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C复合材料TCVI工艺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C/C复合材料TVCI工艺(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原理,分析了其温度控制特点.针对该工艺高精度温度与温度梯度难以控制的不足,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基于自寻优的TCVI工艺温度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稳态精度高,规则易于调整,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化学液相气化渗透工艺(简称CL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分析了该技术的沉积机理、热解碳的形成条件和组织结构与致密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沉积温度和石墨化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该技术在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CVI法制备2D C/C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预制体直接加热模式的CVI工艺在25.5h内制备出24mm厚的2DC/C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工艺快速致密的机理,并观察和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结构均匀、力学性能较好的C/C复合材料,是一种制备C/C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工艺。其快速致密机理可认为:自由基磁吸引作用、自由基电沉积作用和自由基脱氢聚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CLVD法制备2D C/C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 CL VD)是快速低成本制备 C/C复合材料的一种新型工艺。通过叙述该工艺快速制备 C/C复合材料的根本原因 ,并以 1 .5mm/h的速度制备了炭布层叠 2 D C/C复合材料 ,同时对该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性能优越 ,说明该工艺是制备 C/C复合材料的理想工艺。采用 GC/MS质谱对煤油沉积回收物进行了成份分析 ,并对用 CL VD法制备 C/C复合材料的设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C/C 复合材料热梯度CVI 工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TCV I(热梯度CV I) 工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C/C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出密度均匀性较高的C/C 复合材料制件。本文根据传热、传质理论及C/C 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结构特点建立了TCV I 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工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为TCV I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和误差反传(GA-BP)神经网络的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参数优化模型。以新型等温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时采集的实验数据作为模型评价样本,分析了主要可控影响因素(沉积温度、前驱气体分压与滞留时间等)对C/C复合材料制件密度及其密度均匀性的作用规律。在该模型指导下,样本的期望密度和实测密度最大误差不超过6.2%,密度差最大误差不超过8.2%。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可以用于CVI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高强的新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详细介绍了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评价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并分析了今后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主要论述了材料的力学和抗氧化性能以及其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制备 C/C复合材料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传统等温化学气相渗透(ICVI)工艺的致密化效率,降低C/C复合材料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减小预制体周围气体流动空间,将传统负压ICVI工艺加以改进.采用改进后的新型ICVI工艺,在沉积温度1100℃、沉积压力为常压和滞留时间为0.1s的实验条件下,以甲烷为前驱体,氮气为稀释气体,对纤维体积分数为28.7%的2D针刺炭毡预制体进行致密化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所制试样的组织结构,测定了其三点弯曲强度,并利用SEM观察断面形貌.结果表明:125h制备出密度为1.73g/cm^3且密度分布均匀的C/C复合材料.试样的组织结构为粗糙层,弯曲强度为250.87MPa,模量为29.29GPa,断裂行为呈现明显假塑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C/C复合材料CVI(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制备工艺中大量实验数据的有效存储及合理利用问题,设计开发了C/C复合材料实验数据库系统平台,利用SQL Server作后台数据仓库,VC 作平台系统开发,以ADO对象作数据库连接技术,从工艺方法、性能分析、组织结构等方面对实验数据整理分类,并利用Matlab引擎技术整合CVI工艺优化仿真程序,对材料制备工艺进行模拟和优化,该系统平台有助于缩短C/C复合材料制备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遗传算法在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技术对等温CVI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和过程,并对2DC/C复合材料的ICVI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技术有助于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TCVI(热梯度CVI)工艺是制备C/C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工艺.本文在分析TCVI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散控制的思想,设计一种基于串行通讯的TCVI工艺简单集散控制系统,利用Visual Basic的MSComm通讯控件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采用VB和组态王开发TCVI工艺监控系统,实现了该工艺的自动控制,并利用此系统制备出密度大于1.75g/cm3、均匀性较好的C/C复合材料制件.  相似文献   

12.
乳化炸药移动式地面站油相与水相流量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乳化炸药基质移动式地面站中油相与水相流量的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流量控制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及相应的模糊控制算法.实际生产表明该控制方法使油相与水相流量配比控制更加准确而稳定,能有效地保证乳胶基质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套具有高速跟踪和快速响应特性的先进的交流伺服CNC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伺服系统以及全屏幕编缉人机对话方式的软件结构。该系统可满足高性能数控磨床的要求.用于加工出高精度的群钻。  相似文献   

14.
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制备C/C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制备C/C的各种化学气相渗透方法,指出了其优缺点.缩短致密化时间、协调气相反应和表面沉积反应之间的竞争是快速致密化方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介绍了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和石墨化度及其沉积机理的新发展.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化学反应成分分析和数值模拟渗透过程上.展望了化学气相渗透研究的方向,探求热解炭沉积机理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快速致密化方法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制备高性能C/C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偏光观察C/C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偏光可分辨C/C复合材料中不同类型的沉积炭,通过旋转检偏器可测量C/C复合材料中沉积炭的消光角度.列举了偏光观察C/C复合材料实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测定消光角度的方法,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研究热解炭各向异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提高指控装备故障诊断效率,将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到故障检测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中,把指控装备中复杂的诊断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故障树,建立基于故障树的专家系统诊断模型。通过对被测对象信号描述及适配器描述工具和诊断流程输入工具的开发,可快速完成对被测对象的需求信号和故障树的配置。通过仿真表明,该方法诊断效率高,能够快速地定位故障单元,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曹海山 《制冷学报》2022,43(4):26-34
热电制冷技术是一种通过珀耳贴效应直接利用电能实现制冷的固态制冷技术。与蒸气压缩式制冷相比,热电制冷具有尺寸任意缩放、无振动、可靠性高和控温精度高等优点。本文从热电制冷的发展简史和基本原理出发,重点介绍了热电材料、制冷机结构、功能层界面以及热端散热器等影响热电制冷机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热电制冷的优势特性介绍了热电制冷的应用,最后对热电制冷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星  崔红  闫联生 《材料导报》2007,21(8):22-24,29
基体改性是对C/C复合材料进行氧化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综合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报道,重点介绍了3种基体改性方法,指出基体置换法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而SiC陶瓷是比较理想的置换炭基体的材料.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先驱体转化法(PIP)和液相渗硅法(LSI)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优点及其不足.对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模糊控制策略对空调性能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多联空调机组模糊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台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工作情况,结合多机的温差、温度变化率等因素决定压缩机工作频率和制冷剂流量。本文提出一种模糊控制简化方法,通过实验认为该模糊控制方法在空调室内温度变化大时,控制系统响应快;温差较小时能稳定运行,空调机组运行动静态性能较好,能满足舒适性空调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