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把握当前烟草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使用incoPat数据库对2000—2022年国内烟草生物技术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并从申请态势、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国际专利分类)小类分布和专利技术领域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数量及趋势:烟草生物技术领域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专利申请量为140件。(2)归属:国内烟草行业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具有明显数量优势,以云南省烟草公司的专利数量最多,其次是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和贵州省烟草公司;国外主要以跨国烟草公司的申请为主,其中,美国无烟烟草公司和奥驰亚客户服务公司的申请量最多。(3)IPC分类:该领域IPC技术主题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涉及C12N(微生物及其培养基)和C12Q(测定方法)2个小类,且A01N-A01P-C12R(抗病、杀虫或调节植物生长的生物菌剂)、A01H-C07K-C12N(植物新品种培育或组织培养)是今后专利申请的重点。(4)研究领域:在具体技术方面,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烟草绿色防控、烟草基因作用机制和烟草生物菌剂研发等领域,以烟...  相似文献   

2.
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技人员准确把握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的研发现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8年公开公告的有关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8年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国专利共计270件,其中发明233件、实用新型28件、外观设计9件。其中袋装口含型专利占50%以上,是目前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专利的主流技术。(2)2008年以来,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国专利申请经历了活跃期和高峰期,国内烟草行业专利申请总量于2013年超过国外烟草公司,专利申请量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领先。国外烟草公司申请的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国专利中,雷诺士烟草公司的申请量最多,其次是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和美国无烟烟草公司,且均为发明专利。(3)袋装口含烟关键技术是产品配方、制备技术、包装技术等,含化烟关键技术是制备工艺、产品形态、产品配方等;袋装口含烟专利在包装方式、缓释技术、熟化技术等领域涉及较少,含化烟专利在缓释技术、成型技术等领域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3.
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技人员准确把握袋装口含烟的研发现状,研判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8年公开公告的有关袋装口含烟的专利(即中国专利)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2018年国内袋装口含烟专利共计154件,其中发明专利124件、实用新型专利21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②1985—2007年,袋装口含烟专利申请处于起步阶段;从2008年开始,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增长期,数量显著增加,在此期间,我国烟草行业专利申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③在国外烟草公司申请的袋装口含烟中国专利中,雷诺士烟草公司的申请量最多,其次是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国内申请人中,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居前两名,且大多数专利为发明专利。④目前袋装口含烟的技术发展较成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品配方、制备工艺和包装技术上,缓释技术、熟化技术、成型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烟用添加剂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对2011—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1 666件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1—2015年,烟用添加剂专利申请总量持续提升,尤其是发明专利,其中湖北中烟和云南中烟的申请量最多。(2)A24B、C11B以及A24D类技术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技术研发的热点区域,C08B、B01J、C12P、B01D、C07H以及D21H类技术可能是今后潜在的研发热点。(3)国外申请人在华专利布局以英美烟草、雷诺烟草、日本烟草和菲莫烟草的申请量最多,其中英美烟草的技术布局区域最广。  相似文献   

5.
姚光裕 《造纸信息》2007,(11):44-44
2007年8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项由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天然烟草纤维的卷烟纸。该卷烟纸采用天然烟草纤维为主要原料,所述的天然烟草纤维选  相似文献   

6.
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研技术人员准确把握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研发的技术特点,对2001~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世界专利数据库有关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专利进行了检索、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公开264件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专利.其中,电加热型专利251件,燃料加热型专利8件,理化反应加热型专利5件;②2001~2012年欧洲专利局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有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专利254件.其中,电加热型专利192件,燃料加热型专利45件,理化反应加热型专利17件;③国外企业在我国申请的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专利有27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菲·莫公司12件,日本烟草公司5件;④近10年间我国烟草行业申请4件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方面的专利,而且都是实用新型.国外烟草企业在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领域的专利拥有量占优势,尤其是在含有可见的烟草物质的电加热型卷烟领域,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严密的专利布局,而我国烟草行业在加热型无烟气烟草制品的专利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该领域的研发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为把握国外无烟气烟草制品研发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借助Thomson Innovation 专利分析工具对1985 ~ 2014 年间无烟气烟草制品技术专利进行分析,系统揭示近30 年来无烟气烟草制品的研发现状与态势、研发热点以及技术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申请变化趋势受政策影响较大;中国和美国是无烟气烟草制品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3 类无烟气烟草制品技术研发热点各有不同;以跨国烟草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并购成为无烟气烟草制品技术研发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产品类型,对近年来国内企业申请的关于加热烟草芯材制备工艺和技术相关的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归纳,重点从专利的角度对国内加热烟草芯材制备工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基于造纸法、稠浆法、辊压法、干法4种工艺进行加热烟草芯材制备的专利数量共52件,其中辊压法数量最多,造纸法、干法数量相近,稠浆法最少,烟草行业申请数量占92.3%。  相似文献   

