However, based on the proven oil reserves,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the next 5 to 15 years, China’s oil production will be maintained at about 180 to 200 million tons.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uture, and a pr…  相似文献   

16.
试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32业是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通过分析石油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了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石油企业在油气资源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下,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专有的、能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并根据我国石油生产企业的现状,分析了构成我国石油生产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培养和提升石油生产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海底的地球物理信息,需要采用综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但在我国由于技术原因,电磁法、核放射性法和天然地震法等,长期未能进入海洋勘查领域。其难点表现为,这些方法所用的探测仪必需下沉至海底进行测量。与陆上仪器的不同点在于,水下仪器需解决密封承压、拖曳行进以及投放与回收等关键技术。“九五”期间,中国海洋物探仪器的研制取得突破。五分量海底大地电磁仪、海洋拖曳式多道γ射线能谱仪和宽频带大动态三分量数字记录海底地震仪等先进的探测仪器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了试验。首批采集数据显示,所有仪器均达到设计目标。海洋探测已有了新的技术支撑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石化集团油气资源接替形势 ,在总结中石化集团在东部探区不同地质条件、解决不同问题时形成的综合勘探技术系列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整体优势的基础上 ,分析了作为主力油区的东部油田目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研究、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创新方面的问题 ;按照中石化集团“稳定东部 ,加快西部 ,准备南方 ,拓展海外”的十六字方针 ,提出以“坐稳老区、强化新区、油气并重、实现发展”为勘探部署方针和发展 7项综合勘探技术系列、加强 12项勘探技术攻关、推广 14项勘探新技术、强化 3项基础工作、探索 8项前瞻性技术、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勘探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总体战略 ,以实现东部油气勘探达到“四化一适应”的总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