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青春  胡红 《纺织学报》2008,29(1):58-61
在电脑横机上用玻璃纤维编织4种不同结构的针织物,作为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采用VARTM工艺复合加工,对这4种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纵、横向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拉伸应力与应变特征曲线进行分析;阐述集圈、浮线对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度和拉伸方向上受力纱线根数是影响这4种结构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说明玻璃纤维针织物增强体与树脂结合良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纺织增强材料的发展概述,探讨纬编针织增强材料结构的优缺点,其中延展性、柔顺性、分布均匀性及抗冲击疲劳性能优良。分析纬编针织增强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力和强度适中、层间破坏强度高、可制作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等。同时,详细分析可应用于纬编针织增强材料的结构类型,包括纬平针、罗纹、衬垫基本组织结构,三维成形结构以及轴向增强结构。最后,举例阐述纬编针织增强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工业、航天航海、医学生物、电子信息等,为未来纺织增强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衬纬对纬编针织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用苎麻和玻璃纤维设计、织造了米拉诺罗纹加衬纬和变化畦编加衬纬纬编针织物 ,并用RTM成型工艺与树脂进行复合研制纬编针织复合材料 ,测试和分析了针织物复合前后的拉伸性能 ,发现纬编针织复合材料沿衬纬方向的拉伸性能主要取决于衬纬纱。高强高模衬纬有利于提高纬编针织复合材料的初始模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纬编间隔织物是采用纬编针织技术,用纱线或织物在垂直方向连接生产的两块独立织物,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吸声功能。介绍纺织材料的吸声机理,研究纬编间隔织物的编织生产工艺,分析纬编间隔织物的吸声性能及应用,认为纬编间隔织物在开发有吸声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线在电脑横机上编织了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纬编针织物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基体选用环氧树脂,利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加工成型。测试了4种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斜向和纵向的拉伸性能,并对拉伸性能曲线、浮线对横向拉伸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纱线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度和浮线的长短都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纬编针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各向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物的性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物是一种新型的纬编结构,它由两个独立的纬平针衬经衬纬结构通过一组经纱连接而成。这种结构不仅具有间隔大小调节方便、间隔纱种类的使用不受限制等特点,而且表面结构尺寸稳定,力争性能好,在轻型夹心复合材料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主要介绍这种织物的结构特点和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纤维在电脑横机上编织了5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纬编针织物,将其作为复合材料增强体,选用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手糊法复合工艺制成复合材料板材。测试分析了5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应力和挠度,探究了碳纤维纬编针织复合材料的横纵向弯曲性能。试验表明,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纵向弯曲强度大于横向弯曲强度,且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与其组织结构、纱线取向、承载纱线根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3种集圈连接距离、3种间隔丝直径和3种间隔丝排列密度共制备了7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纬编间隔织物。使用一步发泡工艺制备纬编间隔织物/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织物厚度大、间隔丝直径大和间隔丝排列密度大的复合材料有更大的抗压应力和更好的抗压性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玻璃纤维编织一种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并制作了该种结构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与泡沫夹层结构的平压性能相比,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平压强度是泡沫夹层结构的两倍之多,平压弹性模量达到四倍,在产业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维纶纬编针织增强体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勃  万振江  林颖  郑武申 《纺织学报》2001,22(5):281-281,290
在横机上编织纬编米拉诺罗纹和满针罗纹加衬纬的三维结构织物,并以其作为纬编针织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对采用维纶和玻璃纤维编织的增强体的拉伸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发现:满针罗纹加衬纬组织有利于提高衬纬纱和织物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