9.
《中国烟草学报》2007,13(3):I0002-I0003
一、郑州烟草研究院简介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26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归口单位和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CORESTA)的成员单位。郑州院汇集了各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烟草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研究员14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3人。同时具有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近50年来,郑州院承担并完成了数百项科研项目,其中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把握细支烟技术在我国的专利申请现状、研判今后的发展趋势,对1985—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134件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17年,细支烟专利的申请量逐年快速增加,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2)国内烟草行业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占总量的81.3%,其中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烟公司)的申请量最多,其次是河南中烟公司、湖北中烟公司和云南中烟公司。国内其他单位的申请总量较少,各单位的申请量均在3件以内。(3)专利申请所覆盖的IPC种类趋于稳定,其中A24D(细支烟滤棒)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细支烟领域的研发热点,A24B(细支烟加工工艺)小类可能是今后潜在的研发热点。(4)国内烟草行业和国内其他单位均比较重视包装、加工方法或设备和滤嘴3个方面的专利申请,但二者在包装和滤嘴方面的技术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雪茄烟专利技术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和目的  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技人员准确把握雪茄烟的专利申请现状、研判今后的发展趋势。  方法  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德温特专利平台对2009—2018年度在全球申请的657件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雪茄烟专利的地域集中度相对较高,专利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大陆等地,与当前雪茄烟的市场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其次是欧盟和法国。国外个人、国外其他单位以及国内烟草行业是该领域的创新主体,但具体专利权人的集中度并不高,以BLUNT WRAP,U.S.A.,INC的专利数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烟、湖北中烟和重庆中烟等国内工业企业。2)雪茄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A24F(吸烟者用品,主要为配件)小类,其次是B65D(雪茄贮存或运输容器)、A24C(雪茄机械)、A24B(加工方法)和A24D(烟支结构设计)小类;而外观设计专利主要集中在27-06小类。在具体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配件和外观设计两个方面。3)国内申请人(含国内烟草行业)在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申请略显不足。  结论  综合考虑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以及国外申请主体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率相对较低等情况,对于海外专利的跟踪、研究以及积极开展相关专利的海外布局战略等方面,国内烟草行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的特征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7个烤烟品种(红大、翠碧1号、KRK26、秦烟96、云烟85、NC55、龙江911)的160个中部叶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个烤烟品种中部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外观质量总体变异较小,但所有品种中部叶色度以及红大和KRK26烟叶油分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2)7个烤烟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云烟85、秦烟96和龙江911烟气品质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红大、NC55、翠碧1号和KRK26烟气品质变异较小;(3)云烟85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81.99分、翠碧1号烟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64.64分,翠碧1号、云烟85、红大和KRK26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优于龙江911、秦烟96和NC55。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组分转化规律,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对烟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及转氨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以谷氨酸等10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幅较大;不同成熟度烟叶中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变化差异主要集中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此时,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中转氨酶活性较高;与尚熟烟叶相比,适熟和过熟烟叶丝氨酸、组氨酸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从烘烤定色期开始,呈现下降的变化,表明烟叶成熟度对游离氨基酸转化为美拉德产物有一定影响。由此,适当提高烟叶成熟度,有助于烟叶游离氨基酸互相转化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探究雪茄茄衣在晾制过程中外观颜色变化与内在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其晾制过程中的精准化操作提供参考。以德雪1号品种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测定晾制过程中的烟叶外观参数及水分指标,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回归方程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烟叶在晾制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主要变化波动集中在晾制第3天至第8天期间。晾制过程中烟叶水分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前期散失主要为自由水,而后为束缚水。相关分析表明,晾制期间各水分指标与颜色参数之间相关性较好,逐步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雪茄茄衣晾制期间颜色特征参数和水分含量之间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特征参数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选用优质的玉米须作为原料的一部分添加到再造烟叶中,结果显示添加了玉米须的再造烟叶比未添加玉米须的再造烟叶松厚度有所增加,而再造烟叶抗张强度随着玉米须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再造烟叶的填充值随着玉米须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从而提高再造烟叶在卷烟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再造烟叶的评吸结果表明:添加了玉米须的再造烟叶比未添加玉米须的再造烟叶烟气更加柔和,刺激性更小,余味更舒适,其中玉米须的添加量相对于烟碎和玉米须的总质量比例为25%时,制成的造纸法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综述填料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包括填料种类、添加工艺以及对再造烟叶产品的影响等。通过分析认为,填料种类的选择及添加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取得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来郑州烟草研究院发表的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论文数量、发表刊物分布、学术方向、论文作者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对近5年来郑州烟草研究院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集中分布在化学(含香精香料)、农业和工艺等重点学科领域,作者以高学历、高级职称、中青年为主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院科研水平、科研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云南省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采用分子和形态学鉴定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将其命名为Rhi-1,并初步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Rhi-1的气生菌丝旺盛,质地疏松,孢子囊和孢囊孢子直径分别为53~123 μm和2.1~9.0 μm,两者均呈球形或椭圆形。孢囊孢子萌发的最高温度为44.6℃,水相介质中孢囊孢子热处理10 min的致死温度为54℃,菌丝体热处理30 min的致死温度为70℃,最适pH为7.0,最佳培养基为PSA。此结果为研究霉烂病发生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