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锟俊 《石化技术》2023,(10):40-42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2#催化裂化装置于2021年升级改造为年加工量80万吨的多产异构烷烃的流化催化裂化技术(MIP)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装置连续稳定运行满四个月后进行标定,标定结果表明:MIP技术改造后,干气和焦炭产率均有所增加,液化气产率增加约1.95个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90.5,较改造前增加0.3个单位,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32.2v%降低至22.1v%,说明MIP技术具有良好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能力,改造满足京ⅥB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MIP技术在“油转化”以及油品质量升级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振东 《炼油与化工》2012,(1):12-16,57,58
延长集团永坪炼油厂的原料油属于典型的石蜡基原料,其氢含量和饱和烃含量较高。采用MIP技术后,装置的总液体产品(液化气+汽油+柴油)产率达到了84.32%,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为32.1%,辛烷值RON为90,汽油产率达52.02%。表明MIP技术对于陕北油矿石蜡基原料不仅可以得到高液体收率,而且可以生产出优良的汽油产品。  相似文献   

3.
生产清洁汽油组分的催化裂化新工艺MIP   总被引:96,自引:24,他引:72  
从反应机理出发,提出催化裂化反应两个反应区的概念并得到小型试验验证,据此设计了新的反应器,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型试验。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管输混合油,在保持与现有的催化裂化产物分布相同的情况下,该工艺所生产的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下降12.4个百分点,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分别增加约6个百分点,汽油的RON不变而MON提高1.3个单位,汽油ω(硫)下降15%,诱导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硫传递系数以同一汽油干点作为基准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不同催化裂化技术对汽油的降硫效果。MIP系列技术与常规FCC技术汽油硫含量对比的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基准相同时,MIP系列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均低于常规FCC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MIP-CGP技术与其它多产丙烯催化裂化技术的汽油硫含量对比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小于185℃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3.93,小于FDFCC-III技术和ARGG技术;当汽油干点大于190℃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5.60,而DCC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19.10,表明MIP-CGP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远优于其它多产丙烯的技术。分析了MIP汽油的硫含量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榆林炼油厂于2009年9月对联合二车间600 kt/a催化裂化装置进行MIP技术改造。MIP工艺技术改造后,装置具有较强的重油裂化能力和适宜的氢转移反应促进能力。在原料性质及组成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装置汽油收率和柴油收率较改造前有所提高,液化气和油浆收率下降,同时干气和焦炭的产率小幅降低,总液体收率上升,产品分布良好。MIP工艺技术改造后装置总能耗下降182.11 MJ/t。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8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部分进行了多产异构烷烃(MIP)工艺改造,并应用了RMIP-1型专用催化剂。运行及标定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汽油、柴油产率分别降低了2.42,2.55个百分点,原料油转化率、丙烯收率分别增加了0.37,0.62个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增加了0.3个单位,汽油中的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13.6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大庆石化公司1.4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应用MIP工艺技术改造后汽油质量的变化情况。将改造前后的操作条件以及汽油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影响汽油辛烷值的主要因素,做出了相应技术调整。结果表明,装置在现有的原料和操作条件下进行调整,稳定汽油烯烃含量在33%时,汽油RON可稳定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降烯烃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及烯烃含量的技术,并对如何选择这些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丁艺及催化剂,包括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两反应区(MIP)工艺、两段提升管工艺(TSRFCC)、多产柴油液化气并降烯烃(MGD)技术等.对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1.6 Mt/a催化裂化装置的汽油生产现状,分析了原料组成、工艺条件、催化剂、汽油终馏点和蒸气压等因素对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影响.结合闪蒸系统扩能改造,对装置提高产品辛烷值采取了调整措施,即增大掺渣比、提高反应温度和剂油比、提高汽油蒸汽压和再生催化剂定碳等.实施效果表明,汽油辛烷值达90.5以上,较优化前平均增加0.7单位,优化操作工况下月增效益约453.6×104lRMB¥,达到了提高汽油辛烷值的目标,降低了高标号汽油的调合成本,弥补下游装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13.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原料的选择,预处理,所用催化剂及醚化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并对国内外有关石油公司的醚化工艺做了简单评述,着重讨论了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的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特点,该工艺技术为我国炼厂提供了一条实用,新颖的汽油改质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迎着癸巳年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编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本刊工作的各位领导、业界同仁、作者和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日益严竣的环境问题,标准汽油中硫及烯烃含量的控制必然会越来越严苛.文中着重对比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FCC汽油清洁化技术的中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加氢改质技术、吸附脱硫技术此3类技术的技术优缺点,此3类技术中加氢改质技术针对国内FCC汽油原料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产品油更符合国家新清洁汽油质量标准,对每类技术应用较...  相似文献   

16.
