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多孔高分子为载体和以人工合成葡萄糖废水为底物的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测定了生物膜密度、有机物降解的本征反应动力学系数,计算了生物膜扩散系数及生物膜表面积等,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模型的精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陶粒粒子为载体,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逐渐加大进水量和进水浓度,使微生物适应高氨氮废水环境;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NH4+-N浓度负荷冲击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可用于处理高NH4+-N废水;底物浓度越高水力停留时间越长;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有利于解决实际废水水质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生物硝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下向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对其硝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积负荷高达2kgNH^+4-N/m^3.d,对NH^+4-N去除率在909%以上。抗冲击能力强及出水稳定,流化内流体循环速度和供气量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最大循环速度和膨胀率为0.6cm/s和100%。  相似文献   

4.
800L分段式循环气升反庆器冷模实验结果表明:该型式的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混合与传质性能,应用于L-苹果酸发酵,菌体收率、发酵周期等指均优于同等规模的机械搅抖罐。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手段,对3种不同分布器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含率εg、内循环液速Uc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进气量这一直接因素外,分布器孔径及其分布密度是影响气含率的2个主要因素;相同气量下,微孔分布器有助于获得较高气含率,但气孔分布过于密集(陶瓷分布器)则会使气泡在脱离阶段发生聚并增大,导致气含率降低.循环液速Uc在低气量下(Qg< 260 L/h)主要由升降流区的气含率差△εg控制,高气量下则由△εg和回路阻力共同控制;相同气量下,不同分布器对应的循环液速Uc则主要取决于气含率差△εg,分布器对应的△εg较大,其Uc也相应较高.体积氧传质系数KLa随进气量增加而增大,其中主要贡献是气含率增大导致的比表面积a增大;相同气量下,分布器对应的气含率较高,其KLa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下向流生物流化床的流态特征.结果表明下向流流化床降流区的流态接近于推流式,而升流区的流态接近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可以模拟为一个推流式反应器和一个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串联.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合成的多孔高分子颗粒作为微生物载体,利用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对不同工段的糖业废水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反应器能很好降解各工段废水,CODCr平均去除率达到85%以上,当水样BOD/CODCr(B/C)值高于0.5时,出水CODCr达到80 mg/L以下,在水样B/C值为0.4时,出水CODCr能稳定在110 ...  相似文献   

8.
基于已求得的内循环流化床下旋流场的气相流动场,求得了颗粒相运动方程,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此区域内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循环流化床能实现炉内分离和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颗粒燃尽度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盥洗废水运行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校学生宿舍盥洗废水 ,对HRT、气水比及MLSS等运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RT为 5h ,气水比为 30 :1,MLSS为 3.6 0 g/L时 ,系统出水稳定 ,水质良好 ,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盥洗废水运行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校学生宿舍盥洗废水,对HRT、气水比及MLSS等运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RT为5h,气水比为30:1,MLSS为3.60g/L时,系统出水稳定,水质良好,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摇动床具有的容积负荷高与污泥产量低等优点,日本NET株式会社开发了摇动床生物膜新技术.试验结果,摇动床生物膜新技术具有高效处理有机废水和污泥减量的显著特性.最高COD容积负荷2.4 kg/m3.d时,COD去除率为97%;进水最高COD浓度2551 mg/L时,出水COD浓度为83 mg/L.进水平均COD浓度1 182 mg/L时,平均NH4+-N去除率为99.4%,具有较强的硝化能力.此外,摇动床反应器中形成了"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较长食物链,有利于污泥减量,运行过程中污泥产率为0.194,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常温下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C/N比废水.结果显示:在填料填充比为40%、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25 mg/L条件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基本稳定在4 mg/L左右,氨氮去除率在80%以上,硝化效果突出;进水C/N不足1时,TN及COD去除率分别能达到55%、60%以上,说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处理极低C/N废水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动力复合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是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型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器,反应器中同时存在活性污泥(悬浮相)和生物膜(附着相)两类多种微生物。通过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多种微生物消解、转化能力,增强对废水中COD、BOD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填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用于曝气生物滤池的6种填料的特点,通过试验对6种填料在有机物、氨氮、总氮、浊度等的去除效能方面进行比较;并从中优选出两种堆积填料,即阶梯环和多面空心球.结果表明,这两种填料处理效果好,且在冲击负荷下运行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差异性是由填料比表面积不同导致的生物膜生长量的差异及空间构型造成的传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主密钥的泄露会使其他密钥失去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容错性的合成主密钥算法,将主密钥的影子分发给不同的密钥卡和主密钥合成服务器以保护主密钥.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可以发现影子被篹改的密钥卡,从而确保当少数部件被攻击后,主密钥的机密信息并没有暴露,而且任何一个在线的部件无法恢复主密钥.通过安全性分析表明:此算法使整个系统具有弹性和抗合谋攻击性,在攻击后能持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内导流筒式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时高分子载体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条件以及操作条件对生物膜厚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2.5~3h,有机容积负荷6.01~7.08kgCOD/(m3  相似文献   

17.
塔填料生物成膜工艺及其特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陶瓷、塑料及金属板波纹等填料上的微生物成膜工艺,对膜填料的膜厚、空隙率、压降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膜填料对甲苯废气的净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塑料填料对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成膜性,成膜时间均为12 d左右,金属板波纹填料成膜时间约30 d ;膜呈褐色,略带黄色,膜厚分别为0.5 ~1 .5mm 、0 ~0 .6 mm ,空隙率52-5 % ~63-6 % ;当进口气流量0-40 m3/h 、循环液流量30 L/h、废气质量浓度3 000 mg/m3 时,压降400 ~1 000 Pa,三种膜填料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6 % 、85 % 和65 % ,当进气质量浓度<2 000 mg/m3 时,陶瓷膜填料对甲苯废气的去除率可达93 % 。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IAMBBR)处理废水时具有很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且可以改善MBBR工艺对于总氮的去除效果,尤其适用于含氮废水的深度处理过程。实验重点考察了有机负荷及曝气方式对IAMBBR处理含氮废水时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720mg/L,氨氮为20mg/L,NO3--N为100mg/L时,控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h、温度为25±2℃、pH为6~9、有机负荷在1.44kgCOD/(m3·d)、并采用曝气2h,停止曝气4h循环模式的曝气方式时,IAMBBR对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88%、92.22%和76.73%,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较好的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效果。同时,IAMBBR不同的运行方式对于反应器内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形态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流式移动床过滤器工作参数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原水浊度及工作参数,对上流式移动床过滤器过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设备运行的适宜参数:过滤速度v<8m/h,滤层厚度h=70cm,滤料粒径d=0.7~1.0mm,砂循环速率Wz=1.5~3mm/min。  相似文献   

20.
传统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以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工艺为主,虽工艺成熟、操作简单,但仍存在运行能耗高、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耐受性差等缺陷.菌-藻共生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低耗高效、抗冲击负荷及环境毒性耐受能力强等优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从菌-藻共生生物膜形成过程及净水机理出发,介绍菌-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净水优势,综述菌-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