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丙烯酰氯和对位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碱性交联剂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丙烯酰胺(ACPBE)。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核磁氢谱(1HNMR)对AC-PBE的结构进行表征。将AC-PBE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研究了整理剂和碱的质量浓度、干燥时间、汽蒸时间、汽蒸温度和湿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整理工艺为AC-PBE质量浓度80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5 g/L,50℃烘干5 min,汽蒸温度110℃,汽蒸湿度75%,汽蒸时间5 min。将AC-PBE与多元羧酸的整理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与多元羧酸折皱回复角相同的条件下,AC-PBE整理织物的强力保留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9,(17)
目前,纯棉织物的免烫整理大多采用DMDHEU树脂在酸性条件下交联处理,虽然抗皱效果满意,但酸性条件下的高温整理会使棉纤维降解,造成织物强力损失,同时还有甲醛残留问题。为减小棉织物抗皱整理过程中强力损失,试验采用双丙烯酸酯类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交联整理,并优化了交联条件。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9 g/L,蒸汽湿度100%,汽蒸温度115℃,汽蒸时间9 min,此时织物的整理效果最佳;同时研究了交联剂分子尺寸和交联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传统DMDHEU交联,双丙烯酸酯类交联剂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与前者相当,但后者的经向拉伸强力保留率从38%提高到55%,且无甲醛残留,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2011,32(5):91-94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中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本文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讨论了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如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7,(1)
以丙烯酰氯和对位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碱性交联剂对-β-硫酸酯乙基砜丙烯酰苯胺(AC-PBE)。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氢谱(1HNMR)及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AC-PBE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测定了AC-PBE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A)、撕破强力(TS)以及白度(WI),研究了汽蒸条件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焙烘整理工艺相比,汽蒸整理的棉织物效果更佳,最佳的汽蒸温度为110℃,湿度75%。添加与AC-PBE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丙三醇能够使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5°,且对撕破强力和白度没有影响。添加20 g/L柔软剂Powersoft AE38,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257°,撕破强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6,(10)
以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了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PCA)。考察了柠檬酸和环氧氯丙烷物质的量之比、制备温度和时间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降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CA的优化工艺参数,即:n(柠檬酸)∶n(环氧氯丙烷)为1∶0.8,制备温度110℃,制备时间2 h。将整理剂PCA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考察了PCA和催化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即:PCA质量浓度12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3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6 min。经抗皱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85°,白度76.3,强降率为38.94%。  相似文献   

6.
采用泡沫技术,将水性聚氨酯整理到棉织物上,得到具有抗皱性能的棉织物。研究了泡沫涂覆厚度、水性聚氨酯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在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4 g/L,稳泡剂(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 g/L,发泡比控制在4.9的前提下,较佳的棉织物泡沫抗皱整理工艺为:水性聚氨酯质量浓度150 g/L,涂覆厚度1 mm,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经该工艺整理的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为189°,透气性为37.6 mm/s,拉伸强力785 N。  相似文献   

7.
《上海纺织科技》2021,49(7):40-43
采用水性聚氨酯对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对整理工艺进行研究,并对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白度等性能进行分析。探讨了水性聚氨酯种类及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棉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确定水性聚氨酯对棉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Bmim]Cl离子液体在温度60℃,处理时间50 min时对棉织物进行微处理;在7377型聚氨酯质量浓度120 g/L,温度150℃,焙烘时间3 min的条件下整理,棉织物的弹性回复角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强力保留率超过94.5%,白度则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8.
张广知  黄小华  石小奕 《印染》2012,38(1):29-31
采用潮态汽蒸方法对纯棉帆布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汽蒸温度等因素对阻燃效果、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的工艺为:阻燃剂CFR 350 g/L,催化剂C52 40 g/L,汽蒸温度140℃,汽蒸时间45 min。试验结果表明,纯棉帆布采用汽蒸阻燃整理工艺与传统焙烘工艺相比,不仅能取得与焙烘工艺相当的阻燃效果,而且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9.