FCC汽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ASAP-2010型物理吸附仪、Autopore IV 9500型压汞仪研究了亚露点硫磺回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分布和孔喉比。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小孔分布曲线近似为正态分布且孔径分布相似,为3.6nm左右;3种催化剂的孔型均为墨水瓶状;样品C的大孔平均孔径最大;3种催化剂的孔体积差异主要体现在大孔孔隙率上。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了汽油池汽油组分来源,从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增加异构化油,增加烷基化油3种方案入手,对比几种调控措施及其结果,提出了最佳改进方案,以解决汽油产品辛烷值与烯烃含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用固相混捏法制备了耦合芳构化功能的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对FCC汽油的改质性能。采用XRD和Py-IR表征了吸附剂的晶体结构和酸性特征,在高压微反装置上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研究了吸附剂组成与工艺条件对FCC汽油改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吸附剂的活性组分由结晶良好的ZnO和ZSM-5分子筛及Ni活性组分构成。随着吸附剂中HZSM-5含量的增加,吸附剂酸性增强,芳构化反应功能提高。工艺条件对FCC汽油改质影响的研究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芳构化反应的进行,但会加速催化剂的结焦失活,影响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增加压力可以使反应中的氢分压升高,减缓吸附剂的失活,有利于反应吸附脱硫,但不利于芳构化反应;增加氢油比可以抑制生焦,保持吸附剂活性,有利于反应吸附脱硫和芳构化反应,但会造成氢耗增加和烯烃饱和;空速增加可提高处理量,但由于原料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减少,导致反应物分子不能充分与吸附剂上的活性位反应,不利于芳构化和反应吸附脱硫反应的进行。采用研制的芳构化增强的反应吸附脱硫工艺及其吸附剂处理胜华FCC汽油的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25℃,反应压力为1.0 MPa,氢油比为200∶1,反应空速为6 h-1条件下,达到产物硫质量分数10μg/g以下时,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明显提高,可以较好的保持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19.
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是一种清洁汽油生产工艺,在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的同时,可降低其烯烃含量。重点讨论了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在原料预处理、醚化反应、甲醇回收方面的一些应用与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原料预处理采用微萃取深度分离设备代替常规水洗塔,可降低水洗水用量;(2)醚化反应优先选用"两台醚化反应器串联+共沸塔+醚化反应器"流程;(3)醚化反应器内件采用条缝筛网代替不锈钢孔板和丝网可避免石棉绳脱落等事故的发生;(4)醇烯比与轻汽油进料组成及共沸塔或催化蒸馏塔的操作压力有关,其取值范围可在1.2~1.5;(5)甲醇和催化轻汽油进料采用比值控制方案,当进料中活性烯烃含量变化不大时,可取消控制方案中价格昂贵的在线分析仪;(6)采用萃取精馏法对C_5组分与甲醇分离存在设备和管线腐蚀问题,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在萃取水管线上设置净化器。另外,共沸塔侧线抽出-反应-分离工艺和变压精馏工艺因不使用萃取水,在降低设备和管线腐蚀的同时不向外界排放难以处理的含甲醇污水,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