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苑精粹     
《印染》2016,(18)
正商业化光致变色染料在PP纤维中的应用2016171将2只商业化的光致变色染料螺噁嗪和萘吡喃,采用熔融纺丝法成功地应用在PP纤维上,制备光致变色纤维,测试了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发现,相同的染料用量,PP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优于其在棉织物筛网印花的效果,2只染料都出现正的溶剂化显色现象。棉和PP上的染料,当在紫外光下暴晒时,二者的显色速率相当。但去除紫外光源后,染料的变褪色现象不同。螺噁嗪染料在  相似文献   

2.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变色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纤维进行变色染色研究 ,探讨了光致变色的机理 ,以及主、辅变色染料的配比关系 ,确定了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纤维可以进行变色染色。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分散染料、涂层胶和涂层溶剂溶度参数的计算以及各自行为的分析,运用溶度参数理论对涤纶涂层织物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色变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织物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分散染料的迁移情况与涂层胶和涂层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生产过程中,与染料溶度参数接近的涂层胶会增加染料从纤维内部向表面的迁移,但可以缓解储存过程中分散染料在织物表面的不均匀迁移色变;在存储过程中,残留溶剂的挥发是染料发生不均匀迁移的主要原因,当溶剂与染料溶度参数相近、沸点过高或过低时,不均匀迁移更易发生。为缓解涂层织物的色变现象,应在涂层加工过程中选择与染料溶度参数值相近的涂层胶及与染料溶度参数值相差较大的涂层溶剂。  相似文献   

6.
光致变色纺织品由于其优异的可逆变色性能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光致变色敏感性,文中设计合成两支不同碳链长短的新型螺吡喃光致变色功能染料,将这些染料通过高温高压染色上染涤纶针织物,获得了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针织功能面料.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在溶液中的光...  相似文献   

7.
“纺前染色”是指在聚合过程中或聚合后,在纺丝以前通过加入染料制得有色纤维及长丝的生产工艺。纺前染色可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有色的无机和有机颜料或染料是挤压纺长丝染色的较简便的方法。由于染料混和在聚合物中,故其成品的色牢度很高。到1985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色度学的理论分析了阳离子染料染腈纶的光致变色原理。通过对腈纶纤维、毛条、绒线、装饰等织物的变色染整,得到了湖蓝、驼色等数十色种色调颜色的变色产品;根据多次重复和对比的实验结果,重点讨论了腈纶的光致变色染色的染制工艺。  相似文献   

9.
耐洗牢度是服装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它取决于染料一纤维间的作用以及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染色时还原染料和不溶性偶氮染料进入纤维的聚合物基质中,便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而这些染料具有很好的耐洗牢度。活性和铬媒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而变得耐洗。有些染料,例如直接和酸性染料,也可以用后处理来改善耐洗牢度。真丝绸通常使用酸性染料染色,主要是因为其产品色泽鲜艳、生产上操作方便,但色牢度的变化很大,其变化取决于诸如染料的化学结构、分子量、扩散特性和染色  相似文献   