汽蒸潮态交联的高易护理性棉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凤美  周翔  赵敏 《印染》2009,35(24)
采用N-羟甲基酰胺类超低甲醛交联剂SDP1作为防皱整理剂,以汽蒸潮态交联工艺对经液氨处理的全棉牛津纺织物进行易护理整理.整理液组成:SDP1 120 g/L,氯化镁18 g/L,柠檬酸1.2 g/L,渗透剂2 g/L和适当的柔软剂;织物浸轧整理液后进入汽蒸箱,汽蒸箱湿度F=30%,温度150℃,处理时间3 min.处理后织物的外观平整度能达到SA等级4级或略优于4级;即高易护理性的水准.其主要物理机械性能(断裂强力保留率、撕破强力保留率、耐磨性)、白度和手感都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用丝素蛋白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及棉织物整理前后的各项性能比较。经研究表明丝素对棉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是浸渍液温度在85℃条件下,丝素溶液质量浓度10g/L;浸渍时间是60min。涂覆丝素膜经过交联处理可使整理效果具有一定的耐洗性。通过丝素整理能使棉织物的缩水率、耐磨性能、抗皱能力、抗弯刚度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阻燃整理传统焙烘工艺易产生织物断裂强力损伤和色泽的变化,从而影响它的使用。为此采用潮态汽蒸方法对纯棉染色蓬盖布进行阻燃整理,讨论阻燃剂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等因素变化对阻燃效果、织物断裂强力及色泽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优化了汽蒸阻燃整理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纯棉染色蓬盖布进行阻燃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与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与焙烘工艺相当的阻燃效果,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尤以色泽更为显著。最佳工艺为:阻燃剂CFR:350g/L,催化剂C52:40g/L,汽蒸温度140℃,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磷系无甲醛阻燃剂在棉织物整理的工业生产和实验提供数据支持,用磷系无甲醛阻燃剂OP-MDPA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与其他的棉织物阻燃整理方法进行对比,得到最优整理工艺。采用无甲醛阻燃剂OP-MDPA和无醛交联剂GF-415按一定质量比配制成新的试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阻燃剂质量浓度、处理温度、交联剂质量浓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OP-MDPA质量浓度500 g/L、无醛交联剂GF-415质量浓度50 g/L、焙烘温度185℃、pH值5~6时,阻燃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水解淀粉与乙二醛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解淀粉与乙二醛复配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正交试验,讨论水解淀粉、乙二醛和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率和断裂强力保持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整理工艺参数:淀粉质量浓度40 g/L、乙二醛质量浓度7 g/L、催化剂质量浓度4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5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率为30%~45%,断裂强力保持率为88%~95%。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5,(3)
以自制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改性PAMAM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考察了整理剂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整理的耐久性。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0 g/L,氢氧化钠40 g/L,在130℃焙烘75 s。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回复角提高了17.5%,白度可达85.1%,强力保留率可达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醚化2D树脂对纯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设置,设计正交试验探究醚化2D树脂、催化剂、保护剂、柔软剂在成衣免烫技术中的应用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为醚化2D树脂F-AP质量浓度150 g/L、催化剂FM质量浓度40 g/L、保护剂HDP质量浓度35 g/L、柔软剂NUP质量浓度15 g/L。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4种助剂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做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另外3种助剂,醚化2D树脂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影响最为显著。重点分析了醚化2D树脂对整理后织物性能的影响,发现醚化2D树脂质量浓度超过160 g/L时,棉纤维与树脂的反应呈现饱和,使棉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力变化趋缓,过多的树脂残留使纱线间的摩擦力增加,对织物抗撕破起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邵冬梅 《印染》2012,38(19)
将多功能整理剂MFA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性整理,考察了MFA对织物抗皱性和柔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整理剂MFA作为无甲醛多功能整理剂用于棉织物整理,对白度和色光无影响,不存在黄变现象;其优化整理工艺为:整理剂MFA质量浓度80~10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90 s.MFA可以显著提高棉织物的抗皱和耐磨性能,与服丝平树脂整理剂合用时,能在显著提高抗皱性、滑爽性的同时,有效保护织物的撕破强力,当整理剂MFA质量浓度为50 g/L和服丝平树脂整理剂质量浓度为50 g/L时,整理效果和耐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5,(13)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引发剂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棉织物前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接枝工艺中功能单体和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棉织物前处理工艺为:棉织物、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和2-溴异丁酰溴的质量比为1∶0.5∶1.5∶2,整个反应体系在较低温度下(8℃左右)反应1 h,然后在30℃反应24 h。优化的接枝反应工艺为:单体HEMA浓度0.25 mol/L,催化剂Cu Br浓度2.0 mmol/L,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90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5,(21)
将芦荟/当归微胶囊和提取液采用浸渍和浸轧方式整理棉织物,探讨了整理方式、芯材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为:芦荟/当归微胶囊整理剂100 g/L,交联剂37.5 g/L,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40 min,浴比1∶40,100℃预烘3 min,120℃焙烘3 min。芦荟/当归微胶囊整理棉布的强力、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能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王兆杰  赵涛  王革辉 《印染》2013,39(24):6-9
以亚硫酸氢钠封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单体,得到水溶性封端IPDI抗皱整理剂,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研究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聚乙二醇1000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10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8min,聚乙二醇1000 20g/L;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182.5°。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2-磷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与丁烷四羧酸(BTCA)复配体系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探讨了PBTCA用量、BT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优化确定了PBTCA与BTCA复配体系用于棉织物防皱整理的工艺条件:PBTCA 120 g/L,BTCA 20 g/L,次亚磷酸钠50 g/L,三乙醇胺20g/L,180℃培烘120s.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棉织物,其折皱回复角可达260°,纬向断裂强力为231 N,白度为7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