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近年来重要的勘探区域,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可为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为了研究合水地区延长组长2_3储层的非均质性,在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通过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长2_3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长2_3储层的非均质性与沉积相带关系密切,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等微相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砂体厚度较大的有利沉积相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逐渐变大,高孔高渗带大都重合,即高孔带为对应的高渗带,沉积相带对储层非均质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资料和测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定边地区长2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参数,对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长2储层各砂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层内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内部单砂层数多,泥质夹层和隔层发育,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在平面上,分流河道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弱,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砂体的非均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定边地区长2储层为中等非均质性储层。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研究区岩心测试数据展开分析来研究长6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长6储层渗透率纵向上主要以复合韵律型为主;2)长6储层变异系数为弱非均质性;突进系数为强非均质性;级差为中等非均质性。综合认为本区长6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为中等-强;3)长6储层分层系数为2.36,砂岩密度为0.32,综合表现为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综合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从储层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_3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6_3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砂层层理发育,多为平行层理和斜层理;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也很强,并且层内夹层发育;长6_3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存在差异,长6_3~2小层非均质性要强于长6_3~1小层;长6_3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表现在砂体分布和物性方面,这主要与沉积时期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宏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岩心的常规和特殊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宏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总体上以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为主,见少量的伊/蒙混层等矿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层段具有不同的粘土矿物组合。通过研究物性非均质性参数、层内夹层、分层系数、砂岩密度、隔层、连通系数等参数表明,沉积相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长6油组-长8油组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
盘古梁地区延长组长61储层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评价,认为盘古梁地区长61小层以正韵律为主,长612小层砂体以复合韵律形态为主,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河道砂体沿北东-南西方向展布,顺河道方向其连续性好,垂直河道延伸方向上...  相似文献   

7.
唐鼎  张春生  肖梦华 《河南石油》2011,(1):32-34,38
盘古梁地区延长组长61储层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评价,认为盘古梁地区长61^1小层以正韵律为主,长61^2小层砂体以复合韵律形态为主,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河道砂体沿北东一南西方向展布,顺珂道方向其连续性好,垂直河道延伸方向上其横向连续性相对较差,小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综合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大,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值性。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Z油区的储层类型主要为陆相碎屑岩储层,其特点是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本文以长3为例,通过对长庆油田Z区域的数据及资料分析来研究长3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结构、渗透率特征,并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发现,Z油区长3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其渗透率的变异系数(Vk)0.754、突进系数(Tk)3.298、级差(Jk)53、均质系数(Kp)0.302,储层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该区开发效果较差。研究分析表明,该区呈现的强非均质性,主要是受了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的岩石孔隙结构、孔渗关系、储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主力油层长6。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非均质性较弱,油气相对富集,应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甘泉地区长7油层组页岩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隔夹层识别统计、渗透率统计及劳伦兹曲线构建等方法,定量表征并比较了长71、长72油层亚组的宏观非均质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分析了宏观非均质性对石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1、长72页岩油储层平均发育夹层数分别为3.8、5.1层,砂体渗透率以复合韵律为主,且非均质性强;平均发育隔层数分别为3.4、2.8层,单隔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6.0、4.9 m;长71较长72表现为稍弱的层内非均质性和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页岩油砂岩储层的韵律性对含油饱和度有明显的影响,厚度大于10.0 m的隔层对油气有明显的封盖作用,“物性”隔夹层则构成油气聚集的侧向遮挡。长71油层亚组较长72油层亚组隔层更为发育,而长72油层亚组油气更富集。平面上,油气富集区分布呈条带状,多位于砂体厚度大且连续...  相似文献   

11.
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曾遭受酸性介质的改造,次生孔隙发育: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问溶孔和微裂缝为主,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对储层物性也有贡献;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碎屑组分、成岩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影响储层的空间展布;碎屑组分和粒度与储层物性具有直接关系: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压实和胶结作用可使原生孔隙大部分丧失.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可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孔、渗性,为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开展了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重矿物测试、测井岩电关系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主要受东北、西南和南部共三大物源区控制;②研究区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东北部为曲流河三角洲相,西南部和南部均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部为湖泊相,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5类亚相和10类微相;③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主要表现为"湖退-砂进"的沉积特征,长4+51小层沉积时相对于长4+52小层沉积时的湖盆面积较小,砂体规模更大;④相对于西南部和南部,东北部的物源供给更充分,多支水下分流河道汇聚于此,叠置连片分布的厚层砂体更为发育。该研究成果展示了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的勘探潜力,可为下一步精细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并认为:长2 油层组早、中期(长23、长22)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表现为垂向上河道砂体相互叠加,砂地比值高,平面上河道沉积广泛分布,泛滥平原沉积保存较少;晚期(长21)过渡为网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厚度变薄,地层砂地比变小,平面上河道呈网状分布,广泛发育河漫沼泽沉积。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4 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6-2油藏的沉积相标志,研究了镇泾区块岩相标志、测井相标志,确定了该区的沉积类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了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5种微相类型,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电性特征,并且揭示了各种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展布和剖面上的分布,进而总结出了沉积演化规律。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侵蚀强烈,河口坝发育相对较少。有利的砂体储集体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它主要发育在长6^2-2油层。  相似文献   

15.
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因该油层组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的岩石学特征,所以,研究对其储层物性有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且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综合黏土矿物成分、胶结物及孔隙的发育状况,把长6油层组划分为5个成岩相:高岭石胶结相、绿泥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以及长石溶蚀相。其中,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和长石溶蚀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6.
借助阴极发光、SEM、X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测试分析技术,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R地区长6储层砂岩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发育于三角洲平原的长6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晚期阶段,其中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破坏显著,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结合沉积环境及孔隙特征将成岩作用划分为5种成岩相,长6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与次生溶蚀孔混合发育,平均孔隙度6.71%,平均渗透率0.46×10~(-3)μm~2,储层均质性较强,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孔隙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对蟠龙油田上百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化验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该区三叠系延长组 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和细-中粒长石砂岩,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中长 21油层亚组发育两条河道,长22油层亚组发育两条主河道和一条次级河道。控油规律分析表明,沉积相 对该区长2油藏的形成和油水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控油因素。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微相类型有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微相,分支河道微相是砂体最发育的相带;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1.2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其次受构造因素影响,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对长3油层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