10.
李正雄  邢彦军  戴瑾瑾 《印染》2008,34(6):41-45
介绍了新型纳米材料树枝形聚合物的定义、特征、结构与合成,阐述了树枝形聚合物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包括胶囊化包裹染料、高选择性萃取染料、联合染料构建捕光系统、提高纤维染色性能、染料废水处理和涂层整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6,32(21):59-59
问:怎样避免直接混纺染料染色后烘燥产生色变色花?答:织物卷染染色后在烘简(锡林)上烘干,若织物含水量过高,会使织物上的染料产生泳移,从而产生色变色花。直接混纺染料色泽鲜艳,但其得色率仅为普通直接染料的66.3%。提高直接混纺染料的得色率,要相应延长保温染色时间,尽量在染色过程中使染料分子与纤维素纤维有更多的结合机会,从而提高其得色量。提高直接混纺染料得色率的另一要点是在染浴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NaCl、Na2SO4),以促使染料上染。否则,不能体现出直接混纺染料的优越性。染毕若水洗不净,浮色较多,则在烘干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泳移,而导致色花。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氧化钨晶相结构不稳定,光变色响应时间长,寿命短等问题,先采用水热一步法制备浅黄色氧化钨纳米棒,再通过磁力搅拌将其均匀分散到聚乙烯醇溶液中,最后采用快速连续的浸渍涂覆工艺在棉纤维表面涂覆氧化钨纳米棒,制备光致变色纤维,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光致变色纤维在紫外光照射下,在1 min 内颜色由最初的淡黄色变为灰蓝色,并在5 min内逐渐变为深蓝色;在红外灯加热处理过程中,纤维的颜色在约2 h内恢复到其初始状态,表现出从浅黄色到深蓝色的快速、可逆的颜色切换。该光致变色纤维可规模化生产,可编织成各种图案,在开发光致变色纺织品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光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和变色机理,阐述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研制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黏胶长丝的制备等。重点讨论光致变色微胶囊加入量(对甲纤)对黏胶熟成度、黏度和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对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提出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可应用于商标防伪、变色服品牌、部队作战防护装、高档绣花线、窗帘等方面,为光致变色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碱性第三单体(TAM)为单体共聚合制得聚合物,并将聚合物浆化溶解,试纺出酸性可染聚丙烯腈纤维,用酸性染料对其进行染料,测得平均上染率为90%。对制得的纤维进行DSC分析和SEM分析,发现纤维无序结构的增加以及TAM的亲水性有利于该纤维与酸性染料作用,提高了上染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实际生产中镀银纤维纺织品易发生原因不明的无规则黑色斑块色变,且普通处理难以复原,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提出镀银纤维色变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硫化氢所致。通过控制镀银纤维色变条件,检测镀银纤维各元素含量变化,观察到色变镀银纤维中含硫量和含氧量增加,得出镀银纤维色变的机制是镀银纤维中的银与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导致镀银纤维变色,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加快了镀银纤维色变的反应。文章为镀银纤维纺织品防止色变和色变的镀银纤维颜色复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噁嗪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光致变色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Zeta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红外光谱对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圆球形,芯材表面有聚氨酯生成,且表面光滑、完整,致密性能良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880μm,PDI值为0.087,且分布集中。微胶囊的变色效果、化学稳定性和耐疲劳性测试表明:光致变色微胶囊变色灵敏度为2.20,且可逆,不溶于乙醇、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与螺噁嗪相比,耐疲劳性得到提高,日晒30 d后其变色灵敏度仍为2.17。  相似文献   

17.
染料在任何被染物单纤维中的扩散速率和程度较其它任何因素更能控制各种染色工艺中的生产率、染色重现性和染色质量(指外观,有时也包括牢度性能)。染色时,在染液循环良好的情况下,或在染液与纤维接触均匀的情况下,染料在合成聚合物纤维上的上染过程可按两步描述,即染料先吸附在纤维表面,接着染料扩散入纤维内部。 第一步吸附是受染色条件下染料的浓度和染料对纤维直接性的影响。第二步扩散是受所用染料的分子构型和纤维对染料可及性的影响。扩散阶段经常是所用的染色工艺中决定速率的因素,而且染色工作者可间接地从注意染色织物的色泽提升率和色泽深度以及染液的吸尽率两方面的情况进行观察,染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聚合物纤维染色过程时,根据一般的概念,染料的扩散基本上是通过大分子低取向的非晶区来实现的。并认为,非晶区部分的含量愈多,纤维的密度愈小,染料的得色量就愈大。这种认识实际上没有考虑到所研究试样的分子及超分子结构的特性。特别是对于可结晶聚合物(如PET),在同样结晶度的情况下其超分子结构的特性可能是不  相似文献   

19.
光致变色防伪纸张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纸张防伪的基本技术,并对光致变色纤维与普通纸张纤维进行了混抄的初步试验,表明光致变色纸张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纸张防伪的基本技术 ,并对光致变色纤维与普通纸张纤维进行了混抄的初步试验 ,表明光致变色纸张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