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闯  刘云  杨丽  黄学全 《工业加热》2014,(11):1022-1025
【摘要】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主要采用全身结合局部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控制。125I粒子植入治疗已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在腹膜后转移瘤的局部控制和癌性疼痛的缓解方面有一定优势。本文就125I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法治疗腹膜后淋巴转移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何闯  刘云  杨丽  黄学全 《工业加热》2015,(6):534-536
【摘要】 目的 介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常用穿刺方法,为临床解决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特别是多发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对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穿刺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常用方法为平行针法、经脏器法、拓宽路径法和同轴针法。结论 有效地联合本文提供穿刺方法,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病灶区,可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后CT验证放射性粒子种植后分布,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肿瘤指标等改善情况及粒子植入术后靶淋巴结的局部反应。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放射性肠炎、大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每隔1 ~ 2个月CT复查,术后6个月评价:完全缓解(CR) 13例,部分缓解(PR)6例,病灶稳定(SD) 2例,无病灶进展(PD),总有效率(CR + PR)90.5%。16例患者腹痛、腹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4例患者肿瘤标志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同轴法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提供了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活度及分布,粒子活度0.3 ~ 0.8 mCi,肿瘤处方剂量为60 ~ 120 Gy,CT及B超双引导下植入,术后24 h内CT扫描,剂量验证D90为(81.4 ± 2.1)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随访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5.2%,其中,小于4 cm的淋巴结控制率(CR + PR)为90%,而大于4 cm的为46%,P = 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Ⅰ、Ⅱ、Ⅲ、Ⅴ区淋巴结各控制率(CR + PR)与未控制率(SD + P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孤立而边界清楚的21个淋巴结控制率为71%,融合而边界不清的淋巴结局部控制率为0。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Ⅱ度8例,Ⅰ度7例,无严重的其他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小于4 cm且孤立、边界清楚的淋巴结更适合粒子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支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周边剂量(D90)为40~70 Gy,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9个月,CR 2例,PR 4例,SD 3例,PD 1例。7例术前腹部疼痛,术后不同程度缓解。2例术前不能进食,术后可进少量半流汁,1例肠梗阻术前无排便,术后排出成形粪便。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穿刺部位表皮轻微疼痛,无需特殊处理;1例术后1个月出现穿刺针道皮下转移;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12个病灶,垂直径1.7 cm×1.0 cm~6.5 cm×5.0 cm,其中直径<5.0 cm、≥5.0 cm的淋巴结分别为6个(50%)、6个(50%)。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36~110 Gy(中位 59 Gy)。术后观察病灶大小变化、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时间4.3~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2个月局部控制率100%、有效率58.3%,2、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8.3%,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肿瘤转移, 3例患者生存并未见粒子植入部位复发,未见其他部位大出血、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等粒子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17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19处病灶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接受多周期化疗后肿瘤仍进展。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复发病灶内,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处病灶2个月后采用盆腔CT评价,完全缓解(CR)2处,部分缓解(PR)9处,稳定(SD)5处,进展(PD)3处,总有效率为57.9%(11/19)。本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4.6%(11/13),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01)。中位随访10.5个月(3 ~ 23个月),死亡12例,存活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11.3个月,1年生存率为29.4%。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于慧敏  张宏涛  隋爱霞  吴娟  高贞  王娟 《工业加热》2015,(12):1072-107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 cm 7个,>6 cm 5个。采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4~0.7 mci,相隔0.5~1 cm平面插值。植入术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75 Gy的6例,<75 Gy的6例。手术结束后2个月复查CT,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进展病例1例,有效率为66.7%,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1.7%。术前疼痛症状患者8例,术后1~14 d均明显缓解;术前下肢水肿3例于术后1~14 d明显缓解2例。术后随访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年生存率41.6%,未见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安全可行,淋巴结小于6 cm,周边剂量大于75 Gy,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 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0.8 mCi),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 术后出现气胸3例,气管瘘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3、6、12个月,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8%、90.9%、72.7%、72.7%;疼痛缓解有效率,1周100%、1个月90.9%、3个月90.9%、6个月81.8%、12个月72.7%。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病灶控制率确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由病理证实的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淋巴结转移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依次是:81.3%(26/32)、84.4%(27/32)、93.7%(30/32)、87.5%(28/32)。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转移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是提高病变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CT 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官,设计不同的进针路径。结果 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125I粒子植入常用穿刺方法分别为后入路即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侧入路即经肝经十二指肠法或者是后入路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前入路即经肠系膜同时采用同轴针法。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瘤采用不同穿刺路径是可行的,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0.7 mCi粒子,处方剂量为90~120 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6例(54.6%),4~8周直至6个月后CR+PR 9例(81.8%)。3例CR,6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B型超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姑息性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溶骨性骨转移瘤采用B超实时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分。所有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必要时重复治疗。根据CT结果,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18例患者进行33次手术,术后3 d局部疼痛较术前已有明显改善,与术前VAS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疼痛仍能较好控制,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末次手术后1个月与基线相比观察疗效:CR 0例(0%),PR 11例(61.1%),SD 6例(33.3%),PD 1例(5.6%),局部控制率(CR+PR)61.1%。无严重的放疗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简便,可重复性好,能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在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显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后腹膜转移性淋巴结的护理。方法 对25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给予营养支持;做好术中准备和配合工作,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做好疼痛、发热、出血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后随访2 ~ 30个月。25例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及肺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了重度疼痛,2例植入后1周局部皮肤红肿,在进行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是完成CT 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腹膜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肾上腺转移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可评价病灶19处,病灶最大径为4~7 cm,平均(5.55±0.79) cm。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三维粒子植入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于治疗后6~8周随访观察客观缓解率,按照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病灶。结果 术后6~8周随访,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5/19,部分缓解(PR)11/19,疾病稳定(SD)3/19,疾病进展(PD)0/19。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高血压、大出血,肾脏、肺、胰腺等周围脏器损伤等。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